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富士康:电子产业的“空中楼阁”、GDP的“海市蜃楼”

一汪清泓


眼下,郑州富士康很“焦灼”。

正值用工“高峰”,大量农民工却因疫情“徒步返乡”,造成了“用工荒”。

然而,当地政府却显得比富士康更为“焦灼”,究竟何也?



GDP陡然“猛增”


据悉,河南部分地区要求基层干部带头去郑州富士康务工,以解“燃眉之急”。

有媒体评论称,这是政府接过招工“接力棒”,帮助企业在疫情下进行复产的新举措。

当初,不惜成本招引的郑州富士康,可谓是河南招商引资最成功的“精品杰作”。

除了5~10年的巨量免税、减税,还为富士康规划了近1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140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等。

随着富士康的到来,郑州的城市地位随之快速提升。

实际上,自郑州富士康2011年正式投产以来。

郑州市GDP陡然猛增,在全国的排名几乎是“扶摇直上”。

短时间内,使郑州进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并拉动河南做了中部地区“老大”。

而且,富士康推动郑州常住人口暴增46%,跃身为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从一个劳动力输出大市“摇身一变”,成为“人口净增”大城市。




产业“超常扩张”


除了GDP外,郑州富士康还拉动出口和电子产业规模的“超常扩张”。

在2010年,郑州出口额仅为34.56亿美元。

两年之后的2012年,骤然飙升至202亿美元,两年翻了五倍之多。

此后稳步提升,至2020年出口总额已达316亿美元。

10年间,郑州富士康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公司。

富士康以一己之力,贡献了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60%,郑州进出口总额的80%。

同时,富士康也促使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大幅扩张。

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兴起,吸引了中兴、创维、OPPO等300多家企业入驻。

产业规模从区区100多亿猛增至5000多亿,成为第一大产业。

几乎是一夜之间,郑州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在富士康的帮助下,郑州轻松拿下智能终端产业的“世界第一”。



富士康的“不确定性”


富士康利用“人口红利”创造利润,是拥有庞大用工数量的全球“代工王”。

对地方GDP、进出口额等“政绩指标”具有“短平快”的拉动作用,因而备受青睐。

不少省市为吸引富士康建厂,可谓不惜“一切代价”。

事实上,富士康已成为提升、拉抬中西部城市地位的主要推手。

除郑州之外,还包括太原、衡阳、南宁、成都等中西部城市。

但同时,也让这些中西部城市患上了“富士康依赖症”。

然而,由于不断更新换代,致使电子代工产业兴衰的“不确定性”极强。

如完全依赖这类产业,必然加大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极高极大。

来自河南省海关的报告也分析指出——

随着富士康将不再是苹果手机的唯一合作伙伴,这将导致河南手机未来出口面临减速的风险。

这意味着,富士康充满了“不确定性”,迷人“肥皂泡”终将破灭。




富士康亟待“转型”


作为全球“代工王”,富士康没有核心技术,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

它的岗位是流水线作业,员工并不需要什么知识、技能。

只是利用“人口红利”,逐“水草”而居。

实际上,这就预示着,富士康成不了“百年老店”。

从最早的台湾岛,到沿海的深圳、昆山,再到中原腹地的郑州、太原。

富士康的每一次“迁徙”,都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人口红利这东西只能用30年,30年后就得换下一个场地。”老板郭台铭如是说。

或许要不了几年,富士康只能“落脚”南亚,或非洲“撒哈拉”以南了。

然而,更让富士康寝食难安的是,在国内出现了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个是王传福的“比亚迪”,另一个是王来春创始的“立讯精密”。

其软硬件条件丝毫不逊富士康,并拿下苹果、华为、小米等众多知名手机厂商的订单。

富士康“转型”,已势在必行。

2010年,富士康在浙江注册“万马奔腾”,想开1万家数码专营店,至今籍籍无名。

2014年,在内地成立6家金融服务公司,并成立富中富P2P平台,一直难见起色。

随后,转购微软的诺基亚手机部门,出品新机Nokia6,但市面上难觅踪迹。

富士康“转型”,路漫漫其修远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产业   太原   河南省   空中楼阁   郑州   代工   河南   海市蜃楼   红利   不确定性   夕阳   人口   城市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