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磨一园,上海第一批市级文创园区的升级之路

清水混凝土风格的墙面上,几个显示屏滚动着黑白字幕,不远处便是车流不息的嘉闵高架路。这一处艺术装置被称为“序”,拉开2022得丘艺术季的序幕。

11月18日,伴随得丘艺术季开幕,作为上海第一批市级文化创意园区,已有20年历史的得丘礼享谷文创园正式转型升级为得丘艺术区。

得丘的诗意 施晨露 摄

探索文创转型升级之路

“一开始留意到得丘,是因为这里有一座被藤蔓围绕的古朴城堡。后来才发现,得丘礼享谷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创意园——工业风老厂房、空旷的场地,而是更像一片园林、一个小镇,静谧、有生机。”在网上搜索“得丘”,探访者留下这样的记录。

在得丘,移步换景。受访者提供

不声不响开了将近20年,得丘的“爆火”源于2020年疫情后。园区里一座城堡式建筑,因为网红博主的打卡种草引来大波人流,单日接待人数最高纪录达到5位数。如今,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得丘的人气依然很足。

记者近日探访得丘,“城堡”外墙上的藤蔓已经泛红,秋日是这个园区最好的季节。走近细看,方知城堡内是一家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的办公及展示区。得丘CEO赵之谦介绍,目前,艺术区里入驻了46家文化艺术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涉及园林、建筑、艺术、时尚、媒体、教育培训等多领域。2021年,园区入驻企业总营收近5.4亿元(含异地产值2.3亿元),上缴利税4500万元(含异地税收2000万元),带动就业500余人。

网红“城堡”的秋色 施晨露 摄

从文创园到艺术区,在赵之谦看来,对入驻企业而言,“身处艺术区办公,就是一大吸引力。”

说到艺术区,人们很容易想到北京的798,被称为“当代艺术工厂”的798是国内最早的文创园区形态之一。“得丘有没有对照的园区?”对记者的提问,赵之谦摇摇头。以当代园林、艺术家主题花园、文学诗歌、数字废墟为造景、造境核心的得丘艺术区,的确不走寻常路。创始人赵勇提出“花园里的艺术馆、花园就是艺术馆”理念,探索“可发展、可再生、可转换”的文创转型升级之路,打造融合园林、科技、艺术,集展览展示、艺术家驻留、数字工厂、科技研发、孵化中心为一体的当代艺术区。

在得丘,移步换景。受访者提供

移步换景,随时随地与艺术相遇

如今的得丘艺术区,由占地4.3万平方米的得丘礼享谷艺术区和占地1.6万平方米的热供站数字艺术区构成。两地相距500米,被嘉闵高架路隔开,由竹港艺术公园首尾连接。得丘礼享谷艺术区包括十大艺术花园、照道理艺术馆、方盒子艺术中心和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体验、诗意空间,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市民修身行动”市级示范点。热供站数字艺术区的前身即莘庄工业区的热供站,如今以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为平台,集数字艺术展览、艺术家驻留、数字工厂、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研发及孵化为一体。艺术区将体验式服务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依托各类艺术体验项目,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空间,为市民引入生活美学的体验平台。

热供站数字艺术区 受访者提供

11月18日开幕的得丘艺术季将持续至明年3月1日,呈现影像、音乐、装置、行为、雕塑、绘画等作品,包含三场沉浸式艺术展览、一场人工智能艺术展、一部实验影像展映、一场现场音乐会、一场艺术市集,外加作品演读会、表演工作坊公开排练、花园诗歌雅集等多样活动。

照道理艺术馆首展《变形记》

艺术季开幕当天,国内首家以变电站装置作品作为外立面的照道理艺术馆揭幕,并开启首展《变形记》。这一“建筑电讯派”艺术装置,出自艺术家马良之手,马良工作室入驻得丘已有多时。

照道理艺术馆外墙“建筑电讯派”艺术装置出自艺术家马良之手 受访者提供

在得丘艺术区漫步,除了帽子花园、傲慢花园、一度时间花园、金陀平行花园等10个艺术花园“移步换景”,还能随时随地与艺术家工作室、作品相遇。在版画与手工印刷工作室“印物所”,主理人周荣先后为蔡国强、徐冰、罗中立等20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制作版画。“印物所”的墙上,就能见到罗中立、金宇澄等的版画作品,市民也能在这里体验版画课程。

版画与手工印刷工作室“印物所” 施晨露 摄

设计师、数字艺术家张周捷用数字算法生成的椅子在“设计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名声大噪,并受国际瞩目。得丘是张周捷的大本营,以人工智能艺术为特色的热供站数字艺术区正是由他发起并主理的。

形成紧密的艺术和产业联合体

今年9月,得丘发布了第一季艺术家驻留计划,邀约艺术家共同改造艺术区室内外空间。来自安徽的设计师、创作人汪昌斌通过驻留计划筛选,背起行囊来到上海。在得丘的一个月里,他创作了一幅叫《众人》的作品,“画布”就是艺术区的一面围墙,甚至墙壁上的裂缝也成为画的一部分,画中的“众人”拥挤着、向上攀爬着,似乎就要翻过艺术区的墙。汪昌斌拿描笔在墙上作画,作画时的椅子还留着,仿佛艺术家随时会回到现场。得丘艺术季开幕后,这也成为“花园里的艺术馆、花园就是艺术馆”的一个装置。

驻留艺术家汪昌斌的画与墙面融为一体 施晨露 摄

“除了免费食宿,驻留计划还为艺术家提供什么?”赵之谦说,“驻留”也是共生和扶植,艺术家的作品如果得到参观者喜爱,后续可能开放相关文创品,同时,入驻园区的企业和在这里洽商合作的成熟艺术家,或许就能给艺术新人带来发展的机会。

在得丘,移步换景。受访者提供

从“文创园”到“艺术区”,在得丘艺术季开幕式上,赵勇坦言,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文化赋能、产业转型,是作为市级文创园区的得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企业只有把自己的产品服务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复制,才能走得久、走得远。”

得丘的诗意 施晨露 摄

“得丘希望集聚一批知名艺术家,打造一个文化地标,依托得丘礼享谷艺术区和热供站数字艺术区,集中拓展人工智能数字公园、城市微更新项目,打造数字家居产品生产链,实现文创的落地转化。”赵勇说,新的得丘艺术区本身,就是一个紧密的艺术和产业联合体。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施晨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受访者   艺术馆   版画   人工智能   上海   艺术家   装置   花园   数字   艺术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