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身亡,蒋介石将汤恩伯暴打一顿,并在汤死后说道:死了也好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5月,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张灵甫身亡,得知此事后蒋介石气愤非常。他知道,张灵甫的死一定与汤恩伯有关。

而此时的汤恩伯满心忐忑,他甚至不敢前去见蒋介石。当他硬着头皮来到蒋介石的面前时,得到的是他的一顿打骂,蒋介石甚至用手杖将汤恩伯打得满头是血。

汤恩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张灵甫的死为何会与汤恩伯相关?而汤恩伯最后又有怎样的下场呢?

背叛恩师

说起汤恩伯,他的升迁之路与他的恩师陈仪息息相关。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大败后便被迫退回上海和南京。

此时蒋介石任命自己的得力干将汤恩伯担任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在接到命令时也准备在上海与人民解放军进行最后的殊死搏斗

但就在他即将带领着士兵们冲锋时,突然接到了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末代主席陈仪的信件。

“请放下武器,接受共产党的和平改编。”这是陈仪在信中表达的内容。

当时的陈仪虽然是国民党内的高级领导,但深受传统士大夫精神熏陶的他,却始终将百姓们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后期便弃暗投明走向了共产党。

陈仪在1883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一腔热血的陈仪选择离开军阀孙传芳去投奔国民党。

加入国党后的他并不像其他下属那样对蒋介石唯命是从,完全没有自己想法。虽然陈仪在国民党中被别人当作“异类”,但因为其能力出众、一身正气还是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然而陈仪之所以会给汤恩伯写信,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就此收手不要伤害无辜百姓,则是因为此次的将领汤恩伯是他的学生,也算是他的“义子”。

汤恩伯原名叫汤客勤,他当初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恩伯”便是为了感恩陈仪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帮助。

汤恩伯1900年出生于浙江武义县汤村,他曾经在浙江第二师做过排长,而当时的陈仪则是第二师师长。

在他22岁那年,想要报考浙江省陆军小学。但由于他家里条件并不好,所以报考的钱以及路费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来的。

当时汤恩伯走得仓促,所以在这途中遇上了一些麻烦耽搁了很多时间,这也直接导致他无法参与报考。

可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汤恩伯不仅错过了报考,甚至在途中用光了钱导致住不了旅店。

走投无路的他决定给曾经的“领导”陈仪写一封信,因为当时的陈仪正时任这所学校的校长。

就这样汤恩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经历的一切都写在心中寄给了陈仪,可没想到不久后陈仪便说要见汤恩伯。

二人见面后,爱才的陈仪一看眼前血气方刚的汤恩伯便知他也是有志之士,便破格带着他办理了入学手续。

汤恩伯顺利进入学校后也并没有让陈仪失望,他每日都十分用功苦读,陈仪知道眼前这个孩子的确是个好苗子,自己当初并没有看走眼。

不仅如此,陈仪还挑选了包括汤恩伯在内的四名学生前往日本的军官学校留学,有意重点栽培他们。陈仪也甚至远赴重洋需要一定的钱财,汤恩伯家里出不起这笔钱。

他为了不让汤恩伯有后顾之忧,便自己承担起了他这几年的学费,还每个月给他50元作为生活费。

汤恩伯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公!学生愿拜陈公为终生之师!”

当时的汤恩伯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他甚至陈仪对自己的恩情,也不愿辜负其希望。从日本回国后的汤恩伯也算学业有成,深念陈仪恩情的他决定要好好报答恩师。

因为陈仪与汤恩伯都是浙江人,他又比汤恩伯大了17岁,所以在生活中对他也是关照有加。

此时的陈仪已经为国民党工作多年,因为资历深地位高,又比蒋介石大四岁,颇受其重用。

陈仪有意让汤恩伯也在蒋介石手底下工作,他便在国民党中为其牵线搭桥,并不断在蒋介石面前举荐汤恩伯。

在国民党内部黄埔系军官更易受到重视,但汤恩伯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却靠着陈仪在背后的引荐以及自身的努力,成功成为了蒋介石眼前的红人。

