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孔东梅破例求助中央:请照顾李敏,中央委员得知组织发起募捐

在毛主席的后人中,李敏是曝光率最低的。李敏作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深受父母的疼爱。因此在父母逝世后,李敏的晚年多病最大的原因就是父亲和母亲的去世。

父亲去世之后,李敏鲜少露面,在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只有她没有回过湖南,她常常对人说:“父母是父母,我是我,我是个很普通的人。”

然而,晚年时的李敏却多病缠身。1999年,孔东梅多方求助后,决定破例求助中央:请照顾李敏。中央委员得知后大吃一惊,立即组织了募捐。那么李敏发生了什么事呢?

父亲逝世的打击

身为国家主席的毛主席工作繁忙事务众多,父女俩的作息时间又不一致,而且李敏上学时也经常住校,所以两个人很难见面。

父女俩人接触时间最多就是在暑假,李敏可以整天赖在父亲身边,有时他们会到北戴河一起游泳散步,这对李敏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即便如此,毛主席的工作再忙也会询问李敏的功课,关心她的成长。

上学时,李敏最喜欢数学,但一做应用题就会错,一道大题错了,一二十分就丢了,因此,李敏常常数学考试不及格,这让她非常苦恼。

而她数学考试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就是她中文水平差,弄不懂题目,所以这也给李敏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李敏的学习问题,毛主席不仅亲自给她定下了阅读计划,还找来老师帮助她学习。

在上学时,李敏有一次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崴了脚,造成右腿骨折,养伤期间全身发软才知道是得了急性肝炎,之后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

生病中的李敏,最希望的就是见到爸爸,她知道爸爸太忙,不可能来看望她。但毛主席为了让女儿安心,时不时让警卫员给她捎来吃的、玩的。

还带来了毛主席专门为李敏写的一首诗,而这首诗也是毛主席给李敏写的唯一一首诗。李敏细细阅读着,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爱。

在父亲的鼓励下,李敏大病初愈回到家中,毛主席第一时间把他紧紧地搂进怀里,摸着她的头说道:“你终于回来了,爸爸欢迎你。”此时此刻,李敏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1959年,李敏即将高中毕业,此时的他进入了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身边也有了孔令华。自从知道女儿有男朋友之后,毛主席突然发现女儿长大了。

但对于女儿的长大,他既开心,又有些烦恼,因为他知道女儿很快就要离开他了。

于是在李敏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毛主席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把李敏留在自己的身边,希望能够常常见到她,并由她来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但对此,李敏并不同意。

李敏上中学之后,两周才回一次家,有一次回家之后,毛主席对她说道:“你高中要毕业了,毕业之后你来帮我管家吧!”李敏调皮地说道:

“你想让我当探春呀,可惜我当不了探春,我没有探春的管家才能,您不怕我把家管砸了?”

毛主席还想说服她,锻炼锻炼就好了。李敏总是担心自己的中文水平太差,常常词不达意,所以真害怕管不好。对于李敏的一再推脱,毛主席有些失望,但却再也没有提起过此事。

几十年后,当李敏再次回忆这段往事时,感觉到很是后悔,如果她真的当了爸爸的管家,那她很有可能陪伴父亲很长时间,而父亲的晚年也许就不会那么寂寞孤独了。

搬出中南海之后,李敏在上海贺子珍那里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个女孩就是孔东梅。

回到北京之后,他们就算是在北京也很少见到父亲。因为当时的他们既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孩子,管理家务,忙得焦头烂额。即便如此,李敏他也很想去看看父亲,但看望父亲的机会却很少。

晚年的毛主席深居简出,不愿意见人,但却非常想念李敏。然而,在毛泽东病危到去世,只见到过父亲三次。

第一次是在1976年的夏天,李敏得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于是她赶紧赶回北京去见父亲,当时的毛主席处于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状态。

李敏到达时,毛主席刚刚被抢救下来。她看着病床上的父亲不由自主地流泪,她还记得去年年底父亲过生日时,虽然父亲行动不便,但也能和她们谈笑风生,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严重呢?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八月下旬,李敏从一份中央文件中看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这一次她来到了父亲的床边。毛主席看着身边的李敏,认出这就是他的女儿李敏,责怪女儿:“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重病在身的毛泽东还清楚地记着女儿的年龄,李敏再一次红了眼眶。

几天之后,中办突然来了一个电话,李敏被派来的汽车接到了中南海,没想到再见父亲时,父亲已经仙逝。李敏控制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

但让她遗憾的是,她只给父亲守了一次灵,为了悼念父亲,她一连好几天常在长长的人流中,排队进入人民大会堂,去吊唁父亲。每当她走到父亲的遗容旁,就肃立在那里,不肯走了。

在父亲去世的日子,李敏和母亲他们贴在一起,相顾流泪,默默怀念着伟大的父亲,回忆着那些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

