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爱张居正?

张居正,荆州少年天才,二十三岁科考登第,四十二岁入内阁,十年后升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万历元年推行新政,十年改革,一手打造“万历中兴”之盛世,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边防上,他重用戚继光、王崇古等名将,边关无恙。财政上,他实行一条鞭法、整顿税制,清查土地和人口,国库充盈。吏治上,他推行考成法,考核朝廷官员。在他手上,大明王朝迎来了国富兵强、百姓安居乐业之盛世,被后世称为明朝第一首辅。

万历十年,张居正生命走到了尽头,他重病缠身,已无法下榻,每日奏疏还要送到他的病床上等他批阅。他用十年一手打造了这中兴盛世,享受着无上的荣耀,万历几次派贴身太监探视、大半个中国文人都在为他祈福。但他不在意这些了,他唯一的愿望是能生还故乡,他为这大明王朝已倾尽毕生之精力,父亲逝世也未归乡丁忧,没再去老父坟前祭拜,活着归乡,落叶归根,是他人生最后的心愿。

他上疏万历恳求还乡,万历不许。

他再上疏“今日精力已竭,强留于此,不过行尸走肉耳,伏望皇上怜臣十年拮据尽瘁之苦,早赐骸骨,生还乡里,如不即死,将来效用尚有日也。”

他已经58岁了,一生的精力已竭,赴京为官几十载,时刻怀抱江山黎民之生计,鞠躬尽瘁,现在只求这躯体,能生还故乡,死于故乡。

万历还是没同意,张居正最终带着遗憾死于北京府宅。

世人道张居正贪恋权势,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舍不得放权,却看不到他身在其位的无奈,不是不走,是走不了。两年前朝局已稳,他便提出了告老还乡,彼时他的身体早已每况愈下,身心亦感到了深深的疲倦,但万历不放他走。他眼见走不了了,选择留下来继续好好做,这两年他几乎是在跟时间赛跑了,想能为这个国家多做一点是一点。

十年前他身任首辅时,曾说过“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只要他活着的时候,把该做的事都做了,都做好),十年后他做到了。他接手的大明王朝吏治腐败、财政入不敷出,民不聊生,他用十年时间改变了这一切。

张居正23岁入仕,30岁对政治黑暗深感失望,想要寄情山水游历社会,他眼见的皆是社会苦难,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他不忍见这悲惨世界,立志要改变这一切,他将以天下为己任,以身许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后他返回朝局,一步一步隐忍着爬到了最高层。对他来说独善其身不难,可他选择了一条无比艰难的路。身居高位时也没被利益、权势蒙蔽,依然坚定地实现着济世救民之愿望。

改革何其难!既要得罪利益群体,又不被理解,但他无所畏惧。万历五年发生了夺情事件,张居正父亲去世,按例要回荆州守三年孝,皇帝不让他走,便是夺情。张居正自己也不想走,改革才开始,一旦他走了,势必结束。他不是贪恋权势,只是为了朝堂大事。但对当时以孝道治国的明朝来说简直是犯了大忌,一大堆人站出来反对他、弹劾他,里边甚至有他的门生。

他知道自己不会善终了,他的改革得罪了太多人,整个官僚缙绅集团都是他的敌人,但面对这一切,他没有消极,没有退缩,反而是豁出去撕破脸开始进一步大刀阔斧做事。他预料到死后“破家沉族,即吾家宅且不能保”,但他没有挽回独善其身,反而愿以生死付社稷,苟利社稷,生死以知。他也不在乎身后评论,只想真正地为这王朝、这百姓做实事,知我罪我,在所不计。他的烦恼只是改革后继无人:顾涓流徒烦于四海,而寸石何望于补天。

张居正的伟大不止在于以天下为己任,更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改革会得罪人,死后连家族尚不能保全,甚至知道改革会后继无人,但他已经没有办法了,他只能在自己在位时,能多做一点是一点。他想过要做伊尹那样千古垂名的明相,但改革的压力何其大,如果图名就不能放手去做,他不计较了:不但一时之毁誉有所不顾,虽万世之是非亦所不计,以铁血手腕之专制推行着改革。

