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厦马在国内孑然傲视:谁不服,来战


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真是乏善可陈,憋了一年了的精英们,连拿得出手的好成绩也没跑出,但这无法掩盖厦马20周年的光芒。

经此一役,厦马,已封神。

这里的“神”,说的是厦马的特别。

特别是20年一脉相承,书写了中国马拉松发展历程中最璀璨的一段时光;

特别是三年疫情相扰,成就了国内唯一一场没有间断的赛事;

特别是竞赛组织至上,在不断尝试、改革中摸索属于自己的路;

特别是深耕赛事品牌,已不单单是一场赛事而是打造了一个围绕着厦马的综合体;

……


以城市影响力来看马拉松,厦马有着先天不足,但说起国内从早些年就形成的一南一北两大马拉松品牌,其中一个就是厦马;时下国内级别最高的白金标赛事,两场中的一个就是厦马。

即便近几年来,一些新兴赛事的疯狂裂变对厦马造成巨大冲击,在有些环节口碑甚至不逊于厦马,但,厦马就是最特别的那个。

尤其是通过疫情三年来看,只有厦马这座马拉松之城,才不负马拉松之名。

因为,厦马,一直在。

不管是惯常的新年第一个周日,还是延期到已有些炎热的四月,亦或是一年内二度延期至距离下一年赛事只有36天的冬季。总有一种方式,让厦马伴随着你,给你留下关于中国马拉松一年年最宝贵的碎片。


竞赛上唯我独尊

马拉松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我的物料天下第一,是我全天候立体化不计成本服务参赛者,是我有无数羊毛让大家薅得过瘾,是我补给丰富能让选手吃回报名费,是我赛后系列附加服务让大家欲罢不能……

做好上面的每一种,赛事都能收获一个好口碑,不过,这不是“真正”的马拉松,一场高水准的马拉松,比拼的是竞赛组织。

简而言之,你是来跑马拉松的,从开始到结束,你会感觉一切都很顺溜,跑得开心、过瘾,这就是马拉松的真正内核。

一直以来,厦马都在竞赛组织上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直至能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系。

不管是选手分区,还是分枪出发,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年都在进行微调,以寻求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跑者最大的便利。

作为白金标赛事,厦马从不满足现状,每一年每一届,都在进行竞赛上的优化。


仅在20周年,就有调整关门时间、提升赛事奖金、增加奖励范围、提升厦马直通标准、为3小时以内完赛选手提供定制款“小金人”纪念音乐盒、搭建“小爱萌”厦马志愿者平台等举措。

这些改变,有些是逐年在变,有些则是新增添的,学习、借鉴了其他赛事的长处。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任何一场高大上的马拉松,不都是由这些一个个完美的细节所搭建。

今年的这些优化措施,有两点值得一说。

一是关门时间从615改为600。这是个方向,表明厦马在一步步设立自己的门槛。作为一场国内顶级赛事,视国内马拉松发展现状,以门槛来确立自身的江湖地位,情理当中。

未来,厦马欲进一步缩短关门时间的同时,建议对赛道进行更多优化。说实话,已沿用多年的厦马赛道,风光优美,却不好跑,一路上起起伏伏,暗坡极多。若能在赛道上再大胆一些,加入一些相对好跑的路段,将有望打造一条快速赛道,诞生大量好成绩的同时,将关门时间缩短至5小时也未尝不可。

二是搭建“小爱萌”志愿者平台。每一场赛事,参赛者直接面对的,不是组委会工作人员,而是志愿者。一定程度上,志愿者的素质、水准,决定着大家对一场赛事的印象。

厦马此前就采用过以跑团服务赛事的方式,反响颇佳。现在将志愿者平台化管理,可利用大数据,更科学、有效地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增强赛事与志愿者之间的粘性。试想,如果有一大批有经验、有热情的志愿者在,厦马的赛事服务水准,还用担心么?

这些都需久久为功,时时精进,方能成型。如同20年一脉相承一样,厦马稳定的运营局面,使得这一切都成为了可能。日积月累,才有今日之荣耀,并将持续闪耀下去。

做最专业的马拉松,是最适合厦马的一种定位,恰好能彰显其底蕴以及风格。


文化上独树一帜

马拉松在国内很多地方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扔,什么都可以往上贴。如此多的加持,让马拉松变得像这又像那,唯独不像一场马拉松了。

对于马拉松的认知,总体上而言,绝大多数赛事,还十分肤浅。有的,甚至还没来到马拉松层面。

马拉松是一场比赛,围绕着这场比赛所牵扯的方方面面,所影响的上上下下,可以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和标准的输出,才是王道。

厦马在这一点上,在国内无疑先行一步。

过去四年,我都跑了厦马,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2020年厦马前的早餐跑。

每年跑厦马,都成了定式。周六一大早高铁出发,到了后赶紧领物,之后休息、比赛,完赛后跟打仗似的,匆匆返回。

那年厦马首设早餐跑,就必须提早一天过去,也终于有机会,放慢脚步,在鼓浪屿晃悠了半天,对厦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厦马的早餐跑去年中断了一次,今年又回归,这也是世界上一些知名赛事常规的赛前配套赛,厦马“拿来”后,进行了本地化、中国化,是一种马拉松之外的新体验。


不只是早餐跑,厦马系列赛有大家熟知的海沧半马,还有亲子跑,以及平时分撒在厦门各区的OKRUN等短距离赛事。

这就是一个宣扬马拉松文化的进程,让更多的人,通过厦马系列活动认识跑步、接触马拉松,厦马品牌不仅服务全国、全世界跑者,更有坚实的本地化基础。

当厦马拥有成功的经验,再向外输出时,便是一种鲜明的模式。早些年,厦马曾参与过国内不少赛事的竞赛、咨询服务,近几年亦在向外扩张,绍兴马便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

11月初,厦马重启报名后,国内几场知名赛事都在同步推进。一位在马拉松行业摔爬滚打多年的朋友问我: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么多赛事,对比一番,还是厦马做得最好。

她认为,从赛前服务的各方面,显示出厦马的成熟、稳定,以及对赛事的精耕细作。很多地方,看上去不打眼,事实上都是花了心思的,像网站和移动端展示页面,十分清晰、友好。

今年是厦马20周年,或许因为疫情的缘故,也没有大肆庆祝。厦马在疫情下路跑行业最困窘的三年,能够不间断地走过来,其深层原因,不外乎就是一种信念的支撑,升华为马拉松文化的自信。

站在20周年的节点上,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审视厦马,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在享受了今年这届厦马带来的特别荣誉后,期待着厦马能够重新出发,带给自身、跑者、行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全新的体验。

是的,不用太久,仅仅一个月后,2023厦马,或许就能有些端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赛道   疫情   马拉松   关门   志愿者   赛事   早餐   周年   国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