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净亏超200亿,淘宝天猫销售额双双下滑


净亏200亿,阿里怎么了?


阿里巴巴三季报


11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财年财报。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2071.76亿元,同比增长3%,但不及预期的2088.5亿元。


利润上,阿里巴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05.61亿元,净亏损224.67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33.77亿元。


不过,根据阿里巴巴财报的表述,这是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才会出现净亏损224.67亿元的情况,如果是按照非美国会计准则计算的话,净利润为338.2亿元,同比增长19%。


从净亏200多亿到盈利300亿以上,是否采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什么会造成净利润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简单来说,是否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差别,就是是否将投资损益计入其中。


阿里在财报中就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阿里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净亏损增加和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下降,部分被经调整EBITA的增加所抵消。


也就是说,如果不把在股市中投资的损益计入其中,阿里巴巴第三季度依然是净赚高达338.2亿元的。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阿里巴巴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大幅下滑,投资亏损严重,导致出现了巨额亏损。


这份财报中,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那就是关于阿里巴巴的营收,总营收虽然有2000亿元以上,但细分来看的话,更能看出其中的业务变化。


阿里营收中,中国商业营收为1354.3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产业电商业务共计实现营收92.18亿元,同比增长3.67%;生活服务电商业务营收为130.7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8.06亿元增长21%。



菜鸟营收为133.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8.46亿元增长36%;阿里云营收为207.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0亿元增长4%;阿里大文娱营收为83.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0.81亿元增长4%;创新业务及其他部分营收4.09亿元,相较上年同期7.38亿元下滑45%。


总体来看,阿里巴巴的各项业务板块营收都是在增长的,只有创新业务和其他部分营收下降了45%。


不过,在中国商业营收数据中,还有一个核心数据,那就是阿里巴巴的中国零售业务季度营收,第三季度为1312.22亿元,同比下滑1%。


其中,客户管理业务(包括电商业务)收入为664.97亿元,同比下跌7%。


这是两个绝对不能小看的数据,因为阿里的“中国商业”业务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盒马、天猫超市、高鑫零售、天猫国际及阿里健康等业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是对于阿里巴巴,更是对整个中国零售市场都有巨大影响。


三季度收入下滑了1%,也就是说,阿里的淘宝、天猫等核心业务的营收双双出现下滑。


阿里电商业务承压


对于电商业务收入的下降,阿里巴巴在财报中称,是由于消费需求的减少,和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持续所影响,导致淘宝天猫线上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个位数下降。


阿里巴巴的起家致富故事所有人都知道,淘宝、天猫就是阿里最核心的业务,即使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到处“开疆拓土”,投资了无数企业,扩展出一个庞大的阿里帝国,也改变不了电商的实质。



在三季度中,阿里核心中国零售业务营收1312.22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63%,可见其重要程度。


不过,阿里的电商业务在当前的环境下,确实存在的巨大的挑战。


首先,在用户上,截至2021年年底,阿里巴巴国内电商平台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了8.82亿,同比增长13%。


这是用户上的一个巨大飞跃,但也预示着,国内14亿总人口,阿里巴巴已经将能够开发的电商用户都开发得差不多,剩下的也是不能参与消费的老人、小孩。


阿里巴巴在用户上遇到了瓶颈,很难再实现人数上的大幅增长了。


其次,便是老百姓的收入与消费都受到了影响。


阿里巴巴是伴随着国内消费大爆发的时代发展起来的,“消费”一词几乎就是被阿里巴巴的网购炒作起来的。然而,大量消费的背后,是要有坚定的收入水平来做支撑。


在疫情和房地产下行的双重影响之下,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之前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之相对的消费自然就开始疲软了。



比如今年的双十一,销售额没有公布,各大平台都比较平淡,销量增长最明显的竟然是宠物类产品,与曾经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再者,阿里电商业务的压力,便是来自于同行的竞争了。


阿里巴巴,无疑是开启中国电商时代的重要企业,时至今日其庞大的流量依然让同行望而生畏。流量,让阿里走向了成功,但如果流量开始流向其他地方,阿里又会怎样呢?


如今,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快速转向了短视频,属于短视频的时代已经到来,抖音、快手两家牢牢占据着整个市场。


抖音、快手两家也是善于利用流量,开始了直播带货,比如这两天被打假的疯狂小杨哥,就是抖音平台的重量级带货选手。


阿里巴巴当然也有参与直播带货,薇娅、李佳琪都曾是淘宝的主播王牌,但由于受到互联网反垄断的禁令以及主播偷税漏税的影响,淘宝直播被冷落了一段时间。



如今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不仅面临着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传统电商对手的竞争,还面临着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巨头的流量争夺,更是有B站、小红书、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也来分一杯羹。


阿里巴巴所面临的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第三季度淘宝、天猫的销售额双双下滑,便是其体现。


总结来说,阿里巴巴在发展成为行业巨头后,开始面临着瓶颈期,用户数量即将到达顶峰、消费增长乏力;阿里巴巴在向各行各业投资扩张的过程中,又遇到了短视频时代的冲击,竞争平台的直播带货业务抢走了部分市场份额,导致原有的核心电商业务首次出现了下滑。


阿里的抉择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似乎总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后,会开始出现衰退迹象,这被称为“大公司病”。阿里巴巴,似乎也面临着这种大公司病。


阿里巴巴本应像国外的巨头公司一样,在预期到瓶颈之后,开始往全球扩张,与国际互联网巨头竞争,抢占全球市场。


然而,阿里巴巴的重心不是向外扩,而是向内卷,不断投资其他行业巨头,形成一种垄断优势,甚至就连“卖菜的生意也要抢光”。其结果是,阿里巴巴遭到了反垄断的重锤,被罚了180亿元以上。



如今,阿里巴巴也开始面临着抉择,一是向全球扩张,与亚马逊竞争,争当全球电商第一;二是继续内卷,向国内行业投资,形成自己的护城河,然而这条护城河也面临着监管的压力;三是学习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向科技巨头转型,打造自身的高科技壁垒,赚全世界的钱。


宏观层面上,所有人都希望阿里走第三种,向中国首屈一指的科技巨头发展,毕竟阿里的规模、利润、资本实力都是十分庞大的,足以支撑他展开研发。


不过,阿里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向欧美地区的电商扩张,不仅受到了市场竞争对手亚马逊的威胁,更面临着大洋彼岸的制裁大棒威胁;


向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扩张,虽然有所成功,掌控了当地的电商巨头,但是市场规模有限,增长乏力;向内的投资更是导致了大量的内卷,引来监管的重锤以及网友的一片骂声。


自从马云退居幕后以后,张勇接棒,然而张勇经营没几年,又有了把位置交给蔡崇信或者戴珊的迹象。



掌门人都有可能在换,阿里巴巴的未来如何,谁也无法预料。


不过,就算阿里不再向前进,选择专心经营主营业务,也能在这个市场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毕竟是国内电商第一的企业,股东、高管们就算躺平了,钱依旧源源不断的流向他们的口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阿里   淘宝   快手   阿里巴巴   销售额   中国   同期   巨头   流量   业务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