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援朝:许世友上将幼子,坚决不靠父亲,如今是少将当过军区司令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放在许世友与他的儿子许援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作为一代名将的许世友,虽然是战场上的风云人物,但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塑造上也是格外用心,甚至有一套自己的手法。

得益于父亲的严格家教,许援朝自小就树立起了正确的三观。他在参加部队之后不仅没有凭借父亲的关系,反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了少将,甚至还当过两个省的军区司令。

一、小儿子许援朝

许世友将军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不仅性格洒脱腹有良谋,与此同时还是一个武术高手。当年身怀绝世武功的许世友,怀着一腔热血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并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将领。

而这一点在他儿子许援朝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许援朝恰逢出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许世友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美帝国主义的痛恨,便为儿子起名为许援朝。

后来随着许援朝一天天长大,作为武将的许世友开始关心起了儿子的教育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别人眼里这个打仗凶猛的“大老粗”,竟然在教育孩子上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办法,而且这套办法还颇为奏效。

二、严格的家庭教育

其实总的来说,许世友教育孩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其一是以身作则、其二是绝地求生、其三则是“棍棒”手法。

首先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塑造孩子性格以及行为的主要领导人。如果父母双方一开始就没有严格要求自身,对孩子也放纵不管,那么这个孩子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许世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尤其是对于他这种有身份的人物来说,就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让孩子养成骄横的性格,更不能仗着自己的身份去四处炫耀。

就这样在许世友的严格家教之下,许援朝逐渐地养成了自力更生,低调朴实的性格品质。甚至在之后的上学中,连同班同学都不知道他是谁的孩子。

其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许世友还非常注重让他们开动脑筋。那么究竟如何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将孩子放到绝境里面,这样人的潜能就会被无限激发。

在许援朝小的时候许世友为了让他学会游泳,直接将他扔到了海里去。作为一名“悍鸭子”的许援朝被父亲的这一通操作吓慌了神,在连喝了两口水之后他意识到父亲是不会出手的。于是求生的欲望瞬间被激发,许援朝随即拼命地挥舞着四肢,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游到了岸边。

虽然在这件事情过去之后许援朝学会了游泳,但是他对父亲的做法感到非常不满,直到他长大之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最后便是许世友的“棍棒”手法了。其实说白了这个办法就是俗话说得“棍棒底下出孝子”,通过打来教育孩子。

当然这里的打并不是随随便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打,而是在经过劝导无效无可奈何的时候才使出来的“绝招”。

幼年时期的许援朝非常调皮,他不仅经常跑出去和同伴玩,而且还将作业写得极其潦草。当许世友查看到他的作业后认为,平常人家的百姓能够得到教育非常不容易,而许援朝却如此敷衍完全没有认识的教育的来之不易。

就这样许世友将许援朝叫了回来进行规劝,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许援朝的性格也非常烈。面对这个固执的孩子许世友一个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最终许援朝规规矩矩地完成了他的作业。

三、国之栋梁许援朝

在1967年的时候,已经16岁的许援朝来到南京军区的坦克团参军。在参军前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个小战士的真实身份,而许援朝也得益于父亲的严格家教在部队中总是能将各种事宜都做得非常优秀。

对于这样的年轻人部队里的领导也是非常欣赏,为此许援朝也当上了基层干部。后来许援朝也开始独自带兵,他的队伍一直都是部队里的标杆。

就这样在经过他不懈努力之后,许援朝曾先后被任命为江苏军区司令以及安徽军区司令,更是经过重重选拔,在众多优秀的军事人员中脱颖而出晋升为少将。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许援朝的整个晋升过程完全没有他父亲的帮助。因为在参军之前他们父子俩已经达成了一个约定,那便是绝不动用许世友的关系。

在任期间许援朝的行事风格非常像他的父亲,以至于大家都说在许援朝的身上看到了许世友将军的身影,就这样一直到了2011年的时候许援朝光荣退伍。

结语:

作为红二代许援朝真正地扛起了这个称号,很难想象如果有他父亲的帮助,那么本就优秀的许援朝又能走到哪种地步。

不过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的许世友将军也是非常有操守,他不仅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更是大公无私,这样的精神不得不令我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军区   司令   父亲   幼子   作业   棍棒   少将   上将   部队   性格   儿子   优秀   孩子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