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说二十大”⑦〡问道强国之路,专家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三)

编者按:

10月16日—22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共同特征、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总体目标、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系统阐述。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一套以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年奋进新征程、奋发推进强国建设为主旨的丛书——“问道·强国之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隆重出版。

丛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各行业实际,总结历史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展示伟大成就,描绘光明前景,提出对策建议,丰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各领域展开的具体样态,深入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宣传价值、出版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丛书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教授担任主编,各分册编写团队既有来自部委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推动者和一线研究人员,也有来自高校、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既有建树卓著的资深理论工作者,也有实力雄厚的中青年专家。丛书突出通俗理论读物定位,同时也可以作为国情和形势政策读物,有的分册还具有行业白皮书的特点,体现了政治性、政策性、理论性、专业性、通俗性的统一,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广大青年和各领域职工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学习了解国家发展成就,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焕发在新征程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豪情壮志的有益读物。

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特邀请丛书作者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问道强国之路,解码中国式现代化。

“理说二十大”⑦

问道强国之路,专家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三)

【学习二十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1、《建设海洋强国》(曹立主编、何广顺副主编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文/曹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海洋安全权益维护、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海洋治理与国际合作等领域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构筑起发展向海、生态用海、多元拓海、科技兴海、统筹护海的总体格局,推动中国海洋事业水平不断跃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从海洋经济、科技、生态、权益、全球治理五个方面实现海洋强国目标任务,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支撑和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是解决陆域资源短缺的唯一途径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陆域和海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特色海洋产业,着力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依托。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强劲动能。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经略海洋,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海洋功能服务完备是基本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因此,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刻融入保护和利用海洋的每一个环节中,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和资源,构建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洋。

曹立

[本书主编曹立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学习二十大】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2、《建设贸易强国》(韩宪洲主编)

学习二十大精神推进建设贸易强国

文/韩宪洲

从贸易规模飞跃发展,到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从主动扩大进口彰显大国担当,到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些举措深刻佐证了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坚定决心,彰显了我国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胸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建设贸易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国实行了更高水平开放,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3.87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6.05万亿美元,进口服务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得益于我们实行的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面对反复的全球疫情形势、多变的世界经济态势,中国仍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实现2021年货物进出口的量稳质升,我国的贸易发展展现出强大韧性。

《建设贸易强国》一书,系统分析了世界贸易强国的崛起经验,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历史方位、实践路径和时代要求,努力描绘了我国立足新时代建设贸易强国的宏伟图景,激发广大青年致力于建设贸易强国,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伟业之中。

贸易大国的地位来之不易,贸易强国的建设任重道远。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望未来,我们要抓住机遇,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敢于作为,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向贸易强国目标砥砺前进。

韩宪洲

(本书主编韩宪洲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问道·强国之路”丛书

理说二十大专栏

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维度

董振华:问道强国之路,以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用青年志愿服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问道强国之路,专家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二)

广大青年要自觉投身中国式现代化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刘博文

编辑:臣昕月(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强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青年   总书记   中国   格局   丛书   海洋   战略   我国   报告   专家   城市   贸易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