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苏无名嫌弃的斜封官,是个什么官?

《唐朝诡事录》中,苏无名在洛州破了鼍神案,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就被一纸调令调到东都洛阳担任长史。

升官了自然是好事,但是苏无名一到洛阳发现原来自己这个长史居然是个斜封官,当时就不乐意了,不仅不承认自己的这个官职,甚至连官服都不愿穿。

不仅如此,就连卢凌风之前的下属邢颖听到苏无名居然就职了这个斜封官,也是一脸嫌弃。

谈什么清流,谈什么狄公弟子,还不是甘愿沦为斜封官,什么玩意?

那么,这个斜封官到底是个什么官,为什么会遭这么多人鄙视?


这里首先要说一下唐朝的官员任用制度。

虽然唐朝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但通过科举只是拥有了做官的资格,至于能不能做官,去哪做官,做什么官,还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

考生通过了科举考试,只是通过了笔试这一阶段,还要由吏部组织对考生们进行资格审查,有点类似于今天考公务员笔试面试通过后,还要经过体检和政审,都通过后才会公示任用,称之为铨选。

铨选合格后的考生,由吏部将名单上报给分管领导尚书省尚书仆射批准,然后将名单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审核通过之后,转给中书省,如果中书省觉得名单有必要给皇帝看一下,经皇帝批示后,开始草拟聘用合同,加盖上皇帝的公章,门下省审查一遍合同无异议后,这份合同才算生效。

同样的,六品以下官员的任用也是经过这个流程。

如果是六品以上的官员,则是由中书省负责提名,再走一遍之前的流程后,才能算正式任用。

而斜封官则完全跳过了这一系列程序。

简单点说,就是皇帝觉得这小伙子不错,直接单独搞一个私人的聘用合同,跳过考试,跳过其他部门的审核了。

这就有点问题了。

按之前正规的程序走,选出来的官员能力尚且不说,至少人家是正儿八经经过考试的,是从千万个考生中选出来的。

再加上后面铨选,是几个部门多方面进行考核才拟定的,虽然过程繁琐了些,至少能保证选出来的人是能用的。

如果皇帝光凭着喜好直接任用某个人,如果这个人是真有才学有能力还好,但若他只是仅仅会讨好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啥也干不了,那让这种人去管理一方,岂不是出大问题。


那这斜封官是怎么产生的?

这就不得不说官员任用的另一条路径。即不走三省六部的流程,由皇帝直接任用。

这个规矩其实在唐朝开国之初就有,算是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

想想也是,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帝自个的,皇帝想任用个人还不行?

但是在唐朝前期,皇帝和大臣都知道这个规矩不行,皇帝也挺自觉,很少走这一个程序

真正开始把这个潜规则摆上明面的,是武则天。

当年,武则天通过政变登上了帝位,虽然掌握了权力,但是手底下无人可用啊,底下那些大臣虽然口头上喊着天后万岁,但是心里面还是向着李家王朝的。

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不得不考虑一下整点特殊手段,笼络一批忠心自己的人才。

于是她利用自己皇帝的特权,跳过三省六部,大肆任用提拔新的官员。

刚开始三省六部肯定也是不干,提拔任用一两个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一下子搞这么多,武后,过分了啊,过分了啊。

但武则天是什么人,手腕那叫一个了得。

我管你认不认,我不要你同意,我要我同意。

长此以往,其他人妥协了。

行吧,反正是你们自个家的事,你们自个折腾吧。

这种私自封官的做法在当时也就慢慢合法化了。

但这样一来走正规程序的人不干了。

凭啥啊,就因为他擅长折磨人,就让他来当我上司?就因为他某些方面天赋异禀,我就得事事听他的?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但是不干也没办法,毕竟工资还是朝廷发着的了。

那既然说服不了武后,我就画个圈圈鄙视你,我看不起你们这批人,精神上鄙视你们总行吧。

武则天毕竟还是个政治动物,她知道自己跳过程序私自任用官员是不行的,还是要按照以前的制度来实行。

于是在她坐稳皇帝位置之后,及时止损,慢慢开始按以前的方法选拔任用官员了。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唐中宗即位后,心想由皇帝直接任用官员这个方法好啊,不仅省事,而且选的人还省心。

他也开始了钻制度的漏子。

但是唐中宗毕竟没有武则天那么强势,像这种事情,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

如果武则天一直这样做也还行,就当成一个惯例了嘛,关键是后来连武则天自己都反感这种事情了。

他中宗多多少少还是要点脸的。

于是每次他私自越过三省六部封官的时候,就在这些官员的合同上用墨笔画“敕”,装合同用的黄纸袋也故意斜着封口。

底下三省六部的官员一见到这种斜封墨敕的合同,也就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

中宗本来就是李家王朝正统,再加上武后执政时他也可怜,所以大家一般也不会拆穿他,慢慢就默认了这种斜封墨敕的合同。

久而久之,大家都心照不宣了,这种官员也就有了一个自己的称号——斜封官。


可是我们知道,苏无名担任洛阳长史,是公主任命的,公主什么时候也有这个权力了呢?

