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以及河南、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原药蒸或煮(10分钟为宜)后,趁软切片。生用,酒炒,炒炭用。


子芩


枯芩

【处方用名】

黄芩、淡黄芩、子芩、条芩、枯芩、片芩、炒黄芩、酒黄芩、黄芩炭。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胆、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本品苦燥湿,寒清热,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之品。能清肺、胃、胆、大肠、小肠及诸经之湿热火邪。湿热去则不扰血动胎,故又能止血安胎。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常与滑石、白蔻仁、通草等渗利化湿药同用。治胃肠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多与芍药、甘草等同用。用于湿热黄疸,多作辅助药,常与茵陈蒿、栀子等同用,以增强利湿退黄之功。

2、泻火解毒:用于急性热病,壮热烦躁,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便血,以及热毒疮疡等证。治急性热病,壮热烦躁,苔黄脉数,可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与桑白皮、知母等同用。治热盛火炽,迫血妄行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可单用黄芩炭煎服,或与生地、白茅根等同用。治小便短赤热痛,常与生地、木通同用。治热毒疮疡,可与泻火解毒药如黄连、金银花、连翘、大黄等配伍使用,内服外用均可。

3、安胎:用于胚胎蕴热,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川芎、白芍等同用。

【用量用法】

3~12克,煎服。子芩(条芩)体重坚实,偏泻大肠火,清下焦湿热;枯芩(片芩)中空体虚,偏泻肺火,清上焦热。酒炒则清上部火热;清肝胆热,宜猪胆汁炒;凉血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非实热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泻痢……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药性论》:“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

《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药物成分: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

药理:本品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降压、利尿、利胆、解痉、镇静、抗过敏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黄芩   燥湿   安胎   热病   生地   黄疸   栀子   小肠   湿热   大肠   中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