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国成:重返古人的宇宙想象

古人画山水,不仅是画风景,也不仅是托物言志,更是对云雾间宇宙的想象。现代科学很快告诉我们山上没有神仙,航拍马上破除了对风景的神秘幻想。不过科技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未知,面对未知的想象其实一直都在。

于是,在林国成的画中,古人的山水世界里出现了平行时空,他用现代人的视野延展着古人的神奇想象。

扫码直达观看更多作品、加入企鹅观展群

01 古代山水画的新支线


林国成,《波与褶皱的仿明代佛画》,2020年

林国成的山水画再创作系列,第一眼看上去像是经典名画的线描版,细密的钢笔线条,晕染的墨色,编织出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董源的《溪岸图》,而仔细一看又不太一样,和林国成聊完我们发现这果然是条新的支线。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1295年

林国成,《仿鹊华秋色图》,2010年

古画再造,看似临摹,却处处展现着现代人的视角。

山水画鼻祖董源的《溪岸图》被拆解成横构图,少了一些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平远、深远、高远”,却模仿着航拍的全景。画面看似连贯,其实是由左右两部分拼合而成,碎片化、合成图像可不正是我们当代的视觉经验。

林国成,《变体岸溪图》,2020年

林国成,《变体岸溪图》局部,2020年

我们总有太多的工具去丈量山水,从地图、指南针到如今的卫星系统,人们不断用科技去探索自然和宇宙。

而林国成却觉得高科技从某一角度来说打破了人们对于宇宙、自然的幻想,以前人们会相信山顶上住着神仙,但是现在那个神秘感不见了。好在我们不断探索又不断发现新的未知,比如宏观的宇宙,微观的量子,那种面对未知的感觉其实是和古人同频的。

林国成,《无法容纳的风景-山口待渡》,2017年

02 笔尖下的时空对话

林国成的创作过程 © insight art

林国成的作品中充满着细密的钢笔线条和水墨晕染,西方古典素描的技巧融入东方水墨的神韵,两种不同的媒介构建起跨越时空、文化的对话。

看他的作品你很难想象他其实是最早一批程序员。2002年,林国成重拾对艺术的热爱,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可以看到他早期的创作和网络密切相关,充满着网络时代的图像符号,像图片转载多次后出现的马赛克,还有抽象化的电脑乱码。

林国成在四川美术学院求学期间

林国成,《在电磁波中盛开的桃花》 ,2007年

但很快网络上过载的信息开始让他焦虑。同时,艺术家作为艺术工业中的一环,势必要顺应整个系统的规则,这背离了他做艺术的初衷,精神上的压力和困惑让他只想逃离。

于是,他跑到了郊外,开始与艺术圈和网络世界保持距离。

©ActionMedia 《林国成:雪月苍》短片片段

山里没有网络信号,却能接收到大自然的信息。他可以花好几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画一棵树,感受枝叶、虫鸣,细密的线条生长出物象,创作也如植物一样充满生命力。

林国成纪录短片《万物生》 ©美狮美高梅艺术收藏

“我的创作感觉像是在种花一样,我会把很多作品同时摊开,每天都去增加一点东西,很随性,用笔尖去模拟生长的状态和时间的累积,就这样,每天生长一点点。”——林国成。

林国成,《太极花3》,2015年

但这并不是我们常常读到的逃离城市的故事,林国成从少年时期就常常当背包客,到处旅行,用容易携带的钢笔,一边走一边画。

而那次远行中,林国成开始将水墨融入钢笔素描中。他从小喜欢西方古典素描,迷恋丢勒的铜版画里精密的细节,当时正好接触了中国画,很自然地就开始试着结合两种媒介。

林国成用毛笔和钢笔作画 © insight art

细密的钢笔线条勾勒物象,举重若轻的几笔水墨注入情感,正如西方素描和版画描绘自然追求真实,中国水墨画则重视感受,创作者将自身的观察用散点透视表现,投射在山川、天地之间。

林国成没有特别强调媒介的特性,反而找到了一种共通。如果说当代经验给了他看山水画的新视角,那水墨与素描的融合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中西对话。

林国成,《山海间》,2015年


03 在古物中跨越时空


画面中随时间“生长”的线条,古今交错的山水,你很容易看到他对时间的讨论。

《白驹过隙》里并置的都市、山水、古代的战马,就像在网络游戏里,不同时代的历史角色可以同时存在,互相组队。

林国成,《白驹过隙》,2012年

新作《神的领地-马王堆帛画》中,他打破了原作马王堆T形帛画中天上、人间、地狱的三分结构,流动的气体让人间景象和天上的金乌、飞马并置。

林国成,《神的领地-马王堆帛画》,2022年

帛画是古人与天地沟通的通道,记录下古人对宇宙的想象。太阳里的金乌,月亮里的蟾蜍,日月拥簇着人身蛇尾的神仙,天上飞翔着天马和龙。

正是通过再创作,林国成体会着古人对宇宙的想象,并附上当代的理解。他不断拾起这些历史长河里的吉光片羽,重返可能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为了解现在和未来。

04 有限的空间,无限的风景

林国成,《多重世界》,2014年

Q 指尖展厅

A 艺术家 — 林国成

‍Q:除了用当代的知识和视角看待传统山水画,是否也继承了山水画中蕴含的哲思?比如无限风景和有限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

A:因为传统是一个特别大的词,我有时候在想通过有限的一张纸来传达什么呢,就得有一个取舍,总归会有一部分不可把握的,这种情绪一直围绕在创作中。

古人也常常用“沧海一粟”来比喻个体的渺小和宇宙的宏大,由一个具体的小的东西引发感受,可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有限的空间。

林国成,《山峰粒子与未知处》,2020年

Q:《天与器物》这件作品,您讲到它跟祭天仪式有关,古物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思想是如何转化到作品中的呢?

A:《天与器物》中我画了一个古滇国的青铜器,我感兴趣的是古滇国的社会形态和基础,比如器物表现的祭天活动,展现当时人们怎么和天地沟通。

古滇国虽然在西南地区,但游牧和狩猎的比重很大,更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这个是比较让我意外的。好玩的还有器物上的那根柱子,使得整个器物和“中原”的“中”字有某种神似,我就把它放置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山水中,所以其实是器物展现的跨文化元素推动着我的创作。

林国成,《天与器物》,2019年

Q:您一直很关注艺术的跨文化传播?

A:对,我因为做收藏,开始关注这一点。比如中原地区有龙图腾,南越王玉佩中也出现了龙的纹饰,这就是一种跨地域传播,所以我在作品中让龙“游动”了起来。那再往南一点,龙的崇拜在越南也盛行,中原的龙是腾云驾雾,而越南陶瓷上的龙却被画在了草丛中,特别有意思。

林国成,《变体南越王玉佩》,2020年

Q:近期的创作计划是?

A:我还是一直会延续我的方式把中国的历史器物再重新做一个表达,我特别愿意把不同文化转化成一种人们能找到共通性的视觉语言,就像世界音乐一样,大家都能在其中获得共鸣。

林国成,《星河》,2022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金乌   南越   古人   帛画   宇宙   器物   山水画   细密   钢笔   素描   水墨   线条   专访   山水   艺术   作品   林国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