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口吐芬芳”爆火全国!中国最“不正经”顶流,为何被全网封神?

最近腾讯视频VIP会员又搞起了涨价,涨价幅度最大的是“腾讯视频VIP连续包年”,从原来的218涨至238。

关于这点 ,文坛大师余华和我们有着共同烦恼。

为了看体育比赛,余华充腾讯会员,每个月15块,一年12个月,就是180。

为了在电视上看,他整了个腾讯极光TV的盒子,又开了电视端会员。电视看清晰度不够,提高清晰度,又花400多。

让余华直呼:太会收钱了!

这只是余华平时采访万千“段子”的其中之一,现在,他正成为脱口秀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人奋斗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过上一种不被闹铃吵醒的生活。


给自己的书打个分?9.4分!那剩下0.6呢?不知道,你问豆瓣网友吧。


你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因为不想上班。

在B站,余华炉火纯青的骚话被剪辑成《文坛噩梦》,登上了鬼畜区顶流。

谁能想到,这位写严肃文学作品的作家,才是当今中国文坛最炙手可热的产品经理。

当文化人讲起段子,就是对这些段子手们的降维打击。

新晋段子手余华,艺高人胆大,永远一视同仁。

无论是文坛大将,还是茅盾文学奖作家,都能成为余华的脱口秀素材。

记者问如何评价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直接敬上一串“非常优美的中国话”,没想到,知识分子的顶级赞美,就是“国粹3连”。

余华,堪称记者最难搞的人,采访永远不按常理出牌。

“您曾说自己走在中国文学前列,现在仍然这么认为吗?”

“我心里边还是把我放在前列的,但是别人是不是承认,我无所谓,反正已经有些人认为我不在了。”

作为在逃喜剧人,余华总是说着废柴的话,干着天才的事儿。

按现在来说,余华是所有创业公司老板最看不上的那类人,面试都过不了第一轮。

别人问他为什么写作,他说,想睡懒觉,不想上班。

余华毕业之后,干了5年牙医,每天拔8个小时的牙,拔了一万多颗之后,彻底厌倦了自己的这份工作。

当时,余华经常站在窗前,看文化馆工作的人整日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心里十分羡慕。

于是,余华认真琢磨了一下进文化馆的3条路径:作曲、画画、写作。

前两样他都不行,写作只要认字就行,余华觉得这事儿能干。

写完之后,就是漫漫海投之路。

最后,《北京文学》邀请余华去北京改稿,杂志社说,结局不够光明,只要把结局改光明了,就能发表。

照理说,文人都有点骄傲的个性,但我们的余华老师再度发表了自己的躺平言论:

“只要给我发表,我从头到尾都可以给你光明。”

余华如愿调去了文化馆。上班第一天,余华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想试探一下这份工作到底有多爽,结果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的。

最终,“反内卷第一人”余华得出结论:这个单位我可来对了。

从牙医跨行转型作家多难,他不讲;从零基础小白到一稿就发表到《北京文学》上,轰动小县城,他也不讲。

余华干着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天才的事儿,却讲出了年轻人“反内卷”的愿望。

反矫情大师,非他莫属。

余华在中国文坛到底算什么地位?

可以说,中国的主流文学作家,一种是比较洋派的,一种是表面土,实际洋的,还有一种叫余华。

余华一个人,就是一个文学派别。

余华刚火那会儿,业内人士给出的评价是:这个“古怪而残酷”的青年作者,用他辛辣锐利的文风,敲开了中国当代文坛的大门。

但在采访中,余华总是亲手把每一个试图扣在自己头上的高帽子摘下来。

一切刚开始严肃正经的高端采访,都被余华引导得接地气。

记者让大师余华解读下中国作家和法国作家的区别。

如果是一般作家,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大概率会从两国文化、生活方式、历史影响来给不懂文学的人上一课。

然而,真正的文学大师余华却语出惊人,回答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中国作家用中文写作。

华华子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只是喜欢直抒胸臆罢了。

这个反矫情思维还被余华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记者让余华回想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读者评论。

这不正是个展现感动故事的好机会。

余华偏来一句更狠的:有读者认为我已经死了,最深刻的评论是,“天哪,他还在啊!”

直戳内心,活出真我,这很余华。

主持人:满分十分,您会给《活着》打几分?

余华:9.4分。

主持人:剩下的0.6呢?

余华:你去问豆瓣吧。

千万不要试图在余华身上,熬出任何心灵鸡汤。

在太平间睡觉,这事儿放在其他人身上就是童年噩梦。

但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余华不卖惨、不煽情,反而眉飞色舞,把自己的苦事儿当成段子讲出来。

医院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病人和家属,每天都上演着各种生离死别,这样的场景,余华看得多了,就不恐惧了。

最后余华说,他想起一首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觉得说的就是他的童年。

余华自己的阑尾,也在一次装病中,被父母联合起来切除了。

这放别人身上又是一桩童年惨案,但余华却把它写成了一篇文章《等你揍我》:

我注意到我儿子现在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

“我当年努力地写小说,我的朋友们,我的同学们,他们都是聚在一起,打扑克牌,喝啤酒,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写作,这样写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我想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所有的人,人生的奋斗目标就希望生活里面没有闹钟。”

接地气、强共鸣 、不鸡汤、反矫情,这些才是藏在余华幽默背后的顶流密码。

今天,在百度搜索“先锋作家”,百科的头图就是余华。

连诺贝尔奖得主莫言都曾羡慕说,余华影响力比我都高。

抛开段子手的身份来说,余华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余华能火,是因为本身就有拿得出手的硬作品。

2020年,《活着》在国内的销量已经超过2000万册,打破了当代中国纯文学的销量纪录。

这本书1992年出版,到2019年余华还能凭借它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二名,拿到1500万的版税收入。

莫言直言:“要知道,一辈子有一部书如此畅销,对一个作家来说是很幸运的事。”

《活着》在豆瓣评分高达9.4,因为剧本实力太强,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都成了9分以上的大爆款。

更重要的是,拿出好产品的余华,从来不装。

余华、莫言这些作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实力当段子说。

《活着》大卖,余华说要感谢全国的语文老师。

67岁的莫言开了公众号,里面不仅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学名篇,甚至文章的选题是这样的。

没事跟网友聊聊自己的头发是怎么一点点凋零的,40年前自己是怎么出道的。

写文章时大胆犀利,私下却真实通透。

与其爹味十足地教育,给读者灌毒鸡汤,不如深入群众,接地气。

这才是大师最顶级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脱口秀   中国   封神   腾讯   文化馆   光明   法国   文坛   段子   矫情   豆瓣   北京   芬芳   事儿   作家   大师   全国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