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不写作业被赶出门后投奔邻居,阿姨:这个时候真不能收留你呀

#家长百问百答#

文/兰妈谈育儿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句话,大概是辅导孩子写作业里最应景的一句话了

昨天晚上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打开朋友圈闲逛了一会

远在河北的表姐发了一条朋友圈:

“隔壁家娃娃抱着书和本来敲门了,说是要来我家写作业,我还以为他的爸妈没有在家呢,问了原因才知道,在家不写作业被他爸爸给撵出来了!

“宝啊:不是阿姨狠心啊,这个时候我是真的不能收留你,继续楼道呆着吧”

这条朋友圈也很快引起了众多亲友们的评论:

长辈的评论多数是“孩子这么小,假的吧”

而经历过陪读的年轻家长则认为“都是网课上的”

从男孩的身高来看,这大概是刚上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虽然此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和作业量并不是那么多,但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以从小养成,尤其是一、二年级阶段紧抓学习习惯就成为了很多家长的日常任务。

这不,表姐的那个邻居男孩就是这样了,居家网课期间,父母所担任的不仅是孩子生活的需求者,更是学业上的半个老师,如果只给孩子一部设备让他们自己去上网课,接下来各种的开小差、不认真、玩游戏等画面就不多说什么了。

表姐还告诉我:“那个男孩平时特别调皮,平时在家里面经常和他爸爸吵架,每一次妈妈都跑到我这里躲着不参与”,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得出一位母亲的无奈,仿佛隔着屏幕都能嗅到男孩在家给父母带来的各种焦躁心情

孩子在家上网课期间,想要指望他们自己自律就是个“笑话”

这几年受到居家网课的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是困在笼子里的小鸟,大家对彼此的了解呢,也几乎随着时间达到了相看两生厌的地步,朋友圈里每隔一段时间,也都会有不同家长发声居家网课的崩溃。

有人说“每次辅导孩子写作业都感觉是在渡劫,一次次遭受天雷滚滚的暴脾气,怎么也控制不住了,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飞升上神”

有人说:“孩子在家上网课如果不盯着、陪着,你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在神游”

也有人说:“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就像是生存,每天早出晚归地拼搏打工,明明很辛苦很努力,但总是有着挣不到钱的感觉,永远无力、也一直贫穷”

从网课和辅导学习的经历来看,这无疑是在反馈着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永远别指望孩子自己能自律”,孩子天性贪玩、也容易受到周围和外界的影响诱惑,更何况自律这东西,连成年人都无法掌握、又岂能要求孩子做到自律呢?

确实如此,孩子在家上网课期间,想要指望他们自己自律就是个“笑话”!

不久前,邻居家就发生了一件至今还历历在目的事情

对门家邻居住着一家四口,姐姐、妹妹、还有爸爸妈妈

姐姐高中辍学后就步入社会打工,妹妹跟着爸爸妈妈在外地读初一

前段时间,受到口罩影响姐姐居家办公、妹妹居家学习

每次,看到姐姐骑着电动车带着妹妹出门、商量今天吃什么的画面

我总觉得,生二胎最好的年龄差就这样吧:成年姐姐可以帮忙照顾学习的妹妹

结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居家不足一星期时间,姐妹俩就因为很多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有一天晚上,本来已经进入浅睡状态的我,被一阵“哐当”声音惊醒

接着,就是伴随着邻居女孩的哭声、爸爸崩溃的咆哮声

大概房东阿姨也被这声音惊吓到了,第一时间赶到邻居家里

随后,一打开门就看到满屋狼藉,还有即将打算要棒打教育的爸爸

并且当着房东的面也没有心软,还嚷嚷着今晚要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顿

很明显,在房东的眼皮底下“揍孩子”肯定是会被阻止的

阿姨也瞬间打开气场,郑重其事地说“不准打孩子”

