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三访德国所著的散文集,跟着她用小说家的眼光看风景

这是宸妈2022年发布的第100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1391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在我原来的计划里,2020年的暑期两个月是准备去东欧游的,那些一直在文字和音视频里看到的东欧诸国,那些历史留下的城市,我想要慢慢的去看。

一个人的旅行

三年来,说是蛰居一点也不为过。

以往一到假期就开始往外跑的我,只在今年暑假才出了趟省。暑假里在去浙江的航班上,我一阵恍惚,上一次坐飞机是三年前。

看王安忆的旅行散文集《旅德故事》,我的共鸣点很强。

《旅德故事》封面

习惯了自由行,习惯了一个人说走就走,更习惯了无条件接纳旅行途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对于王安忆1988年到1992年三次去德国写就的17篇回忆式的旅行散文,我有强烈的认同感。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1998年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荣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

在这本散文集中,王安忆从德国北部的历史名城吕贝克一路向南,经过汉堡、波恩、柏林穿越黑森林,到达慕尼黑。用小说家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写人、写物、写己。表现了在改革开放之初,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的思考与认识。

目录

当然,从年龄来说,王安忆去德国的时候,我还是个几岁的孩子,可是文字的魅力就是如此强大,时隔几十年,再读她当年独自旅行写下的文字,我还是忍不住感触的。

一个人旅行最大的好处是自由。

内页

这样的自由体现在你可以自由的确定旅行目的地。王安忆去吕贝克,是让所有人都充满着疑问的,为什么一定要去吕贝克?和其他德国名城比起来,吕贝克显然不是优选。她坚持的理由也很简单,有时候文艺女青年就是这样,一门心思简单的只想奔着自己内心的某个点去完成。

一个人旅行还有一个好处是充满着不确定性。

内页

王安忆的《旅德日记》中,独自一人的旅程只有《吕贝克》。也是在吕贝克的旅程中,她遭遇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造成了她短期的孤寂情绪泛滥。要说内心不后悔是不可能的,文字间其实是可以读出来的。但是要说事后回忆,她的情绪描写很到位,细节只有那些遭遇过独自一人时惊恐境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作为一个文艺女知识分子,王安忆的散文中有着很多的内心情绪描写,我很喜欢。

文字的魅力,让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因为那些可以共情的描写而缩短。

内页

坏天气时情绪低落,再美的风景也无心欣赏。好天气时,情绪不好,似乎也高兴不起来。

女人啊,实在是太容易被情绪所控制。

有人批评王安忆在《旅德故事》中充满着“名作家”的优越感,也有人批评王安忆文字间的做作,但是我觉得辩证的看,王安忆的文字其实比较真实的记录了自己在旅德期间的经历和情绪,这个更像日记的散文集,是她自己记录下来后没有多做润色和调整的比较真实的反应。

内页

我最喜欢她在《海德堡》里所记录的场景,露天音乐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雷暴,贝多芬的交响曲和自然交相辉映,这样的画面,让人震撼!

作家也是人,名作家也是有情绪的人,真实的人。

底封

所以,在这个充满着不确定性的时代,读王安忆这本旅行散文集,真的让我好有共鸣,也正的让我好渴望可以自由旅行的未来!

用小说家的眼光看风景,去计划一场只被自己记忆的旅行吧!

贝页:《旅德故事》王安忆首部游记作品,经典再现! ¥46 购买

我是宸妈,2021年读书247本、一周至少读4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散文集   德国   小说家   波恩   贝克   东欧   不确定性   散文   眼光   情绪   内心   作家   风景   文字   旅行   自由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