然而,九年之后,母亲贺子珍的逝世,再次给了李敏重重一击。  

母亲逝世的打击

父亲去世之后,在这个世界上最让李敏牵挂的就是妈妈了。

但当时的贺子珍半身偏瘫,卧床不起,正是需要李敏侍奉在左右的时候。但李敏却没能在妈妈的身边。当时的贺子珍在上海居住,而李敏则居住在北京。

她的大儿子上大学,小女儿上小学,都需要她照料。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孔令华身体不好,胃病常常发作,还住过院。而她的身体也不太乐观。

她首先发现自己的心脏不好,经常感到胸闷难受,之后又发现淋巴结肿大,之后就是胳膊疼抬不起来。而她又有着神经衰弱的毛病,所以这一系列的毛病也让她的身体逐渐消瘦。

晚年的她生活也并不富裕,看望妈妈的路费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两个大人都在上班,孔令华在部队也有职位,但每个月的薪水也实在是入不敷出。

过去,他们总会把孩子送到贺子珍那里,每个月也会寄一点钱,剩余的也由贺子珍来补贴。但如今母亲住院,虽说住院不花钱,但她的个人花销也非常大。逢年过节都会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请客送礼。

而李敏自从搬离中南海之后,就是自己做饭吃,有了工作和工资就不再领取父亲的津贴。

因为父亲教育她们不要搞特殊,所以即便后来李敏的生活再艰难也从未向父亲张过口。

冬天的时候,她们就熬白菜,一顿接着一顿。孩子们需要长身体,李敏也只能在菜摊等着吃最便宜的菜,在冬天的时候,为了给孔东梅换口味,只能挑别人处理的黄瓜头和青色的西红柿。

或许因为家庭的艰辛,也让李敏自顾不暇,她常年穿着一身布军装,偶尔还会穿一些女儿不穿的运动衫。每当有人看着她穿着袖口和衣边都破了的衣服时,李敏也总会解释:“好衣服我有,平时没舍得穿,留着出门或来客时才穿。”

不过,正如它所说,每年的12月26日是李敏穿得最整齐最好的一天,因为这天是父亲诞辰的纪念日。

1984年4月15日,正躺在床上的李敏接到了一个像九年前一样紧急的电话。

电话中告诉李敏说贺子珍病重,已经准备好了去上海的飞机票,李敏全家立即到上海。李敏身体不好,但她在丈夫的搀扶下立即登上了去往上海的飞机。

这个时候的李敏身体已经很差了,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她的心就越发慌了。飞机上的她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迫下脸色发白,她紧紧地按住胸口,希望镇定下来。女儿在一旁看着妈妈,心疼地安慰道:“我奶奶会好起来的。”

飞机到站之后,李敏赶紧来到了母亲的病房,看着妈妈呼吸急促,脸消瘦得不成样子,她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贺子珍看着女儿,动了动嘴唇,李敏凑上前去,在妈妈的耳旁轻轻地说道:“妈妈,你好吗?我们来看您了。”

贺子珍点了点头,用眼睛示意旁边的医生就是为他治疗的。之后的两天,李敏天天去和丈夫看望贺子珍,前几天的高烧不退也渐渐退了下来,神智也更清楚了,她高兴地看着身边的亲人,开玩笑地说道:“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之后她还惦记着自己的外孙女,让护士给孔东梅弄点好吃的。

看着贺子珍容光焕发的样子,大家都以为母亲病情已经好转时。却没想到这竟然是回光返照。18日晚上,她的病情陡转之下,体温两次升高,人始终处在昏迷的状态。在医生紧急抢救时,李敏等人始终通宵守在门外。

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跳越来越微弱,在心电图不再跳动时,75岁的贺子珍终于逝世了。

李敏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是真的,她哭得喘不过气来,却又无能为力。

在邓小平的指示下,贺子珍的告别会是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举行,她的骨灰也被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室。

之后,中央派了一位专家将贺子珍的骨灰运回了北京,那些没能参加贺子珍遗体告别仪式的老大姐,都来到了八宝山参加贺子珍的骨灰安放仪式,希望能送她最后一程。

在安放仪式上,李敏把骨灰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大家鞠躬致敬后,李敏又把它送进了一室。

自从贺子珍病逝,李敏的脑子一直都是迷迷糊糊的,眼泪已经流干。她勉强地支撑着即将倒下的身体办完了母亲的后事。母亲的逝世,让她的身体更加弱了,病也更重了。

对于母亲的逝世,李敏始终有些后悔,她曾这样说道:

“我看见妈妈烧退了,情绪也好了,以为妈妈度过危险期了,没有抓紧时间问妈妈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想到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妈妈处在昏迷状态,有话也说不出来了,我好后悔啊!”

