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古代官场的“致仕”

潘朝晖/文

最近刷网络小说《大国相》,其背景是明朝嘉靖年间,皇帝对大臣的几种处分,个人觉得比较好玩,特分享如下:

1.“在家自省”,是讲让官员在家自省,官职(位)还在,等皇帝原谅你了就会让你官复原职。

2.“在家闲坐”,是讲对官员免职,官职(位)被免除,成为候官,经过或长或短的排队候补,仍然有可能重任新职。

3.“特勒致仕”,是讲勒令官员主动辞官退休,这往往意味着仕途的终结,但仍保留有官籍并享受相应退休待遇。

4.“罢官”,是讲对官员免除官职(位),同时剥夺官藉变为民籍,类似今天的“开除公职”,不再享受相应待遇。

我对“致仕”特别感兴趣,原因很可笑,因为我对“致仕”的第一反映居然是“仕途的开始”而不是“仕途的终结”,简直笑不活了。

汉字“致”的字源演化如下图,目前已知的最早见于西周中期金文。

“致”,现在国内写作“至+攵pu1”,而严格来讲应写作“至+夊sui1”,只有台湾省还保留此种正确写法。

《汉典》列出了“致”的四个西周金文。

上述西周金文都是左右结构,可简单划分为两款:

关于“至”,很通俗易懂,其甲骨文就是“箭矢落地”。弯弓扣弦产生势能,弓弦的势能转化成箭矢的动能,箭矢呈抛物线运行,动能又转化成势能,最终势尽则箭落。甲骨文“至”表意的是射箭的结果一一“箭落”,这既是箭“到达”的地方,也是箭的“限”射程,即“远”距离。

而对于西周金文“致”中的右半部分,存在较大争议,大多认为是“人”,但我认为是“氒”一一雄X器官下垂之形。

所以,西周金文“致”应该是很有内涵的汉字一一“氒到达极限”,实则表意的是“雄Ⅹ达到高潮”,这需要“做功”才能获得“身心的终极愉悦体验”(极致),这里既有“主观上的尽心尽力的付出给予”(致力、致使),也有“主观上的身心愉悦体验(兴致、情致)

从“致”的汉字演化来看,显然是以上图中第二款为主轴。

小篆“致”的右边“夊”形如“棍穿匕”(细品)。

总之,汉字“致”与“至”的根本区别在于:

“至”表意的是客观现象和结果一一“箭落”。

“致”表意的是主观努力和感受一一强调的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和“身心的终极体验”。

在“致仕”里,“致”讲的是“一个人经过寒窗苦读和官场打拼,走到了仕途的终点”。简言之,“努力过,奋斗过,成功过,风光过,然后到头了”。

“致仕”有两种:

一种是主动致仕,个人或因年龄太大,或因身体有恙,或因心灰意冷而主动辞官归隐;

一种是勒令致仕,这是处分,但让其相对体面地主动请辞。

这是今天的闲扯

文中图片均自网络,侵删,感谢原作者

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致仕   汉字   势能   西周   仕途   官职   官场   主观   身心   官员   主动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