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为爱冲锋”的人,怎么就成了“勇士”?爱情的瓜,怎么吃甜

【为女性群体码一点文字,不用细看。】

何止这个时代,凡是处在历史风烟之中的事情,很多都令我们难以捉摸,只能人云亦云。有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理不清头绪,总是被一些传销成功学的毒鸡汤左右,时而壮志豪情满胸膛,时而混吃等死、无限仿徨。

同样地,我们会被网上一些男男女女的纠葛鼓荡到情难自已,不由自主地踩踏或者追捧一个性别群体。这些踩踏或者追捧,完全来自于自己所处生活环境的耳濡目染所形成的世界观,和事实真相其实并无实际联系。

或者说,即便事情真相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能也会选择性失明,只是为了一吐胸中块垒,只是为了虚构一场自己是胜利者的踩踏。

古往今来,普通人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让子弹飞一会儿”?因为,如果让子弹飞得时间长了,我们似乎就失去了蜚短流长的谈资,并且,柴米油盐的琐碎可能还会把过往从记忆的仓库里清除,不留一丝痕迹。我们讲究的就是一个“快意恩仇”,追寻的就是多巴胺短暂生成并释放的过程。

有这么一件事:据澎拜新闻等主流媒体消息,11月10日,山东泰安,一名头发染成金黄色的男子,脚穿拖鞋,翻越某个职业学院的大门,和前来制止的保安以及五名学生展开一场追逐。

刚开始,这件事情的起因被做了如下描述:这名男子和自己的妻子已经走进婚礼的殿堂,拿到了象征夫妻关系的红本本。后来,这名男子的妻子求学而进入了职业学院学习,男子以一己之力,在某个千里之外的大城市艰难打工度日,供养新婚妻子读书上进

可是,读书期间,自己的妻子却没有守住妇道,反而和班级里的一名男同学暗通款曲,并准备抛弃结发丈夫,和该男子喜结连理。

刚开始,这件事情被描述得悲壮而凄美——被“武大郎化”的男子得知消息后,立刻穿着拖鞋,悲愤交加地骑了三天三夜的共享单车,从千里之外赶来兴师问罪,为爱冲锋。从这里来看,该名女子的不贞堪称历史上坏女人的翻版。为了说服其他人,还有很多不堪入目的微信截图佐证。

在这样的情景描述之中,这名男性没有丝毫问题:他违反规则,在特殊时期翻越围墙的行为,几乎成了一种可以和武松“血溅鸳鸯楼”画上等号的壮举;那些追逐他的保安和五名学生,就是路上的拦路虎。

并且,那五名参与围追堵截的学生的行为,更是被描述成别有用心、用心险恶——他们是那名出轨女子的新任男友的室友,完全出于哥们儿意气为非作歹,而罔顾道义良知。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机很是讨巧:发生在能让你剁手的双十一前夕,发生在我们都静静待在家里的时候,发酵得就格外炽烈火热。

人们一股脑开始谴责这名女性,慢慢地开始谴责整个女性群体。您还别笑,就是那么巧,这件事情发生没有多久,某一天,接近午夜时分,我所在小区就发生了一件类似事情。我当时就有过忠实记录,您若略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

在那一件事情里,起因一定是“莫须有”的,但那名女性被喝多了老白干的男性揍了一顿,然后又和自己的妈妈,就遗传杂交的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那种场面让我觳觫——发生在初冬的午夜,饱含男性本色的国骂高亢激烈,回荡在楼宇之间,打破了寂静午夜。

当时,我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知道:我的fans群体中,72.36%都是男性,我的这个意见可能会让许多男性群体不舒服,但我依然要说——虽然我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对女性群体的观感非常不良,我不愿意和女性群体过多接触,我也认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女性群体“大多缺乏正义感、轻佻琐碎,缺乏远见,是长不大的孩子”;然而,一码归一码,在家庭问题上、在感情问题上,我从来反对污名化女性!更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女性戴上“潘金莲”的帽子!

甚至,我们可以关联起从一年前延烧到今天的一个娱乐热点:演艺圈明星吴某某将多名女性灌酒到烂醉,然后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男性都会犯的错”。

无论人们如何议论那件事,我始终不赞同人们剑指女性。

包括后来连带牵涉出的某某峰,我都认为,是这些男性演艺成员出了问题,而不能怪周遭的诱惑太多。

有人总是把“潘金莲”挂在嘴上,我很想问问,如果有“潘金莲”,跟“潘金莲”对应的“西门庆”呢?他们没有错吗?

尊重女性吧!为什么?因为每个家庭里都至少有一名女性,你把她叫做——母亲!

我从来不相信女性天生如何风流,随时准备着出轨,随时准备跟某一个男性仗剑天涯;反倒是男性群体,无论从生理结构,还是从现实追求来看,他们才极有可能是管不住自己裤腰带的那一群人!