“我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生我者,一个是育我者。”

靠着陈仪一步步平步青云的汤恩伯常常跟别人说这句话,虽然他并没有真正成为陈仪的义子,但因为二人的年龄差距以及关系亲密程度,外界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义父义子关系。

就这样,汤恩伯一路从师长成为了集团的军司令,成为了当时蒋介石十分重用的人才。

当陈仪知道蒋介石将汤恩伯任命为这次的司令后内心窃喜,他认为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学生一定会自己的劝解归顺共产党的。

在这场战争爆发前夕,解放军渡江在即,陈仪决定亲自手写一封信交给汤恩伯让他不要抵抗。

为了保险起见,陈仪特意准备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是督促汤恩伯加强本部建设,另一封则是他的劝降信。

当汤恩伯看到这两封信时十分震惊,他虽然已经察觉出陈仪有意投奔共党,但没想到会对自己劝降。

此时的汤恩伯本想当作没看到,然后等着陈仪回心转意,但没想到他低估了自己对蒋介石的恐惧以及高估了对“恩师”的情谊。

于是他将信件转交给了蒋介石,并且撇干净了自己的关系。蒋介石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后来,他宣布免去陈仪的一切职务,并且由汤恩伯关押看管。

随后陈仪被押往上海,然后坐上了前往台湾的飞机。

本来蒋介石还想留给陈仪一个解释的机会,但被自己真心帮助过的学生背叛后,陈仪已经彻底心灰意冷。

他没有在为自己辩解什么,而是坦荡地表示自己的政治理念已经与国民党背道而驰了。1950年,陈仪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被枪决。

但即使是举报了自己曾经的恩师,蒋介石对他的芥蒂却依旧没有消失。因为在此之前,他曾故意没有前去支援张灵甫,导致张灵甫身亡。

拒绝支援张灵甫

随着汤恩伯在国民党政府里待的时间越来愈长,他的真面目也逐渐显现出来。

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中,固执的汤恩伯便因自己的个人原因没有去支援身处险境的张灵甫,导致张灵甫以及他带领的整个74师全军覆没。

张灵甫也是蒋介石的一个得力干将,他为人刚正不阿,打仗时永远是带着战士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深受蒋介石的喜爱。

汤恩伯的官职要高于张灵甫,但张灵甫却常常不服他。因为他心里觉得汤恩伯就是靠着陈仪的关系才能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张灵甫自认为自己的才干要远远超过汤恩伯。

张灵甫平日里也不怕得罪汤恩伯,所以二人在平日的工作中就结下了梁子,属于互相看对方不顺眼。

也正是因为二人恶劣的关系,才导致张灵甫命丧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爆发后,我军的陈毅、粟裕将军领导的军队对国民党军队造成了重创。而汤恩伯则负责担任第74师的司令,张灵甫担任师长。

节节败退导致士兵们的士气都十分低落,就在汤恩伯带领着士兵缓慢有序地前进时,突然注意到竟然有一支队伍走在了他们大部队的前面,并且行进的速度很快。

看到这一幕的汤恩伯既愤怒又不解,于是马上喊过来一个走在前面的一个士兵问他们为何要走那么快。

张灵甫

可这名士兵的回答却差点让汤恩伯当场气晕,名士兵表示是他们的师长张灵甫告诉他们谁先将旗帜插在孟良崮,谁就会升官一级,所以他们才走那么快的。

汤恩伯听后觉得张灵甫实在是太狂妄自大了,竟然用奖励军功的方法让士兵们去冒险,他马上和斥了这种行为,并且命令他们马上停止前进,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但那么士兵却没有听从汤恩伯的命令,甚至出言反驳他,表示自己只听张灵甫的话,就算汤恩伯的官比他大也不行。

听到这句话的汤恩伯更加恼羞成怒,他对那名士兵喊道:“就让张灵甫带着你们去送死吧!”

