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楼市,全速倒车了

#11月财经新势力#

作者:子非鱼

01 | 广州楼市倒车提速

恰如本号所强调的,所有的利好要真正兑现为利好,得在消费端形成闭环才可以。

疫情之下的消费端,一没钱二没信心三恐慌,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诸多房地产利好政策下,在六大行给17家房企输血1.275万亿背景下,在央行降准释放5000亿长期资金下,11月28日股市开盘,三大股指全线下跌。

这种背景下,本号一直强调的观点,大体是不会错的:短期内仍看不到复苏的迹象,楼市整体还会继续下探,下跌面积继续扩大,下跌幅度继续加深。

这会让当下本就处在调整通道中的城市更加难受。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群城市,房价猛涨,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朋,如今眼看他正在大面积回调。

其中之一,便是广州。

成交量方面,10月份,广州新房网签5301宗,环比下跌14%,比去年同期成交下跌26%。二手住宅成交6626宗,环比下跌8.38%。

整体价格方面,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广州新房环比下跌0.3%,二手房环比下跌0.6%。

看统计局披露的整体价格,似乎只跌了个皮毛,但本号说过,统计局的数据只是让你看个大概,看个趋势。

根据合富研究院数据显示,广州当下的主城区楼市也躺平了。比如广州老城区之一的越秀,今年7月至11月,64个热门小区中,有39个小区报价出现下降,只有14个小区二手房报价上涨。

过去最能打的优质学区房,价格也概莫如是。根据广州Plus统计,越秀第一梯队学校对应的学区房,发现对比去年11月,今年10月不少学区房均价出现明显下调,也有少数学区房价格涨幅达到19%。

02 | 外围区、主城区都在调整

在这一轮调整中,三四线城市调整幅度和力度最大。其次是二线城市,二线城市中,武汉最具代表性。一线城市调整的代表,非广州莫属。

当下的广州,调整之手已经从外围区伸向了核心区,演变成了一种整体行为。

贝壳研究院统计指出,广州9月有成交的项目中,16%的项目成交均价是近三年来的最高点,有36%的项目相比近三年的最高价降幅在10%以内,25%的项目价格降幅则在10%-20%之间,23%的项目价格降幅超过20%。

核心区越秀上面已说了。核心区的天河,合景臻颐府最高时14万/平,如今10万/平,以200平的四房为例,总价一下子降了800万。

比如次外围区的黄埔,很多楼盘的价格都在跳水。富力悦禧花园,76平米的户型价格从高点时期的3.14万/平降到了现在的2.48万/平。万科里享家,均价跌幅超过三分之一。

此外,黄埔很多存量房的挂牌价已经低于指导价。

至于最外围区的增城、从化和南沙,调整力度只会更大,没有最大。

作为广东省三大自贸区之一、广州市副中心的南沙,在各种头衔和概念之下,在上一轮牛市中被爆炒,是广州炒作氛围最浓厚的片区。

一个尚待开发仍是一片处女地的地方,各种配套设施都还很不完善的地方,房价从1.5万左右冲破了3万,很多新盘价格冲破了4万,很明显严重透支了未来。

在这一轮退潮之下,南沙的房价基本被打回原形了。目前南沙的均价已经跌至2万元。有不少“1”字打头的楼盘在出售。

房价调整之下,必然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正在广州发生。

比如,断供造成了法拍房的激增。由于现在很多法拍平台都不再公布数据,我们无法得知现在究竟增加了多少,但以今年年初相较于去年的增量来预估,不会是个小数目。

再比如,炒房客快速离场。有的需求落袋为安,有的寻求割肉。

此前中国新闻周刊就披露增城一个炒房客一口气降价卖了四套房,以亏损200万的代价。

链家网数据显示,8月初,广州二手房挂牌数量约为11.5万套,10月份达到12.29万套,而目前已达到约12.5万套。

大多数中心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都在激增。

数据来源:链家网、锐理数据、诸葛找房、透明网、卓易数据、公开报道等

激增的背后,是大家对房价预期的丧失,很多此前已经赚到钱的人,寻求落袋为安。很多2020下半年至2021上半年高位入场的人,只能自吞苦果,割肉离场。

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一轮调整的时间不会短。因为这一轮调整和此前多轮调整有着本质区别。

03 | 本轮调整和过往调整的四大区别

中国房价在房改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也曾出现过短暂调整,但那些调整放在长周期中,只是短暂歇息而已,此后继续上涨。

这一轮不同。因为:

第一,宏观大背景不同。信心缺失、预期缺失。

第二,购买力不同。以前经济、就业蒸蒸日上,现在不确定性成为了最大的确定性。

第三,房价收入比不同。

房价在上一轮上涨中涨过头了,如今房价虽然有所调整,但依旧很高,更何况在房价调整的同时,我们的收入缩水幅度更大。过去调整,大家的收入在增长,房价还没有高到高不可攀、奋力一跳都够不着的地步。

而现在哪怕中心城市中房价泡沫最小的长沙,买下一套标准大小的房子,一个拿着平均薪酬的人,也需要不吃不喝9年左右,如果算上吃喝以及医疗教育等家庭费用,没有15年以上,根本买不起。

更别说房价收入比最高的深圳、厦门、北京、上海、广州了。这些城市的房子,对于普通白领和工厂蓝领阶层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的梦。

第四,人口大背景不同。

过往调整短暂歇息之后继续上涨,是因为人口红利一直都在。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奔赴大城市,带来了大量的购房需求。

如今呢?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

中国2022年中期人口将比2021年中期减少6000人,从而正式进入负增长区间。

这意味着,中国人口已经见顶转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事实上,2021年年末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9个地级以上城市常住人口在减少,其中包含天津、北京、哈尔滨、石家庄等中心城市。

而原本人口增量彪悍的中心城市,整体也在换挡降速。

比如原本人口动辄四五十万,常年位居增量第一第二的深圳、广州,去年增量都只有几万人,增量排名掉出了15名开外。原本增加三四十万的成都、杭州,去年也只增加了二十多万。

武汉120的增量是因为七普时期恰逢疫情造成的数据大误差,真实的人口增量也是20万左右,这在之前专门分析武汉人口增量的文章中有具体分析。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有此四点不同,决定了:

第一,我们不知道这一轮调整的时间有多长,因为疫情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即便后期随着疫情平稳,经济和就业开始复苏,楼市开始复苏,但人口转向与供应整体过剩的大背景,决定了大部分人口流失、没啥产业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会继续调整,逐渐鹤岗化。

至于仍具有人口流入的中心城市,在这一波调整之后,会进入相当长的横盘筑底期,之后才会开始缓慢爬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广州   越秀   南沙   学区   增量   楼市   房价   人口   数据   价格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