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污吏增长史:中国封建王朝的贪腐,到底是变多还是变少了?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一代巨贪和珅在狱中迎来了他生命的终点。

这位大清国前内阁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内务府大臣,在嘉庆帝派人送来的一条白绫面前,无可奈何地步其老主子乾隆而去。而在他身后,也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有关和珅家里到底被抄出来了多少钱,此事一直是个悬案,暂且不表;但是嘉庆帝希望借此事整肃官场的意图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效。实际上,无论是在和珅之前还是之后,清朝的官员贪腐就未曾中断过;甚至,纵观整个中华帝国历史,官员的贪墨问题就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解决。

秦以前,中国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官员的。夏商时期,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一个较为强大的邦国主持的邦国联盟;到了实行分封制的周代,贵族被分成了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级,每一级的附庸,又在自己的采邑里是实际的君主。所以此时的官员其实都是贵族,而且也是没有俸禄的,其衣食供给全赖自己的封地而已。

而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逐渐发生了变化:高级贵族们逐渐衰落,各诸侯王的集权逐渐加强。经的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各级封君的采邑变成了国家的郡县,那些世代靠着采邑吃饭的诸侯大夫们被换成了由国家直接委任的官吏。那么,这些官吏的薪水该如何解决呢?当然是由国家来解决。那么国家是怎么解决的呢?

与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直到清朝,国家给官员发的工资都不是纯纯的货币,而是实物和货币夹杂,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如果商品经济发展的比较好,那就给官员们发钱;如果商品经济比较差,或者遭逢乱世,那基本就是全是实物了。

那么这些官员的俸禄有多少呢?以县级官员为例,按《后汉书》的记录,东汉时期一个县令的年收入大概是三百石、四百石到一千石不等;《旧唐书》里记载唐代七品官的年俸大约是45两银子+75石粮食+350亩佃租;清朝一个县令则是45两银子+45斛禄米,雍正后又增发了1200两养廉银。

尽管每朝每代的物价不同,俸禄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朝代初的统治者在给官员定俸禄的时候,应该是考虑到了当时的物价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的。也就是说,这些俸禄也许不一定能帮官员们致富,但奔个小康问题不大。那么,官员为什么还要贪污呢?

这个问题详细说起来非常复杂,而且至今可能也没有个统一答案。在我看来,简要地说就是三句话:有权力,有好处,没监督。

当了官就有权和有好处,这个不用多说。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个道理大家也都能理解。而相比于以前的领主诸侯,后来的官员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义务,如果个人操守不行或者有特殊财务需求,那么贪腐也就接踵而至了。

那么为什么会说没监督呢?这一点似乎不应该。早在秦朝刚建立的时候,朝廷的三公里面就设有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百官。随着时代的发展,帝国的监察制度愈发严密,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置了诸多监察官员。但是,实际情况就是,随着王朝的发展,这些监察官员也逐渐从检举纠察其他官员的不法行为变成了沆瀣一气,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人。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官员都得在一个圈子里混。监察系统的官员不会永远干御史,而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如果做多了也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因此,对他们而言,监督只是一个饭碗,一个职业,为此赌上自己的前途甚至身家性命,那不是绝大部分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但是,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各种记录来看,似乎是到了明清时期,贪官的队伍才急剧膨胀,并且出现了行贿的潜规则——陋规。那么在明清以前,官僚队伍的清廉程度就更好吗?

这个问题,数年前我曾经思考过,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当我阅读了更多史料后,我推翻了自己曾经的看法——封建王朝的历朝历代,官员的贪腐程度都只是表现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甚至程度差异都未必很明显。

首先,历朝历代给官员的工资虽然不低,但是却很难以填满他们的欲壑。于私,官员及其家人的吃穿用度、人际交往都需要钱,而他们的工资恐怕是很难应付妻儿老小以及仆役的生活的;于公,官员不是全能的,他们身边还有非官方编制的秘书团体(幕府),这些人的工资需要他们自己支出,此外他们的工资可能还要拿来垫付甚至支付公务支出。这样一算,官员的贪腐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厚古薄今和薄古厚今都是我们的传统。从道德评价来说,我们更倾向于把离自己更古早的时代评价得更高;而从历史研究来说,明清离我们更近,史料更丰富,能更清晰地窥探历史的面目。而从秦到三国这近五百年的时间里,能用来研究的材料只有所谓《前四史》、《资治通鉴》等寥寥几部著作。在这些惜字如金的官修正史里,除了那些巨贪,是很少会详细记录个别品秩不高的官员是如何贪污的。

最后,还不能忽视发展的力量。这里的发展指的是整体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制度的发展。从秦到清,中国的经济整体来说是在发展的,经济发展的越好,贪腐能攫取的利益就越多(穷鬼没油水可榨);而随着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家能发现的贪官污吏也就越来越多。

此外还要补充一点,无论是天子皇帝还是黔首百姓,对贪腐的态度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反对。对君主来说,官员的贪腐虽然是在刮他的油水,但是出于维护统治降低成本的考虑,他们对贪墨行为往往有时会睁一眼闭一眼;而对于古代百姓来说,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官员,哪怕他是不干净的,恐怕也比除了清廉找不到任何优点的官员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嘉庆   采邑   俸禄   贪官污吏   历朝   封建王朝   诸侯   明清   清朝   中国   官员   工资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