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要自称“朕”?专家:把朕字拆开,你就明白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位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君主就用"朕"作为皇帝的专属代称。随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我国各个朝代的皇帝也都用"朕"做专属代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对于这一问题,史学家告诉我们答案:将"朕"字拆开你就明白了。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因此秦始皇废掉了之前王朝的制度,他想要重新建立一个世界,之前国君这个称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秦始皇的野心,无法体现出他身份的最贵,他认为只有皇帝两个字才能配得上他,而“朕”这个字其实自古有之,这个字拆开的时候是月和关,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是在秦朝的时候使用的还是象形文字,所以这两个字代表的有不同的意义。

朕在先秦之前使用的次数较多,“朕”,从舟,本意是舟的裂缝,《周礼·考工记·函人》:视其朕,欲其直也。从缝隙的解释来看,跟第一人称“我”搭不上半点关系,但是封建王朝都是以黄河中下游建立国家。

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渔猎业在先秦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本意从“舟”,但“朕”也多为代用词,在《甲骨文字诂林》朕字条下姚孝遂按语说:“诸家解橎字,皆不可据。橎当从舟灷声,犹?从人灷声”。

灷同“火”,也是为火种,而火种一般都是掌握在一族之长的手中,在古代火是地位的象征,在火出现之后,人类的饮食也发生改变,在《诗·小雅》记载: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时的火附上了神灵,在五行当中一曰水,二曰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为万民,舟在一定含义上可当做秦始皇,他一个人乘舟跟随水流,而舟上的火种可以为他照亮前方,舟和火不会让他迷失方向,“朕”这个词作为统治者就是完美选择。

不过朕都是书面化的自称,在官方文件上,一般都写皇帝或者始皇帝,还会避讳秦始皇的名讳,文件上逢“皇帝”或者“始皇帝”都要另外一行书写,朕自从秦始皇之后,也只限皇帝使用,皇帝专用的大印称为“玉玺”。

史学家戴震曾经分析得出结论,这个朕字不仅代表着尊贵,还有一种卑微谦虚的意思,所以秦始皇用这个字称呼自己不仅能够宣示自己的地位权力,而且还表现了自己的谦卑。

毕竟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所以用这个次自称非常恰当,只不过这个朕字在秦始皇之前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但是自从秦始皇自称之后,历代皇帝都开始跟风,而寻常老百姓却再也不跟说这个字。

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的皇帝也使用“朕”这个称呼,如终战诏书里面昭和天皇就自称为朕,大越史记全书里面越南各朝皇帝的文书也都自称为朕。不过二战后即位的明仁以及德仁一直自称“私”(わたくし)。现代,有时翻译在其他外国君王(尤其是古代君主)的言论时,也会选用“朕”作为对应其自称的对应字,如法王路易十四之名言:“朕即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周礼   王朝   越南   代称   秦朝   自称为   火种   先秦   史学   皇帝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