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明初洪洞、枣强大移民疑云探秘(三)

滨州市明初洪洞、枣强大移民疑云探秘(三)

邢恩和

在滨州家谱上,家族溯源常见的说法除了洪武二年大移民,还有永乐二年大移民之说。如,在无棣县592个行政村中,因“燕王扫北”而由山西省洪洞县移民到无棣建村的村庄就有338个,约占全县村庄总数的63.4%

前说的原因已经剥去其传说的外衣。那么后说能站住脚吗?说移民不能只见树木,还得看大的历史背景。要弄清事实,既不能光看正史,也不能光看家谱。涉及战争,正史难免有过滤的成分,民间难免有夸大的成分。这就跟谈生意一样,卖家要价高,买家出价低。两者往中间一凑,买卖就成了。这不妨称之为“两面看,中间断”,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永乐大移民说”建立是在民间“永乐扫北”的传说之上的。综合来看,大体表述如下:

《明史》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病死,其嫡孙惠帝朱允文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燕王棣举兵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京师陷,朱允文不知所终。”朱棣即位皇帝,以明年为永乐元年。这次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爆发为争夺皇位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限的痛苦,使农业生产遭受很大损害,尤其山东、淮北一带,受到的战祸,更为惨重,平原县是战祸灾区之一。

根据《明史》记载,燕军在战争中,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如“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在真定“斩首三万级”,自沟河一仗,燕王“乘风纵火,斩首数万,死者十余万人”。中原地区的一些老百姓由于正统的观念认为燕王是谋反,为此便帮助政府军自动抗击燕军,朱棣胜利,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百姓杀无遗类,河北、山东等一些族谱中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当燕王打到冀豫交界处时,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庄会”的抵抗,燕王无奈转路攻取南京。后燕王把这一带人杀的只留狐、刘两家。山东临清县肖寨村光绪二十年定写的《李氏族谱》记载:“盖燕王请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南兵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几为丘墟焉。”建文四年六月燕军人南京,朱允般自焚(也有说外逃)。

靖难之役的过程大体看来,并无多大出入。问题的关键是——在这场延续四年之久的战争中燕王到底有没有大肆屠杀百姓,就滨州而言,战火究竟有没有燃及境内。再看正史中靖难之役的详细过程,知燕王由北京南下应天,以“清君侧”,在冀鲁境内走的是北京—正定—德州—济南路线,是中路线,而非由沧州南下乐安(今惠民)—淄博的东路线。换句话说,战火基本上没燃烧到滨州,按常理说村庄人口应该说并未大减(当然也不能说燕王扫北对该地一点损害也没有)。但是要说,滨州断崖式地“十室九空”也未免太夸张了。燕王朱棣继位后,数次移民,往北平移民是主要出于政治原因(其中当然也有人口减少、移民屯田的经济原因),往真定一带移民又反证了该处长期拉锯战中心带来的大量人口锐减的不争事实。揆之正史,不见永乐年间政府移民滨州的记载。各位看官,说到这里,叫你说滨州市“永乐大移民”之说是不是站得住脚?

总起来看,移民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把滨州百分之八九十的移民归结为明初洪洞和枣强大移民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化了。后续详细解读有待下次解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洪洞   枣强   滨州市   滨州   移民   战祸   燕王   正史   疑云   山东   永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