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27、忽必烈依靠汉人建元朝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经过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大蒙古国。大蒙古国经过六十多年的对外扩张,形成了拥有蒙古本部和四个汗国、横跨亚欧的强大帝国。可是,这个强大无比的大帝国,却随着忽必烈与弟弟的内战而很快解体了。

公元1271,忽必烈在汉族士大夫的帮助和策划下,在蒙古本部建立了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不久,元朝灭掉南宋,统一了全国,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中国近百年。

忽必烈与蒙古族其他统治者不同,他接受并推行汉文化,并且以汉文化治理中国。忽必烈推行汉文化是从治理漠南汉地开始的,蒙哥登上汗位以后,将漠南汉地交给忽必烈统治。漠南汉地主要是原来金国的地盘,包括从漠南到淮河的广大区域。这些地方,很大一部分属于中原地区,原先都是汉族人统治的地方。

忽必烈在统治漠南汉地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用汉人的办法来统治汉地。因此,忽必烈招揽和重用了一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并注重收服汉族人心。忽必烈在汉族士大夫的帮助下,依靠漠南汉地雄厚的经济实力,才最终打败了位于漠北的阿里不哥,成为统治者。

可是,忽必烈依靠汉人的做法,却引起蒙古贵族们的极大不满,认为忽必烈是蒙古人的“叛逆者”。四大汗国纷纷独立,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是一个借口。面对大蒙古国的分裂,忽必烈也无可奈何。

在汉族大臣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下,忽必烈颁发《至元改元诏》,宣布将大蒙古国改为“大元”,自称皇帝,元朝正式建立。“大元”这个国号,是汉族士大夫帮他起的,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国号却出自汉族传统经典著作。

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尊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窝阔台为元太宗、贵由为元定宗、蒙哥为元宪宗,追尊父亲拖雷为元睿宗,封正妻察必为皇后,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完全是汉族统治者的模式。

忽必烈按照汉族王朝的方式,设置了中央机构。其中,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中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兵部等六部。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下面设有殿中司、察院等机构,还有若干名监察御史。元朝的中央机构,与大蒙古国迥然不同,而与汉族人建立的王朝十分相似。在忽必烈任命的朝廷官员中,有很多是汉族人,其中史天泽被任命为宰相。

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设有道、路、府、州、县,分层级进行管理。现在省这一级的名称和行政单位,是从元朝开始的。这样,大蒙古国时期的千户制等制度基本结束,军队管理和地方治理完全分开了。

忽必烈开始重视农业。蒙古是游牧民族,历来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不习惯农耕。他们在占领中原以后,甚至有人荒唐地提出,要把当地民众全部迁走或者杀掉,让北方变成大牧场。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统治重心转向中原地区,自然要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

忽必烈在朝廷设置了司农司、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把农业生产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并命人编辑《农桑辑要》,颁行全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同时,采取一些鼓励发展农业的措施,垦田开荒,兴修水利,推广棉花种植,使元朝的经济基础逐渐转向了农业。

在思想文化方面,元朝延续了大蒙古国兼容并包政策,各种宗教和思想文化都任其发展,但主流思想,是崇尚儒学。早在窝阔台时期,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蒙古统治者就开始尊崇孔子,推广儒学。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接受汉族士大夫的建议,实行以儒家思想治国,推行程朱理学,并且把程朱理学作为官学。孔子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在元成宗时期,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地位达到了最高。

忽必烈为了统治中原的需要,命汉族大臣刘秉忠规划建设了大都,随即将都城迁到大都。元大都奠定了现在北京市的基本格局,此后经过历代修建,北京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大都市。

忽必烈在打败弟弟阿里不哥、建立元朝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蒙古贵族们的支持,蒙古贵族们大多数拥护和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主要依靠的是汉人尤其是汉族士大夫,其中,金莲川幕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忽必烈正是在金莲川广揽人才,在汉族士大夫们的帮助下,才确立了安邦治国之策,开创了大元王朝的宏伟事业。请看下一集,士大夫云集金莲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中原地区   漠南   汉族   中书省   孔子   蒙古   王朝   元朝   士大夫   汉人   蒙古国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