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西洋楼遗址,不知你看到后是啥感觉


两个强盗,抢走圆明园的东西,一个叫英格兰,一个叫法兰西。


大水法、远瀛观遗址


谐奇趣遗址


走进圆明园,是一定要来西洋楼景区遗址。

西洋楼建筑群在圆明园的东北角,占地80亩,占圆明园总面积不到2%。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尽管已没有建筑的形状,但是身临其境站在废墟旁,眼前的情景还是令人震撼。







西洋楼建筑群,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建成第一座西洋水法工程谐奇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最终建成高台大殿远瀛观。建筑从西向东,大概有六组西洋式建筑,三组喷泉和无数庭院小品。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首先看到的就是谐奇趣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虽然只剩下这些石头和地基,但从整体格局,仍可想见当年繁盛时的景象。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所谓的谐奇趣,这里最早是放西洋音乐的地方,当年乾隆有一个西洋乐的班子,他来这里一边听喷水一边听西洋式音乐。


谐奇趣遗址


谐奇趣遗址


这里的建筑,融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繁复的巴洛克和十七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浪漫洛可可艺术风格,它的屋顶还吸取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很多的琉璃瓦也用在顶子上。




谐奇趣园西洋水法工程,就是在建筑前面有喷泉。

正巧一只圆明园特有的黑天鹅,一动不动地浮在水塘中,池边的芦苇透着不屈的金光。


谐奇趣前水池


谐奇趣遗址


绕谐奇趣一圈后,往北走,来到一个欧式迷宫,黄花阵



黄花阵,又称万花阵,是个花园迷宫,整个“阵“由砖墙围成,墙高一米二左右,墙砖上都是浮雕花纹。不过现在的黄花阵是1980年按照当年的图纸复建的。


黄花阵


迷宫中央是一座欧洲风格的石亭,相传乾隆皇帝在中秋节就是坐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妻妾们提着莲花灯笼在迷宫里比赛,谁先抵达石亭便可获赏赐。

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会走一下这个迷宫。我以前也是要进去,这个迷宫不太难走,很容易就走进去走出来。


迷宫中央的石亭


紧接着黄花阵往东建筑,叫养雀笼,当年这里是养孔雀的地方。现在剩下的基脚及石物件,被玻璃罩住保护起来了。

旁边有个小喷泉。


小喷泉

往东走是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目前只剩下大理石柱子了。


方外观遗址


方外观,原是一座两层三间西式楼,俗称新建水法殿三间楼,外墙用大理石贴面,加刻回文装饰,中式重檐庑殿顶。

方外观是乾隆维族妃子容妃做礼拜的清真寺,容妃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妃,由于她的家族起兵配合清军平叛有功,进京领受封爵,她入宫被封为容妃。传说容妃体内汗腺能分泌出香味,长得十分漂亮,深得乾隆宠爱,乾隆为她建了这座建筑。


方外观遗址


喷泉遗址


方外观之东就是海晏堂


海晏堂遗址


海晏堂,平面布局为东西矩形,由朝西正楼十一间、后面工字蓄水楼、正门前、楼南、楼北喷泉群组成,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一处园林景观。乾隆二十四年(1759)建成,俗称水法殿十一间楼。

海晏就是风平浪静,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海晏堂出名,是因为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兽首就安在这个景点上。

海晏堂前楼正门前有西洋式石豹两只,口中吐水,沿阶梯旁导水台泄水沟逐级叠落,注入大池中。喷水池中央为石蚌,其上为转轮水法,再上为喷水石鱼二只。喷水池两旁的石台,沿八字展开,上为十二生肖兽首人身喷水像。据说,郎世宁本来想要在池水的周围摆放希腊裸体雕塑,让这些雕塑做喷泉之用。乾隆皇帝觉得有伤风化,于是在多方修改之后便采用了十二生肖作为喷泉的主题。

如今,只剩下中间一个大贝壳。


十二生肖兽首安放地


海晏堂后工字形平台楼,是附近喷泉群的供水楼,工字蓄水楼东西两头外观为二层楼,实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一座大型海墁高台,台上是蓄水池,俗称锡海。这座大型蓄水池,一次可蓄水162立方米。

所谓蓄水楼,就是大水法表演之前,把水给供上去,形成水压,皇帝来参观的时候,把闸门打开。楼内各有水井,上安轧水机。据说后面机器坏了,由太监们用桶把水一桶桶提上去。哈哈!


