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及邓通钱-古泉探趣(十)

汉文帝时,曾经有种邓通钱,你知道么?


《辞海》载:“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时,为黄头郎,后得宠幸,官至上大夫,前后赏赐无数,并赐给蜀郡严道铜山,许其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

《史记•佞幸列传》载:“邓通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县人,以濯船为黄头郎(倚仗家中资财自备车马服装生活费等,在京师代掌管船舶的吏员,为克水头戴黄帽),……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世人皆知,世间芸芸众生大凡能在皇皇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中露一次脸者,要么大能大贤,要么大忠大勇。再有就是大奸大佞。否则,一般般便没甚意义和价值。然而,其中却偏偏有位很一般般的邓通。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之故”, 汉文帝刘恒在一天夜里,梦见自己被玉帝召唤。放下梯子让他向上爬,可是怎么也爬不上去。正焦灼间见一个黄头郎,托住他使劲一推便上去了。文帝记得推他的人有两个特征,一是黄头郎,二是把官服穿反了。

一天,文帝看到了穿反官服的黄头郎(管理船只的小吏。土胜水,其色黄,故刺船之郎皆著黄帽,因号曰黄头郎)邓通。

文帝大喜,急忙问他叫什么名字。邓通战战兢兢地答,道:“邓通。”

邓通?不就是登着他一步通天吗?多有天意啊!于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荒诞便产生了——文帝竟因此把他当成一个吉祥物留在了身边。

从此,日夜等候着、妄想着朝廷重用自己的邓通,在现实中“上天”了。文帝不仅把他当成吉祥物留在身边,而且还“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


邓通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后,便飘飘然起来(古往今来,小人得志的嘴脸都莫过于此)。踌躇满志的邓通,居然看当朝丞相申徒嘉不顺眼,敢大肆嘲笑;对满腹经纶的大文人贾谊肆意诽谤,使其终不得重用,并在33岁时抑郁而亡。

别看邓通没有啥才能、不能被推举为贤士,但人家却有一手超级的拍马溜须功夫,以至于文帝还经常到他家去玩呢。

一天,文帝请一个相师帮他看一下自己的命运,相师当然把文帝说得龙颜大悦。文帝又想,我“上天”还多亏了邓通这小子,也不知他的命运如何,就顺便让相师给邓通也相一下。相师对邓通当然不会像对待皇帝那样,看完邓通面相,便直言不讳地说:“他将来会因穷困而饿死。”

饿死?文帝听后心想:能让邓通富贵的人是我,我不让他贫困,看怎样饿死他!于是,更大的天下滑稽便产生了——赏赐给邓通一座铜山,并赐予他铸钱权。从此,“邓氏钱遍于天下”。

后来,文帝体身患毒疮,邓通马屁拍到了家。从语言到行动——忍着毒疮发出的恶臭,亲自为文帝吸吮痈汁。这就是“吮痈舐痔”的来历,可以说是拍马屁的极致!

汉文帝待邓通吸完脓痈后,创造性思维忽然活跃,突发奇想,问邓通:“这世上谁最爱我呀?”

邓通便不失时机地把这个道德高帽,戴在了储君太子头上:“当然是太子了。”

这话倒真是文帝想听到的,谁亲能有儿子亲?毕竟血肉相连啊。于是乎,文帝就顺着邓通的话,让太子为自己吸吮痈汁!

为了皇位,太子尽管心不甘情不愿,还是俯身而为。这该恨谁呢?当然是始作俑者邓通了。

文帝崩逝后,太子即位为景帝。景帝便找个借口,免去邓通上大夫的官职。正准备进一步处理时,恰好有人告发邓通“盗出徼外铸钱”(即出境走私)。

汉景帝便借机派司法官员查办这件案子。下面官员早就对其“怀恨在心”,一揣摩领导的意思,很快就把案子给结了——邓通所有财产充公。

邓通最后身无分文“寄死人家”,也就是活活饿死了。这还真印证了,当年那个相师的无心之言啊!

邓通并非大能大贤,大忠大勇,除了“吮痈舐痔”之外,也不见其有多大的奸和佞。我对邓通名列皇皇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一直很困惑。或许太史公在该文结尾时说的“甚哉爱憎之时!弥子瑕之行(弥子瑕:春秋时代卫灵公的宠臣。在他得幸时,吃桃子感到味美,把留下的一半献给卫君,受到卫君的大赞。但他失宠后,这些也都成了他的罪过),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就是他要把邓通记入其中的主要原因吧。谁知道呢?

关于邓通所铸的四铢半两钱(秦时半两钱为十二铢,汉朝半两钱陆续减轻重量,但仍称半两,吕后时减为八铢,文帝时减为四铢)基本上按照汉文帝的法定标准。

但是邓通所铸之钱(原始铜,为红铜钱)与文帝所铸之钱(为人工配比的铜锡合金,为青铜钱)除有铜质上的区别外,在形态上也有不同。如在钱面凸起一块铜。这些凸起的铜块有规则的,有不规则的,有成形的,有不成形的。其在2.3厘米至2.4厘米,重2.7克至2.95克,或钱径在2.4厘米至2.5厘米,重3克至3.75克。特点有6个方面:一是钱面上下有全凸起。二是钱面上下有不规则凸起。三是钱面上下有长方形凸起。四是钱面上下有正方形凸起。五是钱面上下有三角形凸起。六是钱面上有一横条或下有一竖条。


对于这些隆起物有以下可能:一是由于钱径不符合标准而减轻了重量,在钱面凸出一块铜既加重又省工。二是邓通本人有开采不尽的铜山和用之不完的财富,给每个钱币上多加上一块铜,彰显自己的财气。三是邓通为区别自己与他人之钱,别有用心地采取一种钱面凸起的方式。这样铸出的钱,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钱面上有不规则凸出物的半两钱。

邓通,通耶?非通耶?缘何通?又为何不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太史公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铜山   南安   史记   乐山   官服   赏赐   不规则   太子   大夫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