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思故乡(一)漫天黄沙

故乡,我的理解是:指渡过了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地方。童年和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求知欲最强、接受知识最快的阶段,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即新鲜又稀奇,家乡的风花雪月、风土人情、山山水水、乡音乡貌都烙印一般烙进了儿时洁瑕如玉的记忆里,构成了脑海中最初的生命意识框架,溶进了血液中,成为精神生活元素的原始组织部分,可谓乡印烙在心,一世故乡人呢!之所以乡言难改,童年不忘,还因为一些童年的趣事、往事如:漫天黄沙、夏日偷瓜、秋云悠悠、冰天雪地,时时浮现脑海恍然如昨。“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断天涯不见家。昨夜君又入梦来,一路夕阳一路花。”思念故乡忆故乡,最先让我记起的是那黄沙漫天,浩浩荡荡!

(一)漫天黄沙

浩浩荡荡的黄沙,漫天飞扬。我的故乡在位于九曲黄河十八道弯的第十六道弯处,距离黄河大堤两公里左右,一个叫拐沟陈的小村庄。说它小,是因为当时整个村也就四五十户人家,二百来口人,与周围的四邻八村相比,确实显小。虽然也懵懵懂懂地知道外面有很遥远、很广阔的世界,可是对童年的我来说,村子里的岁月才是我的整个世界,春夏安然、秋冬无恙。

人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那里是挨着黄河净来沙。由于以前黄河泛滥打下的‘好底子’,加上后来引水灌田年年积累的沙土,所以其贮存量相当丰富。当时又是人民公社大集体,耕作的都是生产队上集体的地,其他的偏、沙、盐碱等地多不理会,从而在多个方面都给风沙们的激情表演提供了便利条件,一年四季都有它们表演的广阔天地。风沙之烈,多烈于春季。风助沙势,沙借风威,黄尘当空,遮天蔽日。因为体会深刻,所以后来在看《西游记》中对黄袍怪的那一段描写时,竞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时家家多是木门木窗,窗户上糊着的宣纸也常常是左破右裂,无孔不入的沙土跟着风透过门缝、窗缝、纸缝在屋里上下乱窜,床单上、被子上、桌椅板凳上,都有它们的踪迹。无论是吃饭喝汤,沙粒也趁机混进去了不少。有时候在想,人的身体离不开金木水火土诸元素,我应该是最不缺土的吧,主要是小时候沙吃得多,基础打得非常扎实。

风沙的肆虐对大人们带来的困扰不言而喻,但是小孩们对它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不仅没有觉得风沙让人讨厌,甚至于还有点小喜欢,因为沙是他们的大自然玩伴。入学前,村里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们天天约在一起,或三五一伙或七八一堆,或东奔西跑或南顽北闹,打打闹闹中已经将沙场变成了他们的战场。和沙为泥、摔哇唔(把泥巴捏成小碗状,口朝下往平地或石板上一摔,气流因压力将碗底冲破而产生响声。)、踩肚皮(在河沟边的平坦沙地上,持续踩踏沙地会渐渐变软,有小泉眼往外冒水,忽闪忽闪的软似大肚皮。),这时的沙就成了他们的游戏玩具。玩累了,就往沙地上一躺,又软又暖的沙窝窝变成了他们的天然暖床,这是玩的!吃的像个大味香的花生、皮光肉甜的地瓜(红薯),都很出彩。有一种美食‘沙煮花生’,特别香脆可口,沙土被风筛滤得细如面粉,将其盛于锅中,加火烧之,渐渐地如水而沸,放进花生煮熟,出锅即成美味。还有用的,那个年代没有尿不湿,冬天又冷,为了给冬天出生的小孩御寒,大人们会将沙土温热后放入宽约五十公分高约七十公分大小的棉口袋,除了小孩的头部和胳膊露在外面,身体其余的部分都被装进了这个美妙的温柔世界。人一出生就跟这沙土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的沙里来沙里去、土里生土里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明白在大自然面前,每一个人都是极其渺小的,小如那粒粒黄沙。也懂得了我们的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其实就是那些颗颗粒粒的黄沙,他们用尽一生的艰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化尘化土最终也要守护着那片厚土。透过那些晶莹剔透的沙粒,可以从中看见他们折射出的那颗黄金般赤诚的心。原来黄天厚土不是远在天涯,而是近在咫尺!风停沙淀,耳旁听到的是一片蝉鸣。

壹点号 夜色流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黄沙   沙土   故乡   齐鲁   黄河   沙地   苦乐   沙粒   风沙   花生   年华   童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