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高端制造,不代表投资机会就在制造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无论是因为科技上的“卡脖子”,还是因为经济发展需要,转型高端制造已经成为了当下从上到下人们的共识。那是否这个赛道就稳了呢?

近期再炒的新能源、元宇宙等概念,似乎已经让人看不懂市场的变化,能否上涨全凭利好消息。



对于投资来说,还是要回归底层逻辑,既要追求投资收益,又要控制风险。

并不是鼓励发展的产业就是最好,尤其在这个时候,基本都靠着“人潮”的涌动上涨。

人们投资高端制造业,不外乎是追求其高利润、高毛利率,企业的营收增速快,成长快,股价也能较快上涨。


虽然人人都在说的高端制造,但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


按照从网站搜索的解读:高端制造业是工业化发展到后期的高级阶段,是能够产生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物,通过高技术、高附加值,实现低排放、低污染以及强有力的竞争力,与低端制造形成鲜明对比。

如此看,高端制造业主要是相对的,在针对一些不发达的地区。

如非洲的一些落后村落,本身还以采集和耕种为主,他们要发展高端制造业,就会选择农产品加工,糖类加工,冶金行业等产业。

而对于东南亚的一些落后国家,高端制造业可能就是电视、手机、电动摩托车等设备。

这些对我们来说,在上世纪也属于高端制造业,而现在只能算中端制造了。



高端制造的转型和我们的发展层次是相对的,现在我们要转型的是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并做出超前的产业。

如芯片、新能源、大飞机、核电、航天等,有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兴的,大家都处在探索阶段。

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东西”,每爬高一个层级,就会发现市场在变细,难度在变大,但行业的市盈率却很高,风险在加大。

如航空发动机的市盈率能达到372倍,芯片行业的市盈率也能达到近200倍,这些行业很容易滋生“泡沫”的。

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法,基本是不可行,能看的就是基本面,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有多大?短期内有没有开发出新的产品?


在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很难判断,它是否是好企业?未来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其实机构的投资方法也是在“赌”,尽可能选行业的龙头,即使砸钱,只要它能够在这个行业占据垄断优势,未来只要这个行业不垮,投资就不算失败。

这类企业有个特点,参考互联网企业的估值,腾讯在2007年市盈率高达116倍,而现在即使修复后也才20倍左右。

高端制造业在未完全成熟时,人们认可它的技术壁垒,可持续性强,愿意给予高毛利,但需要有前瞻性的眼光,且需要勇气。

一旦市场稳定后,产业的估值就会回归理性。

宁德时代,在年初还是1.2万亿的市值时,仍然能保持118倍的市盈率。

而现在已经回归到了37倍,因为大家已经公认了它的龙头地位,其市占率已达到了50%以上。



此时要投资宁德时代,就可以采用价值的投资法了。

慢慢等待,以一个合适的价格买入,然后长期持有


虽然高端制造业很风险很大,很吸引人,但目前的基本面支撑不足


近日公布的11月PMI数据,呈连续下滑趋势,外需大幅减少,内需又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面临的就是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这会直接制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此时美国“鸽声”响起,其经济很可能陷入滞涨,如果带动全球经济衰退。

那么我们的外需很可能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对当下的制造业造成严重的冲击。

同时在基础设施上,我们的新型电力系统仍在建设中。

到2025年,我国的用电量缺口约8335亿千瓦时,用电负荷缺口2.4亿千瓦时。

要知道,北京2021年的全年用电量约1232.9亿千瓦时,这个缺口相当于7个北京。



可想而知,在基础设施上的“缺口”。

由于用电量存在空间分配不均,缺口大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华北区域,而一些风光水电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区域,存在时空错位。

未来或许会从产业的选址上做引导,但这类清洁能源存在波动性电源问题,可能会再次出现今年夏天四川的“缺电”情况,在某些时间段满足不上用电负荷。

这些潜在因素在短期内会让制造业变得脆弱,埋下投资的安全隐患

同时,制造业的发展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很多“混水摸鱼者”,奔着补贴,奔着上市套现来的,给投资者增加了甄选难度。

再加上一些从一级市场进入的资本,在二级市场变现退出,让散户们很难判断了。

所以,当下的投资策略,出于风险考虑,不是不选择“风口”。

而是学会看懂“风向”,待稳定后再进入,更多的时间应放在对市场的认知和结构上


在民生证券的一份研报中提到


1、过去提供廉价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在特色的估值体系下,有可能被重估。

这也是为何近期“中字头”一直上涨的原因。

因为在现有的细分行业中,国企占比高的行业都集中在资源、金融和公共事业,这些都是转型的基础设施领域。

现在虽然不是国企的时代,供销社也不再像原来那样,但确实要依靠现在的国企。



2、不仅是产业转型,我们处于一个“新旧转换”的时代,资源优于制造。

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下因为疫情受挫,服务业大规模衰落。

而围绕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却在逆势扩张。

说明了在经济下行时,资源类的板块更为抗风险,上游行业的盈利大多远高于下游。


3、劳动力优于资本回报

这是我们定要攻克的难题,因为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制造业要想成功转型,就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的比重,尤其要促进分配公平。

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

由此才能激活消费,驱动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否则就算我们有自研技术打造的高端产品。

但没有人消费,产量上不去,成本下不来,还是会被其他国家打败。



4、重资产优于轻资产

在当前的情况下,轻资产的业务量正在快速下降,靠输出服务、靠管理的可变成本却在增加,尤其在拉动消费的情况下,其人员成本势必要增加。

重资产大多以折旧摊销为固定资产,如发电,电信运营造纸,钢铁煤化工等行业。

在当下已经趋于稳定了,此时靠固定资产带来的收益,要比靠卖劳力更为靠谱。

所以,即使大家都认可的方向,也存在“龙卷风”“涨潮落潮”的时候,即使方向对了,也要看清所处的时期,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

对于2023年,美元无论加息是快是慢,全球的经济都可能衰退,这样的大背景下,控制风险要比获取高收益更为重要,你是否认同呢?


#11月财经新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宁德   制造业   用电量   市盈率   缺口   逻辑   风险   产业   时代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