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掠影(图)下篇

欧洲巴尔干半岛之旅继续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行程。2018年7月9日斯洛文尼亚时间16:30,团队在导游沈陈炜的引领下,顺着卢布尔雅那河畔的道路漫步而行,不远处就是横跨于河上的另一座“屠夫桥”。屠夫桥的名字源于桥上的一尊屠夫模样的铜像,据说这个铜像曾直面中央市场的一家肉摊。

侧面观龙桥(摄影:冯赣勇)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便萌发了建造大桥的想法,一直至2010年才得以实现,由斯洛文尼亚知名设计师设计,大桥被知名雕塑家所创作的雕塑进行装饰。

屠夫桥上(摄影:冯赣勇)

自从屠夫桥对行人开放以来,便一直有情侣将爱情锁挂在大桥的锁链上。随着时间的累积,爱情锁的数目越来越多,也成为这座大桥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漂亮的装饰作用。如今很多斯洛文尼亚的情侣慕名而来,和心爱的人将爱情锁锁在大桥上,将钥匙仍入水中,希望两人的爱情从此亘古不变。

桥上屠夫像(摄影:冯赣勇)

记者仔细看着桥上数不胜数的爱情锁,发现真是各式各样,无奇不有,看来其还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天各一方。走到这座桥的桥头发现还有一座类似屠夫雕像风格的雕像矗立在此,其被称为亚当与夏娃。记者以为,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着屠夫桥包容着的深厚爱情主题吧。

亚当夏娃像(摄影:冯赣勇)

继续顺着河畔走过来就是三重桥与普列舍伦广场。(Tromostovje)和鞋匠桥(Cevljarski most)是横跨卢布尔雅那河上最古老的桥,大约建于公元13世纪,白色的桥均是经过19世纪修复后的样子。三重桥由于通行需求的不断增加,为减少原桥的压力,1931年卢布亚尔那的超级建筑师Joze Plenik在大桥两侧增加两座侧桥,形成了三座桥。

三重桥上(摄影:冯赣勇)

在这里人们可以穿梭其中,或是静静地坐在一隅,看着斯洛文尼亚人本地人的生活。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在晚上来这里,看看三重桥的美丽夜景。在这座桥的附近就能看见一座青铜雕像位于广场上,那就是普列舍伦广场。

普列舍伦广场(摄影:冯赣勇)

圆形的普列舍伦广场以斯洛文尼亚伟大诗人普列舍伦而命名的,如今斯洛文尼亚的国歌就是采用他的诗歌作词。诗人普列舍伦的青铜雕像,竖立在广场旁边,沉思的诗人头上是高举手持月桂树枝的女神。

诗人雕像(摄影:冯赣勇)

顺着三重桥对面的一条街走到头就是城市广场(Mestni Trg),这是卢布尔雅那的中心广场,广场不是很大,中间是建于1751年的巴洛克式的卡尼鄂拉喷泉,仿效罗马那瓦纳广场的四河喷泉,底座的三组雕像分别代表斯洛文尼亚的三条河流萨瓦河(Sava), 克尔卡河(Krka)和卢布尔雅那河。广场旁的市政厅(Magistrat)建成于1718年,为文艺复兴式建筑。

城市雕像前留影(摄影:沈陈炜)

在这里抬头仰望就能清晰地看到位于卢布尔雅那城堡山上的城堡建筑景观。城堡始建于公元11世纪,当时的城堡为木制结构。

城市广场(摄影:冯赣勇)

公元15 世纪,哈普斯皇室为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对城堡进行了重建。17和18 世纪城堡增加了哥特式的教堂及绘画。19世纪初至1945年,城堡被用作监狱。

远眺山顶城堡(摄影:冯赣勇)

人们可以步行、开车或者是坐缆车上去,卢布尔雅那城堡被一个美丽的森林所环绕,可以通过伸向城堡的一条小路穿越这个森林。这座城堡还维护得相当不错,它还曾经是克恩顿州奥地利公爵的所在地。

城堡钟楼(摄影:冯赣勇)

城堡内的景观包括:自流井、中世纪监狱、伊拉兹马斯塔楼、炮楼、大厅、宫殿、蓄水池、圣乔治教堂、博物馆、观光塔楼和五角塔楼等。站在城堡的观光塔楼上可以俯瞰卢布尔雅那全景,夜景尤其美丽,每年都会在城堡内举办多种展览和音乐会、夏日狂欢节以及圣诞新年焰火等。由于时间所限,团队没能到城堡内一观,只是远眺了其建筑规模的壮观景象。

圣尼古拉斯教堂(摄影:冯赣勇)

团队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最后一站是瞻仰大名鼎鼎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其也被称为“卢布尔雅那大教堂”,当地人简称其为“大教堂”,教堂的原址最早在13世纪就建有罗马天主教堂,以后被大火所毁后,重建为哥特式教堂,15世纪卢布尔雅那教区成立,教堂升级为大教堂,以后教堂被毁,18世纪初,再次重建时改建为巴洛克风格的教堂。

门上浮雕(摄影:冯赣勇)