他不信鬼神,也不在乎身后事,生前权势滔天,死后陪葬的只有一方砚台,一条玉带。

他用一生践行了三十岁眼见天地民不聊生时许的政治愿望,以天下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

张居正死后,很快被万历清算,他推行的新政被推翻了,他生前看到的破家沉族也发生了,他的家人被饿死十几口,大儿子用死结束了这场纷争,弟弟、其他儿子被贬充军。

海瑞称其精于谋国,疏于谋身。张居正不是疏于,只是不屑于谋身罢了。

明史记载张居正是个大帅哥,居正为人,颀身秀眉目,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意为又帅又有气质且性情深沉。《万历十五年》里也写: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完全和仪表相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在人才济济的嘉靖朝里,他的才智谋略也是无人匹敌的,当时盛行的明阳心学著名人物何心隐说:徐阶提倡讲学,但他没有能力让讲学之风大兴天下。高拱反对讲学,但他也没有能力将讲学之风尽行剿灭。唯独张居正,这两方面的能力他都有。

最初读到张居正时,我觉得他是神,来人间一趟只是为了天下大义。他出生前爷爷梦到了白龟,死后,墓穴被挖开时里边缠着两条红蛇,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在意难平的遗憾里找到一些平衡。

但真正看他文集会发现他也只是个普通人。在朝局里,他亦有诸多难以抉择的时候,会纠结,只是每次都做对了选择。他会看戏看的入迷,会在朋友爽约后写诗吐槽,他也是个普通父亲,儿子落榜后写信安慰,又怕说得多了,儿子烦他,写我知道你会烦我,但我要再说几句。读他的文集,看到的是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张居正。

他对孩子的态度,除了一个父亲的爱之外,也许亦有补偿心理,他选的路,他愿不以个人生死以论,可是他的家族亦会因他的选择所累。

他死后,他儿子说:夫人必回顾,然后周虑足以庇后;必好名,然后完美足以保功。未有见先公专行一意,但知抱主,祸机毁怨身后名都置之不顾者。明知其且破家而不恤,明知容容多厚福而不为,难乎免其后矣。

最开始喜欢张居正,是看《大明王朝1566》,剧里张居正聪明深沉,容貌帅气。后来读了他的许多书:

《张居正大传》、《张居正》、《张居正文集》,他直解的四书五经让人受益匪浅,他写的文章读起来酣畅至极,力透纸背,我喜欢他的才华。

他又帅气又才识过人,却总称自己唯一长物不过耐烦,给友人的信里真诚谦逊,我喜欢他的谦逊。

他是实干家,可以选择安稳待在荣华富贵的圈子里,但他怀济世救民之胸襟,不惜背叛自己的圈子,不计毁誉名声,我喜欢他的豪迈。

他业务能力极强,整顿吏治,别人以为他用人必清明,他却能看到清官的局限性,知道他们不适于改革事业,用人标准是不用清流,只用荀吏。他看重武将,知道文人在武将之上,会影响军情,便为武将撑腰,支持他们的一切想法。希挚提出解决海运问题,需兴修水利,工科要召开会议探讨,他不屑于这些,写信给希挚吐槽说开会什么也做不成,就是浪费时间,并安排他想做什么便做吧,剩下的他来解决。他完全不懂治河问题,用人不疑,即使后来用的人没做好,他也是先自己认错,我喜欢他的业务能力。

他明明是那个时代的人,但他思想超前,不信鬼神,认为鬼神的作用是威慑人心,死后陪葬品不过一方砚台,一条玉带,我喜欢他的深沉。

他内心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并一生以此为行事准则,不被权势、富贵所改变,严嵩死后,后事无人料理,为了感谢知遇之恩,他为其处理了后事,郦波老师在《大明脊梁张居正》里讲他交友是君子之交,他也不是圣人,在有恩必报的同时,也有仇必报,我喜欢他的义气。

历史长河滚滚,我站在四百年后的这片土地上,遥望先人,为生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而倍感骄傲,阅读传记会让人觉得踏实,明白人生来的参差,仅仅是在仰望里拾到一点光都是幸运,我将以先人为敬仰,时时以其为榜样,过好自己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大明   王朝   吏治   民不聊生   以天下为己任   武将   权势   万历   深沉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