在房东阿姨的保护下,两个女孩从侧面跑了出去

一路上还边哭边给妈妈打电话,最后等到妈妈下班后才一起回家

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让这位爸爸如此崩溃、甚至下狠手呢?借着酒劲,邻居这个爸爸夹带着无奈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真失败呀,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孩子,那两个丫头每天就知道玩手机,哪里是居家办公、和居家学习的样子,分明是在打游戏、抱着手机玩着不放,就这样糟糕的情况还不能说,一说她们就生气,好像我欠他们似的,今天妹妹的老师又给我打电话,作为家长,我都没有脸去面对老师了……”

带着稍许无力的声音再配上无奈表情,即便是隔着房门和窗户,也能感受到这位邻居爸爸的无奈、无力,而居家生活下的孩子也把“以床为友”体现的淋漓尽致,每天嗨皮到半夜不睡觉、白天精力旺盛到连掉个杯子都能听得清。

当居家学习遇上总神游天外的孩子,当父母的简直是太难了,说不得、骂不得,有些家长担心批评打骂会影响周围邻居,有些孩子还未说几句就开始嘀嗒嘀嗒掉眼泪,还有一些孩子直接是比父母还大声…

在居家学习难、父母教育更难的情况下,根本的问题还是孩子本身缺乏自律意识,如果只是批评、而不注重问题的解决,最后自然很快发展出控制不住的暴躁情绪,而那些拥有自律意识的孩子,他们无须提醒就可以把时间安排得很好,也无需监督就可以认真听讲、做好网课学习。

那自律的孩子该如何培养呢?网课期间家长们可以从4件事情开始慢慢影响:

01

自律是一种意识,不可一昧要求行为

有一位妈妈曾在网上吐槽:

为了弄清楚上网课的女儿究竟有没有认真学习,她拿着一盘水果探班了解,结果发现女儿正躺在被窝里呼呼大睡

网友评论说“果然这盘水果就是道具”

也有网友表示“指望孩子自律,那就是个笑话”

确实如此,近年来流行的网课学习,已经让孩子们的教育模式大不如从前了

网课三年以来,很多中小学生似乎都提前进入了“大学时代”

没有了老师站在讲台上的犀利眼神规则约束,孩子们似乎也都在放飞自我

有家长说:“孩子每天不是玩手机、就是在睡懒觉”

有家长说“网课是按时上完了,但课后是一问三不知,上了也跟没上一样”

还有家长说“老师在屏幕另一边讲课,同学们屏幕另一边聊天到起飞,不聊天的时候也是一边听网课、一边打瞌睡”

可见,没有了老师的严厉管教、和周围紧张的学习气氛约束,孩子们也从身心慢慢形成了懒惰!

而自律这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意识,更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态度,只有让孩子从内心重视这件事情形成意念,他们才可以产生自发性行为、自觉概念

所以,孩子自律这条路上不要一昧地要求孩子输出行为,注重意识培养也要大于行为规范,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些有趣的计划来激发他们的动作积极

比如,认真上完网课、作业都写完并且检查无错题后,一起跳操、打游戏、看电视、做手工…,选择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亲子活动来激发意念、并产生自律行为,这才是寓教于乐里正确的教育形式。

02

教育需共同努力,爸爸妈妈都要参与

曾经的曾经,我和孩子的爸爸商量好了,每个人陪孩子写一天作业

没想到不足半小时,孩子他爸放弃了,最后就剩下我一个孤军奋战

好像自从陪孩子写作业之后,连头发都有些受不了、最近几天掉发又严重了

而一次一次地陪写作业“苦差事”,冥冥之中似乎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了起来

至少,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亲子沟通方面成长了不少

关于孩子上网课家长辅导这件事情,有很多人表示“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陪着呢”,话虽如此,但每一个健康心理的孩子都有一个贪玩童年,正所谓“无贪玩不童年”,这也说明了,孩子就是一个处处会制造麻烦、没有自律观的小家伙。

再加上受到网课环境的影响,家长们也成为了孩子学习上的半个老师,除了学业上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在于心灵意志上的指导,这件事情很明显是在于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光靠爸爸或妈妈一个人去影响还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需要家庭和家人的共同努力,爸爸妈妈要参与、老人们也要起到积极影响,如果孩子上网课,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喧闹声音,或者大家玩手机的哈哈大笑声音,这些具有外在诱惑力的“掉链子”真的能上好网课吗?