教堂为纪念天主教圣人尼古拉斯而建,全世界有许多纪念他的教堂。尼古拉斯出生在土耳其,以后在古希腊的迈拉做主教,是天主教早期的重要圣人之一,还是水手、商人、建筑等行业的守护神,现在圣诞老人送礼的习俗,主要来自尼古拉斯喜欢送礼的传奇习俗。

走进教堂(摄影:冯赣勇)

这座教堂有两个门,参观时进入街巷中的大门,结束参观出口是大街上的另一个门。教堂入口的大门有非常浮夸气派的立体青铜雕塑,非常有特色;大铜门上发亮点是女人头,作为门攀,摸的人多了,也就变亮了。进去后只见教堂里的内饰也是富丽堂皇,四周包括穹顶都是色彩鲜明的巴洛克装饰风格,十分华丽。

布莱德湖(摄影:冯赣勇)

2018年7月10日斯洛文尼亚时间8点半,欧洲行巴尔干半岛之旅团队驶离下榻的斯洛文尼亚Greina酒店继续行程。当天首先将前往距卢布尔雅那80公里的布莱德湖观光;之后驱车250公里进入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古城游,最后行驶190公里到达当晚的目的地:维也纳。

湖光山色(摄影:徐云)

团队上午经过一个小时车程,抵达风景秀丽的布莱德湖。这里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北部的阿尔卑斯山南麓,“三头山”顶部积雪的融水不断注入湖中,故有“冰湖”之称。整个湖泊是由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冰川地质移动形成的。

湖上游船(摄影:冯赣勇)

沈陈炜说,布莱德湖也是斯洛文尼亚最著名的湖泊。面积宽为500-180米,最深处为30米。附近有特里格拉夫峰国家公园。湖畔布莱德镇有历史名胜。湖岛上有圣玛利亚古教堂。湖岸峭壁上有布莱德城堡。

野鸭排队游弋(摄影:冯赣勇)

这里夏季水温在22℃左右,是人们划船,游泳,钓鱼的理想场所。冬季多雪,气候寒冷,湖面结冰达40厘米,所以又是冰上运动的绝纱去处。曾多次举行过欧洲和世界性的水上与冰上运动比赛。布莱德早已成为著名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旅游、度假。

湖上泛舟(摄影:冯赣勇)

来到岸畔,每十个人乘坐一条人工用浆划水的游船泛舟而游。只见湖水碧绿荡漾,湖畔密林浓翠,一座白色的建筑掩映在树丛中,那是铁托以前来此曾经住过的楼舍。

铁托住过的楼舍(摄影:冯赣勇)

据说,如果从空中俯瞰布莱德湖,悬崖下明镜般的湖面以及湖中阿尔卑斯山雪白的倒影,构成了一幅梦幻般的冰玉奇镜,故人们称布莱德湖为“山上的眼睛”。公元1004年,德国亨利二世在布莱德修建了城堡和教堂,其风格独特的建筑与碧绿无暇的湖面交相辉映,构成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

湖上教堂(摄影:徐云)

乘船首先来到湖心中的一座高出水面40米的小岛,登上92级的石阶上来,能看到岛上有一座依然弥漫着古老神秘气息的巴罗克式教堂就在人们的面前。这座昔日教徒祈祷的圣地,现已辟为教堂艺术博物馆。传说在教堂钟楼里曾有3口大钟。其中一口沉落湖底。每逢月白风清之夜,人们站在湖旁能听到隐隐钟声。

岛上留影(摄影:冯赣勇)

围绕着这座教堂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16世纪时,一对富有的青年夫妇从外乡游玩到这里,并陶醉于布莱德地区的湖光山色,定居于此。他们笃信基督教,用自己的积蓄修缮了破旧的教堂,过起了幸福、甜美的生活。

湖上留影(摄影:白志新)

但不久后,为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大举入侵,丈夫应征入伍,走上了保家卫国之路。然而,离家已经多年的丈夫没有给相思断肠的爱妻任何音信。尽管如此,妻子坚信他会履行承诺,一定会回到美丽的布莱德湖,一直在默默等待和苦苦思念中度日。

留下美好瞬间(摄影:冯赣勇)

9年后,终于传来了丈夫已战死疆场的确切讯息。伤心欲绝的妻子变卖所有家产,花钱铸了一口大钟捐给湖心岛上教堂,以寄托哀思并祝福所有和她丈夫一样“为美好生活”而抗争的人们。但就在大钟装上船,从湖边往湖心岛运送时,突然狂风大作,船倾斜致使大钟沉落湖底。

湖上划水(摄影:冯赣勇)

直到今天,人们还能隐隐听到来自湖底的钟声。当然,巨钟沉入湖底只是传说,但是主人公则却确有其人。后来,痴情的妻子离开了布莱德湖区,最终去世在意大利的罗马。今天,湖心教堂里有一口重达178公斤的大钟,是那位妻子死后,当时的大主教捐给湖心教堂的。缘于那个美丽的传说,年轻的游客,特别是情侣们都不忘敲钟许愿,祈祷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图文:冯赣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斯洛文尼亚   尼古拉斯   卢布尔雅那   大钟   共和国   欧洲   屠夫   下篇   掠影   雕像   教堂   城堡   广场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