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冷战,美国拒签500名理工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美国为遏制中国,拒签500名理工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对于中国又将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这则新闻中有两个关键要素需要我们留意:

一、理科生

二、高材生

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500名学生都是中国未来的潜在的科技人才。

被拒签的这500理工生,专业分别为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机械、化学、材料科学等。

也就是美国特指的STEM专业。包括了工程类、生物科学、数学等领域。

基本覆盖了美国的优势产业领域。这里面就包括了芯片研发。

研究表示清华北大出去的留学生,只有20%回国反哺。

让中国企业争先恐后的人才,美国如今却直接拒签了。

也是有意思。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正在逐步构建由美国所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科技差距已经逐步缩小。

其缩小速度远远高于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美国必然将在全产业链多方位地对中国科技实施封锁。

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在科技创新领域。

美国在对中国的长期分析研究中发现。

虽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工业领域尤为突出。

但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仍然比较滞后。

美国精英更是认为,全球化发展,虽对美国跨国企业有益。

但对美国的国家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

如今,中国科技的发展就成为了美国的心病。

为什么?

二战后,美国崛起。

美国在航天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发展的背后,则是得益于大量欧洲科学家移民美国,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美国科学技术顺利跃居世界第一位

这也让美国意识到了专业领域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站在美国的立场。

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是以美国的科研成果作为助力的。

中国是通过运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技术,结合自己本土的优质劳动力。

才有今天中国的科技发展。

这些年,我国虽在军事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仍然缺乏自主性。

中国的理工科高学历人才来美学习,美国必然堤防。

不得不承认,美国对中国的问题看得很透彻。

中国的科研院所至今为止,科研分析仪器均来自美国和欧洲以及日本。

中国的工厂生产线上的先进装备也均来自美欧日。

所以,中国需要更多专业领域的科研人才来获得科技创新自主能力。

美国觉得,唯有切断中国与世界先进领域的交流。

才可消除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威胁。

当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阻断中国留学生的深造机会。

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拒签了中国的500理科生。

事实上,美国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唐朝贞观年间,日本曾安排大量的遣唐使分批来唐学习。

但其真正的目的则并非如此。

而是让日本留学生和僧侣来大唐学习当朝的经史律令和礼仪,佛法。

当然,更为重要的意图是放在了朝鲜半岛的利益上。

中国钱学森的教训,美国人历历在目。

1934年中国两弹一星功勋院士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在1935年公费赴美进修。

在1939年成为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期间曾参与过德国的火箭科研工作。

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钱学森毅然决意回国报效祖国。

美国和其导师曾多次重金挽留和劝诫钱学森未果,

并对钱学森及妻子进行了人身自由监禁。

最后钱学森和妻子突破层层关卡,顺利回国反哺祖国。

大力推动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进程。

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所以,在美国的眼中,中国理科生出国深造。

在未来他们或将严重威胁到美国世界科学领军地位

那么,这件事对于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美国本次对中国500理科生的拒签背后,就是对中国的科技冷战

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打压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教育领域。

这一事件,也再一次警醒着中国。

事实上,这些年,美国在全球布局了基于发展美国本国利益的同盟体系。

韩国、日本、德国等均属于美国全球科技产业链部署同盟国家。

但是这一体系本身又存在利益冲突性、矛盾性。

成为了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而突破的关键就在于中国自身的科技发展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背后就是中国理工科人才的培育。

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的重点是整个教育理念的构建。

但,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则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育。

为什么这样说呢?

整个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从义务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科技氛围营造。

然而,中国目前的教育提倡综合发展。

不再进行专业人才的专项培养。

取消了文理分科。

甚至逐渐在稀释理工教育。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如,国家在公职人员选拔上多倚重于文科生。

忽略了数理化突出的专项人才的培育。

专注于科研事业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这样又如何能够构建出一个长效发展的理工教育体系呢?

为何美国只是拒签了理工人才,而未拒签文史人才。

那是因为美国知道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基础是什么。

中国应该怎样做?

这里我将提出我个人的观点。

①国家需要设立专项人才或单位培育计划,综合施策。

国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需要设立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培育机制。

在现有的基础上单独设立专项人才或企业培育计划。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②从世界科技强国引进科技人才,规避人才壁垒。

目前国际发展环境复杂,内部安全性较差。

中国国内环境颇受国际人士青睐。

留学深造已不是良策,引进才是当务之急。

比如,虽美国对中国学子拒签,我们未尝不能尝试引进美国的科技人才呢?

如果美国限制,为何我们不去科技发展实力雄厚的德国呢?

③提高科技人才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消除国企优先差别待遇。

好的福利待遇是国家科技人才抢夺大战的基本前提。

世界各国皆可被中国所用。

中国不缺科技人才,而是缺乏钻研的条件。

④设立高等教育科技研究激励机制,不断联动国际社会科技力量。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学术氛围的营造和科研兴趣的激发。

而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在于社会科研力量的有效调用。

自古民间,人才辈出。

中国的三国演义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又何止这些

以“断供芯片”为筹码打压华为、中兴中国科技巨头。

反倒提高了这几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美科技竞争必将是一场中国的科技觉醒革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美国拒签500理工生,却可以让中国看清楚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讲未尝不是一件所幸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理工   美国   中美   科技   科技人才   日本   冷战   中国   领域   国家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