其实,这样的错误是很多人都会犯的,而她的这个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如此,母亲的逝世还是给了李敏当头一棒,直到后来随着李敏的病重,她的生活也愈发艰难了起来。

孔东梅求助中央

在毛主席去世的几年时间,几乎没有任何人过问过毛主席的遗产,直到中办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和要求之后,才说起了毛主席的遗产问题。

关于毛主席的每个月的工资每个月花得是所剩无几的,这些工资他不仅要来支付全家生活费用,还要支付三个孩子的学杂费。除此之外,家乡的亲戚来访,毛主席都要在临走前给他们一些路费。因此,毛主席的工资几乎是不够花的。

所以,毛主席也经常从稿费中补贴,稿费是由中央会计室来专门保管处理的。

毛主席的稿费用于各项支出,还给贺子珍买过药。贺子珍从苏联回来之后,身体不太好,经常生病。毛主席得知后,四处打听治病的药方,之后又花钱寄过去,有一次,他还特地派人给贺子珍送去一千元钱。

对于他自己,每年的花销也不到一万元。而在晚年他生病之后,花销也更少了。

李敏这些孩子们是从未惦记过父亲的遗产的,然而当她在多年后听到这个问题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以前父亲经常补贴她的那段时间。

自从她搬出中南海之后,毛主席曾说过每个月会补助她60元的生活费。1963年起,李敏就不再领取父亲的这笔钱。这些年来,母亲也帮她负担不少孩子的抚养费。

虽然她知道父亲的遗产应该不少,但他想起过去父亲的谆谆教诲,对中办的同志说道:“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想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一份。”

于是在,李敏的请求下,中办给她送来了八千元现金,一台二十寸的彩电,一台电冰箱。

1975年时,李讷生活困难,毛主席曾给她批了八千元,毛岸青也有,所以这一次李讷只得到了一台20寸的彩电和一台电冰箱。后来贺子珍也分到了两万元,李敏得知后说道:“妈妈应该得到的比我们多,现在她拿到的是太少了。”

因为父亲生前曾说过,他在井冈山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贺子珍帮他抄写,根据她的意见修改的,所以在毛主席这个时候写的稿费,其中是有贺子珍的一半的。

后来当李敏拿到这八千元之后,存放了起来,没有动用。她想着:

“我妈妈有病,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钱,不能老麻烦公家,这笔钱要留着妈妈急需时用。”

然而,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李敏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多年积累的病也开始发作。1999年,孔令华因车祸逝世,李敏在这样沉重的打击下再次住进了医院,此时的孔东梅已经有了二十多岁。面对家中接二连三发生的状况,也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哥哥孔继宁在驻外的大使馆工作,所以顾及不到家里的事情,因此对于父亲的后事料理,以及母亲住院的办理和照顾都需要她一个人来完成。

事情多她自己挺一挺也是可以完成的,但唯一让她担心的是母亲的手术费。

母亲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晚年的生活也过得紧巴巴地,和父亲两人的工资也都是入不敷出。所以面对母亲住院,孔东梅实在是走投无路不知道该怎么办。医院每天的花销都那么高,而她不知道母亲能在医院住多久。

她向家里的亲戚、同学都借了一圈,却也凑不够母亲的手术费。

面对岌岌可危的家,孔东梅最终下定决心向中央发出了求救信,请求照顾母亲:希望中央能暂支一笔钱给李敏付医药费,等母亲度过难关之后,自己一定如数奉还。

中央委员收到李敏的求救信之后惊讶不已,想不到毛主席的女儿居然沦落至此。幸运的是贺子珍的战友刘英得知此事之后,给予了她不少帮助。

中央分管组织人事的负责人亲自给他打来电话,详细询问了李敏的病情和他们家中所遭受的困难,明确表示一定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为此,中央政府特意发动了一次募捐行动,中央的一些老领导也都纷纷鼎力相助。

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所筹集的善款终于凑够了住院手术费,李敏在手术后,清醒过来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都在惦记她。

但在感谢之余,李敏还是严厉批评了孔东梅。父亲曾教育她不要打着旗号去搞特权,现在不就是在打着父亲的旗号筹集医药费吗?这让李敏非常不开心,她认为是自己破坏了家风。

谁又能体会孔东梅的心情呢,当时的她确实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而且这些年来,他们也一直没有受到过政府的恩惠,而且自己也在信中表明之后会还的。

即便如此,李敏还是告诉女儿,下不为例。

不久之后,在长期的治疗下,李敏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迅速恢复。2000年12月26日,多年没在公共场合出现的李敏来到了纪念堂,向毛主席献上了花圈,一时间成为了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南海   中央   手术费   中央委员   花销   稿费   骨灰   晚年   北京   说道   父亲   母亲   女儿   身体   身边   妈妈   组织   孔东梅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