所以,孩子上网课期间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足够安静、且具有学习气氛的环境,比如,孩子网课时家人们在一旁阅读,活到老、学到老,这便是家长给孩子带来最有引导力的潜移默化影响!

03

网课只是教学方式,关键还是在于态度的转化

同样是在上网课

有些孩子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悄无声息地超越大家

有些孩子不是睡懒觉、打游戏、就是开小差

就像前几天网上看到的那个藏区小女孩

因为家里面的信号太差,为了能上网课跑到4800米的山顶上听课

即便是在特别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女孩依然可以做到心无旁骛、认真听课

这是什么概念?又有着怎样的意志?

其实,像这样清一色的网课精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主要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

“网课只是基于当前环境不得已的一种教学方式,关键还是在于孩子自己的态度转化”

等到网课结束后,学生们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化区别,即为,自律的孩子会超越一大截,懒惰的孩子变得瑶瑶落后,而网课上到最后,也是孩子们的一场自律拼搏比赛,在孩子们上网课期间,家长也一定要注重自律观念形成。

即便自律这件事情很难做到,我们也不要未走就先放弃了,毕竟自律修的是态度、并不是成绩单,良好的自律态度转化,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家长们也不可过于急躁求成,让孩子先从小目标开始慢慢成长。

比如,头天晚上把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写在本子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洗漱,包括什么时候吃早饭、准备上网课,当孩子能够把这些事情都记在脑里,意识到自己当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时,家长不用要求太多孩子也能够将它们完成得很好了。

04

所有自律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会加餐”的父母

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网课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说到底,网课只不过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应该成为成绩差的理由

优秀的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也都不影响他们优秀

关键是这样的优秀就像是是一种尤物、稀缺

很多孩子都像开头所说的男孩、女孩那样,不具备自律、也缺乏上网课的认真态度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记得“教子经”里有这样一段话:

“父母都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小时候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未来对学习和一些艰苦的事情,不主动将会是一种常态”

这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自律意识需要从小养成的!

不过,自律自觉本身就是一种反人性的弱点,家长也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自己自觉,做一个会“加餐”的父母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还记得北大食堂的那个“灌饼父亲”吗?他的儿子以683高分被北大录取,刷屏的那几天小时候学习环境也被扒出来。

原来,学霸并不是天生、更不是生活在条件好的环境下,这个北大男孩小时候特别贪玩,家里面也没钱去上什么辅导班,可是男孩的爸爸妈妈并没有因此放纵,反而从小特别严格,每天都会给男孩买教辅作为“加餐”,要求男孩把学习和功课任务完成后才能跟伙伴玩。

就这样,在父母严格的管教、和劳逸结合下,男孩到了三年级以后就比较自律了,根本不用父母提醒就可以把每天的事情完成得很好,其实,每一个自律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优秀而凌厉的家长,他们不放弃生活、对未来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这种“会加餐”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也是意义非凡的。

所以,任何时候希望孩子优秀之前父母需要先优秀给孩子看,做好孩子成长里的榜样、学习上的“加餐者”!

比如,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适当添加一些教辅资料,又或者,做孩子学习上的崇拜和学习者,每天都向孩子请教一些学业上的知识,让孩子反过来体验一把“老师”的感觉,也是不错的自信、积极、和向上能力突破。

那么,关于孩子在家上网课自律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作业   男孩   阿姨   邻居   爸爸   家长   事情   父母   妈妈   老师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