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剑门行二:进峡谷穿雄关登剑山徜徉先秦古蜀道

一、由南门入关隘越高耸入云剑门关:

走进剑门关南门,首先映入我眼帘中的是一座造型和刚才在古镇里所见石坊相似的石牌坊,只不过牌坊上端的正中,刻的是“剑阁”二字,中间两根石立柱上的一幅楹联是“剑壁门主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读起来深感其霸气则漏!

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沿着古老的剑门蜀道,走进了长约500余米的幽深剑山峡谷,向远处的剑门关楼奔去。蜀道两边的崖壁,如刀砍斧劈,从平地拔高到150多米,上宽100余米,底部宽约50多米,其地势异常的险峻,中途恍眼见金牛道的出入山口。

越过山口,行走在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的峡谷里。绵延的山脉,东西横亘约百余公里,七十二峰起伏不断,形若利剑,直插掉落雨丝的霄汉。巍峨壮观的剑门关楼,雄踞在两旁断崖峭壁的关口,呈现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我们的脚下,是呈六十度的陡坡古道,夹杂着乱石荒草,周围的绿树葱笼,满目翠色。遥看关楼的右侧,不宽的大剑溪水直泻而下,发出了阵阵的轰鸣,似战鼓声声。据说,这里发生过无数次的刀光剑影,但从来没有被正面攻破过,所以有“蜀北屏障”之称。

慢慢走近屹立在大小剑山中断处的剑门关楼,伫足于关楼前左右凝眸而望:东峰为营盘嘴,西峰是金城山断崖之间的狭谷隘口。东西两崖的石壁表面光滑,其峭壁是由硬度很强的岩浆将卵石凝结起来,估计原来这里是海底,由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而形成。

气势恢宏的剑门关城墙,是用宽大石条砌成,呈正南正北朝向。城上的二层关楼高大宽敞,覆顶为飞檐翘角的歇山式,它的四周是通廊,楼阁中空,正中悬挂着“天下雄关”木匾。在城墙上,只有一个关门券洞,洞上的墙体中,镶嵌着一块刻有“剑阁”的石匾。

钻进上圆下方的劵洞,看见门洞的墙壁上,有一处内置的傍壁阶道,由此阶梯可以登上关楼。有不少的游人,正在此排队等候。我们没有留步,而是直接穿过高高的关门劵洞。出了门洞,在风雨中回头仰视剑门雄关,更觉其宏伟雄壮,巍然不可侵犯。

据我了解,现在宏伟雄峙的剑门关楼,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仿照明代关楼模样重建的。虽然关楼是新建的,但也是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朴风貌,经过十多年的风雨浸染,显得斑驳陆离,依然充满沧桑之感觉。

想当年,南宋诗人陆游在去成都时经过此地,留下了“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诗句。斗转星移至今天,我携老伴一起,也在微雨之中,漫游剑门蜀道寻觅历史印痕,仰看剑门雄关显露雨雾缥缈。

二、步半山车道伫足仙云栈放弃鸟道:

因登剑门关楼的游人比较拥挤,我们就没有跟着凑热闹。穿过关门劵洞,稍停片刻后,就信步跨过一座雷鸣索桥,这时的小雨渐渐地停了下来,谷内风清气爽,没有了前几天的燥热感觉。顺着山道慢慢攀登,没有行走多久,来到一个叫柿树坪的半山坳里。

这里面植被茂密,奇石突兀,有个分岔口:靠右手是一条蜿蜒而上的东峰崖石栈道,还可通向天梯峡,很是陡峭;左边则有一座木质长廊掩映在绿荫丛中,廊前是一条傍崖的半山观光车道。我和老伴交换了一下眼神,便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较为平缓的观光车道。

这条行车道,并不太宽,全是用条石铺就,盘山而旋。道路的一边是大小卵石凝固成的危崖高耸;一则是绿树为障,翠竹为界的幽幽深渊。山崖中凸出的红、白、灰、褐色等花纹漂亮的卵石,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想用手使劲抠出几个,最终因为太坚固而未能得逞。

转了几个山弯,来到了位于仙云客栈前面的观景台上,隔着深深的峡谷遥看对面,左侧的山峦平坦如城墙,右端的山丘绵亘起伏似卧狮。缓坡上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满眼都是翠绿色。赏心悦目的剑山美景,清爽舒适的富氧空气,让我心中一片宁静。

在车道上信步走了大约一半的距离时,抬头发现靠右侧的山峦中,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在清风中独插苍穹,显得孤傲和伟岸,这就是剑门关著名的石笋峰。由于我就站在峰下,穷尽目力也见不到它上端的真容。此外,也是观光车的停靠站点。

这里,悬空建着一座八柱三开间,供来往游人休息的亭阁,现在成了一处卖茶水的地方。亭台下是凉风袭来的万丈深渊,旁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犹如游龙探海的歪脖子树。在一处立于崖边的不大山岩左侧,还有座两层圆形凉亭相对而峙。

离开石笋峰站,车道还是连续缓坡,临山谷的一侧依旧是云蒸雾罩,湿气上升。而靠嶙峋高崖的地方,长满了茂密的绿树林,不时可听见有隐约的游人喧哗声,透过绿植的间隙传出来,却看不到人影。出现了唐代诗人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梦幻意境。

再继续前行,就来到了观光车道的终点鸟道站。落站旁,是由毛竹搭建的仙女廊阁。从这里下行几步,便是由北门乘索道上来的1号索道上站,而前行50米,则是乘坐索道到悬空玻璃栈道的2号索道下站。紧走几步,来到绝崖下,准备攀登险峻陡峭的鸟道。

在接近鸟道时,看到旁边的绝崖中,还有一处更具惊险和刺激的猿猱道。这段新开凿在陡壁上,长440米,垂直高差达500余米,宽处30厘米,窄处仅15厘米的猿猱道,是李白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真实写照,我可不敢尝试。

我们却有攀爬鸟道的信心,但来到山崖前,看到准备登鸟道的游人接踵继肩,排着长队,好久不见往前挪动一下。看来危险难攀的鸟道,也挡不住大家向上攀登的脚步。实在是等不了,只得带着些许的遗憾,离开了游人如织的鸟道,向山崖上的古蜀道奔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蜀道   雄关   剑阁   半山   山口   卵石   索道   先秦   山崖   车道   游人   峡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