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听话"?关键你要会"倾听"

最近几天看了万维钢解读的亚当·格兰特的《重新思考》这本书的一篇文章,在这篇解读中,他重点推荐了一个关于用对话改变一个人的——叫做“动机访谈”的方法。

听上去这个方法很好,可以用来劝人戒烟、戒酒、减肥,老师督促学生少玩手机……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点什么。

万老师在这篇文章中举的例子是美国人不喜欢给孩子打疫苗,因为美国某些家长认为麻疹疫苗会导致儿童自闭症。为此,美国诞生了一种专家,叫做“疫苗语者”,他们使用动机访谈的方法把新生儿家长接受疫苗接种的比率从72%提高到了87%,这些疫苗语者大多都是专业的医务人员(专业背景很重要)。

动机访谈总共四个步骤,分别是:

1. 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不给孩子接种疫苗呢?)

2. 倾听;(倾听家长给出的理由。)

3. 肯定对方做出改变的愿望和能力;(承认现在关于疫苗安全性的信息很混乱,确实很难做出好的判断。)

4. 时不时对谈话进行阶段性总结,检查是否遗漏了什么细节,最后帮助对方制定行动方案。(告诉当事人:我是一个医生,根据我的专业,我知道一些关于疫苗的信息,你想不想了解一下?然后,把决定权交给当事人,请他做出自己的选择。)


回想起这些年陪读小于同学的经历,我发现自己的一些做法倒是暗合了这个动机访谈的一些规则,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于进入初中时的分班考试成绩比较普通,级部总共160多人,他大约在中间偏前的位置。开学前的暑假,我们有过一番谈话:

1. 提问:将来想干点啥啊?

2. 倾听【极其重要】并得出结论:喜欢画画?

3. 肯定对方及总结:喜欢画画好啊,将来可以做设计师,做艺术家。

4. 阶段总结,帮助对方制定行动方案:据我所知,青岛两个美术比较不错的学校,分别是A和B,这两个学校专业成绩都很不错,A学校文化课要求比较高,B学校文化课要求较低。我觉得A学校高考的战绩更好一些;而要考上A学校,需要你在初中能够达到大约前20%的名次;根据现在的中考规则,每门功课大约要考到多少分;现在的差距在哪里;以及如何提高………………

当然,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像是打疫苗做一次决策就够了。在之后的陪读生活中,我和小于会对每一次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分析一下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制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后来,小于达成了他的小目标。

进入高中以后同样如此,为了帮小于制定更好的行动方案,老于就调研各个美术类大学的招生、录取规则,分析专业课和文化课分别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小于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

万老师总结,动机访谈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阳谋”。这里面没有任何埋伏和任何隐藏的目的,它就是帮助对方理清思路。

在我看来,通过对话,通过倾听,家长和孩子目标一致,更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所以不要追求“听话”(每次听人夸小于“听话”,我总是感觉特别刺耳)的孩子,我们其实更应该做一个“听话”的家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听话   孩子   疫苗   动机   文化课   家长   规则   目标   关键   学校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