蓄水楼遗址


蓄水楼遗址


往西走,是大水法,这个景点太有出名了,课本插图用的都是这照片,它也是圆明园的代表。

很多人会把大水法和海晏堂搞混。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遗址


大水法,在远瀛观前平台之南,北为西洋式石龛,正中有铜雕西洋式狮子头,口中喷水,落入下面的半圆形七级水台,七层水台亦层层喷水,落入池旁两岸泄水沟。喷水池为半圆海棠形,左右岸上、泄水沟尽头各有翻尾石鱼一座,池中左右亦有石鱼各一。来水从泄水沟自上鱼口中流出,落入下鱼口中,复将水势激回,反射喷入池中。此喷泉俗称十犬喷鹿。水池正中有一铜鹿,南向似跑,其角分为八杈,由各角尖上喷水八道。鹿东西各有铜猎犬五只,水由口喷出,射向铜鹿,象征着“猎狗逐鹿”。




一百多年来,高台上残存的空心石牌坊柱以及精美的石雕,惊敲每一个看到它的人的心。


大水法


遗址


大水法的对面是观水法,当年皇帝就坐在这前面的台子上观赏大水法喷泉。

观水法,坐南朝北,左右列石鼎炉各一台,栏上有石刻花盆四对。台中设宝座,左右列二铜鹤,二鹤头相对,口衔铜横条,条下横布五色玻璃六棱坠子,由宝座靠背拉黄绸顶棚至前方鹤嘴横梁为凉棚。座后有西洋式屏风一座,半圆形,中嵌石刻屏心五件。石屏东西为方形小塔各一,塔两旁有石刻花盆


观水法遗址


观水法遗留物


再向东即为线法山,指的是一座人工堆成的土山,高约八米,因为当年乾隆皇帝喜骑马顺山道盘旋上山,此路故又迂回曲折,以至于总给人一种半天也走不到头的感觉,所以当时俗称转马台。山顶原建有一座八角四券西式凉亭,现在啥也看不出来。

道旁立有纪念雨果的雕塑像。


纪念雨果雕塑


线法山之东为方河,方河上线法墙,即南北平行分列砖墙五道,悬挂油画布景,称通景画。现如今只剩地基,具体是啥,没有概念。


遗址


远观远瀛观


从这里远观远瀛观,坐落在高台之上,非常霸气。

远瀛观,全部为汉白玉雕刻筑成。“主楼五楹,二十五间,乾隆时为寝宫,内设寝具,陈放法国路易式家具、座钟、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法王路易十六赠送的名贵挂毯和地毯,有赤金大澡盆,西洋式金铜床及帐帏,西洋镜、珍玩宝物陈设无数”。

远瀛观,如果保存下来,不亚于凡尔赛宫,环境和式样采用了巴洛克式风格,而装饰细节上则有具有东方的神韵,罗马式的立柱、巴洛克式的拱门、洛可可式的植物造型,还有五彩斑斓的琉璃瓦,如此地新鲜和华丽,让整个圆明园西洋景有着同中国和西方都不全然相同的美。

据说路易十五给乾隆送了一本画册,里面是欧洲的喷泉啊、雕塑啊,大部分是介绍凡尔赛宫的,乾隆一看觉得挺好,就找传教士来设计这个房子。当时西方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郎是画家,供职于宫廷画院如意馆的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是数学家,他们挖空心思脑子用尽去设计,中国工匠进行修建。




圆明园,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被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点燃罪恶的大火,将所有庙宇、宫殿、历代收藏都付之一炬。

落后就要挨打,留给我们的也只有废墟背后的耻辱和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圆明园   西洋   遗址   巴洛克   西洋式   黄花   乾隆   海晏   奇趣   喷泉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