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着不想上幼儿园,除了分离焦虑,还有可能是被隐性凌霸了

小姨的女儿敏敏正在读幼儿园,有一天闲聊的时候,小姨说起幼儿园的一件事。敏敏和娜娜都是读中班的,都需要晚托。小姨和娜娜妈妈住在一个小区,所以经常结伴一起接孩子放学。过了好一段时间,娜娜妈妈才发现,晚托的时候,娜娜单独被老师分到了另外一个班。

娜娜妈妈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就我的女儿有这种“特殊待遇”?

娜娜妈妈问老师,老师说:娜娜和班里一个孩子在一起,会经常哭。

娜娜妈妈很惊讶,另外一个孩子,名字叫豆子,也是个女娃,也住一个小区,平时还时不时一起玩呢,家长们也挺熟的。

娜娜妈妈找小姨诉苦:“其实这事情我早知道的,娜娜经常哭着说不想去学校,说不想和豆子一起玩,豆子总抢娜娜东西,平时总是对娜娜指手画脚。我和豆子妈妈关系挺好的,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我当时就对娜娜说,你不喜欢和豆子玩,就不理她,不和她玩就成。”

“最让我烦恼的还不是这个,”娜娜的妈妈接着对小姨说:“你女儿敏敏不是也和豆子一起玩吗,我问老师豆子有没有欺负敏敏,老师说没有,敏敏和豆子能和平相处。”娜娜妈妈顿了一下:“原来豆子只欺负我女儿。”

说到这,小姨叹了一句:你不应该教孩子躲啊,就这么一个教室,孩子能躲哪里去?

越逃避,越容易被欺负

对比起男孩子动不动就打架,女孩子之间的“欺负”,更隐秘些。抢发夹、抢玩具、抢饭都是明显的,老师能发现的,慢慢地,孩子见到对方好欺负,情况就会演变成,一见到你,叉起腰,指着你的脸就喊:

这真是避无可避。有些孩子选择了忍受,因为父母跟他们说:

实际上,孩子试过了,没有用,又或者不敢试,不知道怎么做。

这时候妈妈可能会叹气:我孩子怎么这么胆小。但是,怪孩子胆小懦弱没有勇气,又能怎么样呢?她只是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啊!而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告诉他:爸爸妈妈根本保护不了自己!

遇事一味地退让,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引导,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懦弱。

父母不和稀泥,孩子才有说“不“的勇气

有个姐妹听说这事,也谈起她读幼儿园的凌霸事件。她经常被坐在旁边的男孩欺负,那男孩总是偷偷地在桌底下踩她的脚。过了好几天,她支支吾吾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人狠话不多:踩回去,打伤了我兜着。

到了第二天,男孩又踩她了,她忍无可忍,就狠狠地打了那个男孩子的头。老师让她罚站,她站了,同学让她道歉,她不肯,就这么倔着。

可能是因为男孩看上去没受伤,而且“孩子打打闹闹”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事情在幼儿园也没再起什么波澜,但这姐妹说,她再也没有被欺负过。

家长总想文明地解决问题,但遇到凌霸的时候,文明的语言不适合孩子,孩子有孩子的语言,可能是一声尖叫,可能是狠狠地一瞪,也可能是直接的上手。

孩子会及时“自卫”,父母的态度很重要。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会保护我,有这点认知,孩子才会保护自己。

大人和孩子都该知道,这些行为是不对的!

孩子都希望在父母、老师面前有个好形象,总想做“以和为贵”的乖宝宝。但是,就如同“坏人都是被好人惯出来的”一样,“爱欺负人的孩子,总是欺负乖宝宝”。

真正的好孩子,是懂礼貌的,也是会保护自己的。这时候,告诉孩子“哪些常见的行为是隐性霸凌”,让孩子知道,这种时候不需要文明讲理,很重要。

要全面了解幼儿园的隐性霸凌,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一些防霸凌的绘本。读过你就发现,很多孩子都很喜欢读,天天都要读几遍,因为这些事情,在幼儿园她见过!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鼓励孩子读关于反霸凌的故事。在《我不喜欢被欺负》的故事里,艾琳每次刚从幼儿园回家,就像饿了一天一样,吃很多东西。妈妈想,幼儿园一天好几餐,不会饿成这样啊!细聊才发现,艾琳在幼儿园的饭菜总被一个小女孩抢去。

“我还挺喜欢幼儿园的,但我真的很怕吃饭的时间。”艾琳如是说。

孩子听着艾琳的故事,了解到后面艾琳终于成功护住了自己的食物,都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书中特别提到:霸凌者喜欢对自卑孤僻的孩子进行霸凌,只有自己勇敢站起来,才能保护自己!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就知道,遇到这种情况,不分享也没有错

看了《我不想被嘲笑》的故事,很多孩子都有共鸣。他们可能会意识到,原来“嘲笑”和“开玩笑”是不一样的。“你饭量真大,猪都没你这么能吃”,“水果你吃不下了,给我吃吧,毕竟你刚刚吃得比猪还多呢”,“你裤子湿了,你这么大,还尿裤子!”

孩子可能没有被嘲笑过,但他是不是说过能把对方急哭的“玩笑”呢?

我大宝读《我不喜欢被冤枉》的时候,就很有感触。因为她也曾经被最好的朋友萱萱冤枉过。那时候几个好朋友一起玩,回家前,萱萱大叫:我有一件娃娃的衣服不见了!然后对大宝说:我记得之前给你玩过了。

大宝急了:我还给你了!

萱萱:没有!

那天,大宝跑回家后,哭得惊天动地。后来,老公摸黑领着大宝到玩耍的地方找了10几分钟,终于发现那条娃娃裙被遗留在草地上。老公领着大宝到萱萱家,萱萱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也立刻带着萱萱道歉。

而这本书,也是类似的故事,主人公被冤枉拿了发夹,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很容易有共鸣。

大人和孩子多看这种防凌霸的书,一起讨论。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不经意间了解孩子更多的“小秘密”,可能是别人的,可能是孩子自己的,如果真的如此,那我们一定能借助一个个故事,讨论出最靠谱的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幼儿园   孩子   隐性   豆子   焦虑   爸爸   父母   女儿   男孩   妈妈   老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