他没想到这句话最后竟然一语成谶,张灵甫虽然骁勇但还是低估了我军的实力,他带队冲锋却被我军的华东野战军围剿,最后被重重包围。

张灵甫

眼看要被围歼的张灵甫马上选择向本部求助,可汤恩伯在接到他的电报后竟然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他和张灵甫之间的关系本就剑拔弩张,如今他看到张灵甫因莽撞而栽了跟头,心里自然喜不自胜。

所以他在接到请求支援的电报后没有马上去营救,反而十分缓慢地带着士兵向孟良崮出发。

在汤恩伯行军途中,知晓了此事的蒋介石十分着急地催促他马上去营救,因为他十分看重张灵甫以及他手下的精锐部队。

但汤恩伯却因在途中听说了我军的实力太过强劲,他担心自己去了也会落得和张灵甫一样的下场。

随后他马上决定带领着大部队撤退回了临沂,他的撤退也导致张灵甫在内的74师整支部队全军覆没。

当蒋介石得知张灵甫牺牲后十分恼怒,并且将这里的大部分原因都归结到了汤恩伯身上。

在知道汤恩伯的所作所为后,蒋介石更是大发雷霆。他生气的原因不仅仅是损失了张灵甫这一名大将,更多是的是他十分厌恶汤恩伯这种因为个人恩怨而对同僚见死不救的行为。

蒋介石将汤恩伯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然后用自己的手杖狠狠地打了他,并且罢免了他当时所有的职务。

虽然当时有许多人在一旁劝蒋介石消消气,但最后汤恩伯还是被打得头破血流。

被蒋介石一脚踢出办公室的汤恩伯既自责又羞愧,说:

“委员长如此待我,我无面目立于世间了!”。

也是从那时候起,汤恩伯曾经在国民党内风生水起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后来他也再次受到任用,但也都是昙花一现。

晚年凄凉

1950年陈仪死后,告发他的汤恩伯并不好过,回到台湾后他日日都做噩梦。

而且蒋介石也没有因为他的“出卖”而嘉奖于他,甚至还罢免了他之前的一切实权,给了他一个空职。

终日抑郁导致他本来就有的十二指肠溃疡恶化,在1954年被确诊为癌症。

而被确诊为癌症后汤恩伯为了能接受更好的治疗,便向蒋介石提出自己想去日本治病,于是他向蒋介石写了一份报告希望他能自己批准自己前往日本。

“这样有大错的人,还想去日本治病?这简直就是浪费国币!”

当汤恩伯出卖恩师、间接害死张灵甫之后,蒋介石已经打心里厌恶他,自然也不想批准他前往日本治病。

“就地医治。”蒋介石在汤恩伯的报告后面十分草率地写下了这四个字。

而后几个月,汤恩伯再次感受到了强烈的腹痛,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病情因耽搁了治疗再次恶化,他不得不再次将蒋介石提交了想要去日本治疗的报告。

也许是看汤恩伯已经几乎病入膏肓,也许是身边部下的劝说,蒋介石终于十分不情愿地批准汤恩伯去日本治病。

汤恩伯本以为到达日本后自己的病情就可以得到好转,可他没想到最后会死在异国他乡。

他到达日本后,医生便建议他赶紧做手术,汤恩伯也采纳了这个建议。

1956年6月29日,汤恩伯在手术中因为失血过多死在了手术台上。

汤恩伯的死讯传到蒋介石的耳中后,他则表现得十分不在意,淡淡地说了句:“死了也好。”

蒋介石还表示若他几年前死于战场上,那将会是何等的荣耀。

意思就是嫌他“死得晚”,因为在国民党内部,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卖师求荣的人,就算他死后也没停止对他的唾弃。

回看汤恩伯的一生,他深受陈仪的恩惠却在最后将恩师出卖,导致陈仪受枪决而亡。因为个人恩怨而违背命令不去救自己的同僚,也难怪他被大众嫌弃。

而最终客死他乡的结局,也算是对他的报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蒋介石   义子   恩师   日本   我军   司令   国民党   士兵   部队   说道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