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科举制度取代的落后选官制度

学而优则仕,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就是说学问做好了,若有余力就去做官,这是由于科举制度诞生出的名言。

《范进中举》《孔乙己》都是对科举制度的抨击,描述了这一制度对社会的危害,对读书人思想的荼毒。

但是,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你知道是如何选择官员的吗?

在科举之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的九品中正制,也可以说是九品官人法,如果一直有这一制度存在下,普通读书人将永无出头之日。

一、背景

在两汉时期一直都是实行的察举制,流程就是由地方长官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随时考察并且选拔优秀人才推荐给上级,经过上级考察后任命官职。

到了东汉末年,这一制度已经被门阀士族所操纵了,产生了各种腐败问题。

在曹魏时期,曹丕采纳陈群的意见,创造了九品中正制。

二、什么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当时全国分为州、郡、县三级,就好比现在的省、市、县三级差不多。由中央任命州一级的中正官,号称大中正,郡一级的中正官,初期由地方官推举,后来改为大中正举荐,中央任命,俗称小中正。

大小中正官的任务就是对辖区内的士人评定品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家世出身,也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祖上有没有当官的,有没有爵位等

2、个人品德才干,是指有没有才能,是不是品德优秀之类

3、判定品级,原则上主要依据的是个人的品德才干,这样子才能够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所用。但到了晋朝后期,由于大小中正完全被门阀士族把持,判定品级完全依靠家世出身来定了,出身寒门最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的人品德和才能再差也可以位列上品。

门阀世家

这样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场面,可以试想一下,出生在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催,即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用,顶多当个县令手下的小跟班。

三、弊端

只看中家庭出身的选官制度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由于上层官吏只出自少部分家族,本身可能并没有什么才干,这样国家就会越来越缺少有用的人才,导致国力逐渐衰弱;其次,完全阻断了阶级的流动,底层百姓必然怨声载道,对社会的稳定性极为不利;再就是门阀世家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性,不与底层人民联姻,只会在门阀内部结婚,增加自己的内部稳定性,从而也隔离了广大人民。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取代它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时候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现在你想要考取公务员也是要与千军万马来竞争,但毕竟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进入到决策层,如果像九品中正制一样,普通老百姓将永无抬头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士族   下品   科举   中正   门阀   制度   官制   寒门   品级   上品   才干   品德   出身   落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