这个问题嘛,还是因为唐中宗。

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是从自己亲儿子李显(唐中宗)那里夺过皇帝宝座的,为了能够安稳在皇帝位置上坐着,直接将李显赶出了长安,软禁在了湖北十四年。

在这十四年里,李显和他的妃子韦氏相依为命,既要饱尝生活的艰辛,还要担心朝廷那边自己亲妈会不会突然杀他。

特别是后来武则天大肆屠杀李唐宗室,他更是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每次听说长安那边有使臣到来,怕得他都想直接自杀了。

还好这时候他身边由韦氏,经常安慰他,没事,早死晚死都得死,你何必现在就死了,万一人家只是来看看你了。

一起同甘共苦十四年,那李显和韦氏的感情很显然不是一般的好,当时李显就对韦氏承诺,如果有一天我能重见天日,定不辜负你。

这是唐中宗和韦氏,也就是后来的韦皇后的事。

还有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号称唐朝第一美人,是唐中宗和韦氏软禁在湖北的途中生的。

由于当时唐中宗的遭遇,从小就跟着被流放的父亲受苦,后来唐中宗重新登上帝位,出于补偿心理,对安乐公主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所以安乐公主也被称为唐朝最受宠的公主。

当时安乐公主和韦皇后见唐中宗还有斜封官这个权力,也各自暗含心思,也想通过这一层特权,给自己谋求点好处。

斜封官就慢慢从皇帝专有的特权泛滥到皇室成员也能拥有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唐中宗特别宠爱安乐公主,宠爱到什么地步?

每次安乐公主想提拔某个人,就会拿着斜封官的文书找到唐中宗,然后从后面用手蒙住他的眼睛,唐中宗自然知道怎么回事,直接就在文书上面画“敕”了,任条件都不讲,也不问一下封的这个官是什么品行,什么来历。

刚开始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只是利用这个特权搞点钱。

虽然身在皇宫,但是各项支出是有规定的,安乐公主本身生活就无比奢靡,那想要过得好,必须得搞点外快啊。

于是在当时,只要交够了纳银,就能得到一定的官职,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当然,还是要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能搭上线才行。

后来安乐公主和韦皇后想法又进一步了,是啊,武则天作为一名女子都能当上皇帝,本着她行我也行的原则,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心一横,我也要当皇帝。

有一次,安乐公主和往常一样,从后面蒙住唐中宗的眼睛,唐中宗以为又是要他给哪个人封个官当当,没想到安乐公主这回不一样了,她想要唐中宗废了太子,封她做皇太女。

这下中宗可犯难了,但他也没生气,只是搪塞了句,容我再考虑考虑。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觉得这事能成,于是利用斜封官这一特权,在朝廷上大肆培养自己的亲信,也就有了后来韦皇后夺权的事。

就这样,斜封官这一特殊的官种,在唐中宗时期泛滥到了极致。


那剧中的长公主是在里面是什么角色?

剧中的长公主就是历史上的太平公主。

众所周知,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是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的,而且她本身也极富权谋之术,想当皇帝的心 就一直没断过。

在神龙政变后,她帮助中宗夺权, 成为了当时朝堂上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自然她手中也有斜封官的权力。

后来中宗逝世(一说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下毒),韦皇后夺权。

三皇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帮唐睿宗重掌皇权,太平公主和三皇子(剧中的太子)就有成了当时朝堂中两股最强势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参天楼一案中,唐睿宗想利用幻术大会重新夺回权力,中途开溜的原因。

直到后来三皇子(剧中太子)李隆基登基,在姚崇等朝臣的帮助下,罢免了之前所封的所有斜封官,并规定从此以后不得以这种方法任命官员,斜封官这一制度漏洞才开始得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唐朝   安乐   中书省   太平   洛阳   特权   剧中   皇后   官员   皇帝   权力   公主   合同   制度   程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