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独行

一直期待着有一次一个人的说走就走,一直憧憬着一边坐火车一边看这本书,还偷偷地想过一本书一张火车票一条朋友圈……正因如此,这本书被我放置在书柜里有将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其间也有好几次忍不住被我翻开过,但是为了实现自己一个人旅行的愿望,我一直没有开始读它。后来为了兑现另一个对关于阅读的承诺,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书,也就是在读完这本书半年之后,我一个人去了一趟青岛,从订机票、住酒店到独行路线的安排,全程都是我自己在操心,现在想想这仍是我迄今为止最愉快的一次旅行。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共有五章:《孤独地走向未来》、《默默看世界》、《独自走一走》、《独处的安宁》和《自在的禅意》。

《孤独地走向未来》讲述的是作者贾平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睿智——从容是真,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纺车声声》和《祭父》这两篇文章。

《纺车声声》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作者的父亲被定位成“走资派”进行改造的七年里,母亲没日没夜地用纺车纺线赚钱养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让作者念书;年少的作者为了帮助母亲养家糊口懂事地一边上山砍柴卖钱,一边坚持自学。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当母亲的纺车坏了,作者偷偷地跑上阁楼想要把父亲的旧书卖掉帮母亲买一辆新纺车,换来的不是母亲的表扬,而是那狠狠的一巴掌!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母亲,虽然她没有读过书,但哪怕是收拾家务时看到的一张皱巴巴的缺了一个角的纸条,只要上面写了字她就不会随手扔掉,而是一定要等到父亲回来确认后才肯处理。我不敢拿我的母亲和贾平凹的母亲相提并论,但我从这两个母亲的身上深深读懂了她们对知识的尊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还读到了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尊重。

贾平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一生为生活所累,临终前的一个月还在办理大女儿吃商品粮的事情;他德高望重,无论红白喜事大小纠纷,村民们都乐意找他去解决;他豁达乐观地面对癌症,他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祭父》从儿子的角度讲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第二章《默默看世界》,说的是人世的悲心——宽释是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闲人》。闲人总是笑笑的,闲人喜欢“为朋友两肋插刀”,闲人聪慧、有文化、喜欢买书但从不读完一本书……书中对闲人的描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第三章《独自走一走》,讲的是大地的灵魂——有敬无畏。我也有幸跟着作者的脚步游览了他的故乡陕西,这里有独树一帜的《秦腔》,有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白浪街》,有蕴含着童话般美景的《在米脂》……

到了最平稳之处,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家人就仰躺排上,看天上水纹一样的云,看地上云纹一样的水,醒悟云和水是一个东西,只是一个有鸟一个有鱼而区别天和地了。”

白浪街,戏台两边的对联,一边是“丹江有船三日过五县”,一边是“白浪无波一石踏三省”,横批“天时地利人和”。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珠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从门前小路上下去,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米脂县,杏子村,景美人更美,这里是纯朴爱情的乐土,是农家自有其乐的地方。


第四章《独处的安宁》,讲的是万物的情怀——乐以忘忧。丑石、落叶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作者眼里变成了一个个故事的载体,它们被赋予了各自独有的情怀,它们帮助你怡神养性,让你忘掉忧愁。

第五章《自在的禅意》说的是天空的禅意——行于天地。固执的燕子、贪图舒适的云雀、被作者视为知己的文竹、作者亲自种下并陪伴作者一起长大的小桃树……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不妨多一些独处,多一次独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独行   自在   纺车   白浪   禅意   闲人   安宁   父亲   母亲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