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储蓄存款正式上线,年息4.0%,普通大众能存吗?

“养老储蓄正式在四大行试点发行,年息4.0%,非常适合普通大众。买到就是赚到,千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最近网上到处都是给“养老储蓄存款”叫好的文章,把它说的是天花乱坠。但是,作为一个基层银行网点负责人,要给所有脑袋发热的人浇一盆冷水:莫冲动!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谨慎购买。

在我看来,四大行发行的试点养老储蓄存款,至少有两个缺点不容忽视。

第一个缺点:收益不高

可能有人会说,4.0%的年息还不高?是不是要求也太高了?

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了,这个4.0%的年息是有前提的。我们以工商银行为例,它目前在全国五个城市试点发行,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年方式,在一个5年的周期内。

整存整取:只有广州、成都、西安地区年息是4.0%。青岛和合肥地区,只有年息3.5%。

零存整取:广州、成都、西安地区,年息是2.25%。青岛和合肥地区,年息只有2.05%。

整存零取:黄州、成都、西安地区,年息也是2.25%。青岛和合肥地区,年息是2.05%。

五年期的这种养老储蓄存款,只有整存整取,而且只有广州、成都、西安地区,才能达到4.0%的年息。其余的两个地方,利息只有3.5%。

你如果钱比较多,去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买个大额存单,利息也绝对比3.5%要高。

我还房贷的城商行,天天给我发存款信息,五年期大额存单利息3.7%。如果你的金额大,还可以和银行协商。

还有一个比较坑的地方,就是中途提前支取。比如说,你购买的是五年期的,如果不满五年就提前支取,本金没有损失,但是利息按照活期利息计算。

这个模式和定期存款一模一样。

但是,如果你要是购买国债和大额存单的话,中途提前支取都是靠档计息的。因此,在我看来,购买这种养老储蓄存款,未必就有购买国债和大额存单划算。

第二个缺点:时间太长

在四大行试点的养老储蓄存款,有四个时间档次:5年,10年,15年,20年的时间。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钱很多。拿出来一部分钱购买这种养老储蓄无所谓,哪怕中途急需用钱,他也可以用别处的钱。

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不行。手里就那么一点钱,只要碰到啥意外,都必须要动用。

就拿我自己为例。

比如说我现在有10万块钱,我如果把钱存这个养老储蓄存款,存个最低5年的时间,结果会怎样?

到了明年,孩子要上幼儿园,要一次性拿3万块钱出来。(我这边的幼儿园,如果你一次性缴费3年,会便宜很多)

那这钱存个一年,就要提前支取。等于这一年的时间,就白存了。因为以前支取按照活期利息计算,根本就没几个钱。

人的一生都渴望平平安安,但是意外总会相伴。你不知道意外哪一天就来临了,到时候钱必须准备好。

可用已经存了四年,马上就要到期拿利息了。突然家里有人生病,必须要用钱救命。

你怎么办?只能提前支取。

如果哪天失业了,没了收入怎么办?必须要用钱,只能动用存款。

孩子读大学,四年学费要一二十万,这钱哪里来?也必须要动用存款。

孩子毕业结婚,要在城里买房,他没钱怎么办?只能拿自己的存款帮他。

等他结婚要彩礼,他没钱怎么办?作为父母的必须要帮他啊!也只能拿出自己的存款帮他。

等自己老了,身体不好,随时都可能生病住院,随时都可能需要用钱。

普通人真的太不容易了,手里没几个钱,却偏偏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那积攒的一点存款,根本就存不住。

我给所有普通人的建议,如果你的钱真的能三五年里不用,就去买个国债和大额存单吧。

国债和大额存单的利息,已经不低了。

而且万一中途遇见啥急事,需要提前支取,也是靠档计息,不会按照活期利息计算。

如果不能确定钱什么时候用,那就存个定期一年或者半年。定期虽然利息不高,但是安全,随时都可以取出来。

如果随时可能要用的钱,你也别麻烦地往银行跑了,就干脆存在余额宝里算了。按天记息,随时可以赎回来。而且可以消费,可以转账,特别的方便。

最后做个总结:

这种养老储蓄存款有自己的优点,因为是存款,所以安全性不用担心。年息3.5%和4.0%,确实不低了。

如果你闲钱很多,属于比较有钱的人,可以拿一部分去购买。

如果只是普通人,手里就那几个钱,还是算了吧。存个定期,买个国债,买个大额存单,都比这种长期的养老储蓄存款,更加的适合我们普通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年息   存单   活期   合肥   大众   西安   青岛   成都   国债   利息   中途   普通人   存款   上线   正式   银行   时间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