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创新曾经领先世界几百年

纸币是人类货币发展的高级阶段,比金属货币有着更高的维度。

有效率的纸币系统,依赖于商品市场与国家机构的信用协定,这种协定的稳定性,是决定纸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国历史上,就开展过两次规模宏大的纸币实验,可惜都以白银的最终胜出而失败。

在大规模运用白银之前,中国人曾经广泛运用纸币,这原本是跨时代的金融创新,在西方中世纪实行金银本位的同期,中国纸币实验从北宋开始就颇具规模了。

北宋交子最早发行于11世纪初,也就是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流通仅80年,比起西方国家最早开始用纸币提前了足足六七百年。

北宋纸币交子

回头再看宋朝,这个事件堪称奇迹。纸币诞生在北宋,它体现了宋代的经济繁荣,中国经济在当时达到了世界的顶点,另一方面,当时帝国庞大的战争开支,也为纸币的扩大创造了历史条件。

可惜的是,纸币的应用,首先要满足朝廷的战争需要,对商品经济的促进,倒不是朝廷主要考虑的事情,当对外战争吃紧,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之后,纸币就开始无约束地滥发,最终导致体系崩溃。

宋朝虽然亡了,但纸币交子、会子的金融创新领先了世界潮流,在蒙古铁骑席卷世界之后,纸币的故事并没有终结,随后的元明两朝也紧随其后,发行了各种钞票,比如大元宝钞与大明宝钞,但最终还是和宋朝一样,最终走上无节制滥发的道路,一样崩溃的结局。


元代宝钞

明朝亡后,中国进入清代,清代的货币制度基本延续明朝“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制度,前朝纸币的教训使得清朝再不敢做纸币的尝试,整个清代,银本位贯穿始终。

宋元明三朝伟大的纸币实验,试图跳过金银本位直接进入纸币本位的高级阶段,但这一过早诞生的纸币创新,最终缺乏制度约束遭遇了惨痛的挫败。

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银子作为货币流通物,更有储藏与保值的便利,毕竟朝廷再怎么乱搞,也无法“印”出银子来,这就使得老百姓免于被朝廷轻易掠夺。

大明宝钞

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枪响,绵延两千年的帝制被推翻,在民国建立后短暂的十年内,曾经努力地尝试过建立金本位,然后1919年五四运动反帝爱国热潮,严重阻碍了朝野上下的金本位改革,自此以后,中国彻底丧失了实现金本位的历史机遇。

20年代,英国回归金本位失败,引发了世界经济紧缩和经济危机,进入30年代,世界范围内金本位瓦解,主要国家开始发行无兑换功能的纸币,实行赤字财政,推行通胀政策。

受此大势影响,1935年11月4日,时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发布《关于发行法币的宣言》,宣布废除银本位,立即实行停止白银合法出口、白银国有化、统制银行系统、垄断货币发行权、严格外汇与黄金管制的金融政策。

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一方面跳过金本位过渡阶段,完成货币现代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形成统一国家市场,这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显著,而法币改革又与抗战的时间相近,对中国来说,改革加快了中国形成民族国家的经济共同体。

国民政府法币

另一方面,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统制金融体系,开启了政府超量发行货币之门。

法币改革与中国历史上宋元明三朝的纸币实验一样,从稳定到通胀,从轻微通胀再到超级通胀而不可自拔,最终导致推出金圆券,加紧掠夺民间的黄金白银与外汇,演绎了中国金融史上最为疯狂的一幕。


国民政府金圆券

历史没有如果,皇权思维的局限与战争的主导作用,纸币创新带来的不是经济繁荣,而是滥发的经济崩溃。

中国历史中,纸币的命运,是成熟的古老帝国开出的文明之花,无奈时机过早,一切的聪明与心机,在缺乏制度约束与法治边界之际,最终都会自我毁灭。

回看纸币千年史,从交子开始,以法币结束,看似小小一页纸的故事,实则包涵着中华民族千年跌宕起伏的沧桑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银本位   中国   法币   金本位   国民政府   通胀   纸币   北宋   朝廷   货币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