当然,也不排除我。在大街上,如果我看到某一名风情万千的背影,我同样挪不开自己的视线,总想偷偷摸摸一窥庐山真面目。并且,我可能比一般女性的“欣赏”要多出一点点不良动机——会去幻想一些不该幻想的、有违公序良俗的东西,幻想出一派黄粱一梦般的花前月下、你侬我侬。

可是,仅此而已,我也就是想想而已。事实上,我欣赏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的描写:一个女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名节,一辈子去磕一件事!相形之下,某些男性群体呢?他们反倒把女性视作猎物,对脐下三分的经历表露出艳羡、夸耀的神情——这种明显“双重标准”的做法,我作为男性,表示不能接受!

又或许,这根植于长久以来重男轻女的既有现状吧!

这件事情发生了,无数网民为之狂欢——反正发生在双十一前夕,反正发生在漫漫无聊的居家时期,我们的情绪如果能被点燃,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这虚空的一生,终究需要情绪来填满。

在这个全民狂欢的基础上,甚至有一家公司,明令各地分公司:不准再录用来自于某地的女性成员加入团队!唉,他们也许是在蹭热度,但他们的做法显然是把一个群体踩在脚下摩擦,我挺鄙视这种做法。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十天之后,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澎湃新闻再度给出事情新近进展:这件事情的初始完全是另一番样子——没有什么背叛,没有什么“千里走单骑”,没有什么“为爱冲锋”,一切不过是直播带货的前奏,是虚构出来的情节!

整件事情中的男方和女方,十月底就开始租住在这所中等职业学院附近。当天,那名男性为了其它一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翻墙入校,跟什么情情爱爱扯不上关系。

他当天就被“叔叔”带走,但第二天就全须全尾地回到了家中,也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出现后续所谓的狗血剧情。

至于网路上出现的各种以“出轨女性本尊”、“涉事男性本人”的道歉或者辩解视频,不过是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常见闹剧业态:很多人希望挤进这个风口,迎风起飞。

11月21日,“为爱冲锋的勇士”fans已经达到40万,他做出了“开网店”的试探,人们才开始醒过味来:自己又做了一次看客,在别人的布局中经历了一次自己感动自己的喜与悲。

这些人抹黑了女性群体,抱着游戏的心态玩弄一切,一度让女性群体的名节沉入深渊,当他们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女性群体的名节还能找寻回来吗?

我也闹不明白,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现实层面的际遇中,我为什么那么讨厌女性群体,但在家庭和感情生活中,我对女性群体有十二万分柔情。

我从来都站在女性群体一边,在这件事情发生初期,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要说这件事真假存疑,即便这件事是真的,我依然站在女性群体的一边!

如果这名女性做出了“出轨”的举动,她和谁出轨了,总不可能是另外一名女性吧?既然不会是另一名女性,那么,那名子虚乌有的男性应该承担什么样的道义责任?鱼,有问题;猫呢,猫吃鱼的时候,他就没有问题了?

再说了,即便这名女性出轨了,那名男性也不应该做出这么不理智的事情。就好比张柏芝和谢霆锋的那一段婚姻,我对谢霆锋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当张柏芝和某某某的照片出笼之后,谢霆锋说:“她是什么样的人,结婚之前我就清楚。”

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你选择了她,即便你选择错了,你该怪谁?怪自己当初没有眼光,怪自己后来没有魅力!

退一步讲,从小开始,我就不认为潘金莲有原罪(假使她没有终结武大郎的性命),我悲悯于晚清四大奇案中的杨乃武和小白菜——尤其是小白菜。人们说,他们不过是曾国藩和慈禧斗争的牺牲品,我依旧觉得:那里面原本可以有一段不输于梁祝的才子佳人的传说,但这个传说没有展开就已经消失了,非常让人惋惜。

而今这个时代里,我也并没有看到女性有什么真正失却妇德的地方:金钱和利益,那是人们都在追求的东西,你又能怪谁?

在我工作的这个行业里——义务教育教师的行业里,很多女性虽然在外面张牙舞爪,但却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庭竭尽全力。某些情况下,她们全然忘了自己原生家庭的万千美好,失去了自己,围绕着丈夫和子女卑微地存在着,甚至于不生男孩儿不罢休。

此时此刻,我就有一种悲凉涌上心头——她们本来就是女的啊,她们居然重男轻女,这只能说明:男性群体并没有善待她们,她们并没有对女性群体产生一种认同感。

可以随手举个新近发生的例子:某位女教师正在上着网课,就被自己的丈夫拉到一边一顿暴揍,画面里发出让人觳觫的尖叫声。事情虽然发生在镜头之下,男性的行为已经没有辩解的余地,但两个人居然还和解了。

追根溯源,女教师说,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询问自己吃饭没有,自己因为忙于上网课,回应不及时。

对于这件事的是与非,我不想去做什么判断,我也没有资格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只能长叹一声:女人啊,希望这一生你能遇到一个良人!

无论什么时候,这种“为爱冲锋”的行为,都不见得理智;这种“为爱冲锋”的人也不是什么“勇士”,你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名节   起因   勇士   群体   丈夫   妻子   男性   事情   男子   家庭   女性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