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病毒感染的可能加大,请提前做好家人的心理建设

昨天,儿子邀请同小区的小朋友到家玩耍后,小朋友邀请我儿子今天上午去他们家玩耍,但今天早上,小朋友家的单元楼被封控了。

晚上,同小区密友下班回来,刚找我聊了半个小时,低头看了一下手机,脸色突然就变了,“哥,我可能坑住您了!我们单位被封了,我同事喜羊羊了。”

我压抑住内心的震惊,若无其事地告诉他,“没事,放开之后,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事。”

“我今天在单位上班时候,没有带口罩,我们还交流过问题,这下完了。”他苦着脸刚说完这句话,手中的水杯居然裂了。

他更郁闷了,“完了,完了,看来这次真的中招了,怎么这么邪?”

“不会的。碎碎平安,我家这个杯子,应该是为你挡灾了。”我继续安慰他。

扔垃圾篓后,我想想捡回来拍个照,所以有点脏


1,

一天之内,身边打过交道的两个人,不是所住单元楼被封,就是工作单位被封,这种病毒狂奔的状态,在二十条出台的时候,我已经给自己做过心理建设,所以整体上还能保持镇定。

太太毕竟是女性,她得知这两个消息后,花容失色,第一个考虑到的是5岁的儿子,整个人都有点架不住了,“咱们真被感染了,儿子怎么办?”

我分三个步骤做她的心理安抚工作:

第一, 朋友被感染的概率,也只有50%;即便这位朋友被感染了,我们被他感染的概率,也只有50%,这两个概率相乘,我们被感染的概率只有25%。

第二, 即便我们被感染了,99.9%的概率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七八天就治愈了,身体也会因此获得病毒的考验,对以后的病毒适应能力,很可能会提高。这就好比没有吃过地边摊的人,吃一次就可能拉肚子,食物中毒,但天天吃地边摊的人,却一点事都没有(这个例子可能不恰当)。

第三, 二十条出台后,社会管控放松,从长远来看,我们很多很多人,或早或晚,都会被感染上这个病毒。所以,我们不能幻想着自己永远与这个病毒绝缘,要在心理上做好感染上病毒、并运用自身机体的战斗力战胜病毒的准备。

太太听了我的安慰,忍不住问道,“按照你这样说,每个人都要感染一次新冠病毒,那我们还做这么多防护措施干什么?干脆让它感染好了。”

我立刻打消了她这个错误的念头,“这样想不对。第一,从病毒演变的趋势来看,病毒对人体健康的破坏能力,越来越轻。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我们很难避免被感染,但能够推迟被病毒感染的时间,我们面对的病毒就越弱,我们战胜它的可能性就越强。第二,从疫苗、药物等科技进步的角度讲,马上打第四针了,现在保护好自己,尽量推迟自己感染的时间点,等到你打完第四针,或者等到有更好的科技成果出来,我们战胜病毒的可能也会更大。”

太太点点头,“明白了,虽然我们都要面对它,但最好等它进一步变弱之后,面对它了,也就更容易战胜它。”


2,

每个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都很大,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件。

最让我担心的情况,是我们二十条之后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民生和恢复经济活力,是非常必要的,但它也必定会在某一段集中的时间,迎来一轮集中传播、集中爆发的超大面积传播高峰!

这个病毒防不胜防的最大特点,就是“先传播,后显羊”,也就是说,在我们发现某人是羊性之前,他极有可能已经传染了多人了——他社会活动面越广,他可能感染的人群就越多,这也是我们以前采取严防死守的管控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最大可能地降低感染者在被发现之前,他所能感染的人群数量。

现在的放开,一半原因是基于病毒的毒性降低,致死率、重病率已经下降到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的水平,一半原因是基于民生、经济活力的考量,不得不放开。

我最大的担忧是,没有足够的时间验证,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病毒毒性的变化曲线图,是L型,还是U型——如果是L型,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但如果是U型,放开之后,等我们中国的人口感染率超过30时,这个毒性突然变强,那就绝对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劫难。

我的第二重担忧是,即便这个病毒毒性的演变曲线是L型,当社会面的感染病例达到峰值的那段时间,我们的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有限,我们如何应对医疗资源被挤兑的后果?

第一种可能,是所有的轻症患者,只要你高烧没有超过40度,很可能都会被医院拒诊,劝你回家治疗。这种情况在美国、日本、香港都出现过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没有来得及做好心理建设的人,就可能会悲观、绝望、愤懑、恐慌,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负面能量,非常不利于康复。如果你身边出现类似的朋友,请让他看我前面的几篇文章,都是关于心理建设的,相信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第二种可能,是新冠患者中的重症人员大量占据医院的医疗资源,比如床位,比如呼吸机,必然会挤压其他基础病症的医疗资源储备,导致其他非新冠患者,因为没有及时的呼吸机、没有足够的氧气、没有足够的床位入院、没有足够的医生或者护士服务,产生额外的死亡。

2022年3月10日,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球在这两年的超额死亡人数,为1820万。

所谓超额死亡,是在疫情流行的某个时间段内,用全球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减去疫情没有发生之前的同一个时间段内的正常死亡人数。

也就是说,相比过去正常的两年,全球因为新冠流行,要多死亡1820万人。

但是,根据官方记录,这两年死于新冠的人数,是590万。

1820万减去590万,是1230万超额死亡人口——死于新冠的是590万,其他的1230万,不是因为新冠病毒直接致死,但也都跟新冠病毒有很大的关联。

第一种关联,是感染新冠之后,人们的身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免疫力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感染者在面对衰老和其他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时,就会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是部分,不是全部,所以也不能过于恐慌)。

第二种关联,就是新冠的传染,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导致一些突发疾病的急症患者,来不及找到合适的床位和医院就诊,错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从而导致的额外死亡。

当然,这是2022年之前的超额死亡数据,现在的新冠病毒毒性已经大大降低,相信带来的超额死亡数据,也会大大降低,大家在保持足够的警惕的同时,也不要过度的恐慌。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我看到小区里不戴口罩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对这个病毒已经没有了任何敬畏之心,这也有点过度轻视病毒。第二个是,我看到朋友面对这个病毒时,有点惊慌失措,把我杯子都搞裂了,相信还有很多他这样的朋友,对病毒又太过于恐惧,这就有点过度轻视人类自身的抗疫能力了。

这两种态度,一个太左,一个太右,我想给他们同时提个醒。

基于以上认知,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 真被感染了,不必惊慌,因为被感染已经成了大概率事件,而且这个病毒的毒性已经很低。

(2) 尽量推迟被感染的时间,既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也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

(3) 非必要还是减少聚集,如果需要聚集,还是要再戴一段时间口罩,适当保持距离,再观察一段时间病毒的演变趋势。


敬请点赞,留言,或者转发分享给你身边可能需要的朋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心理   都会   床位   毒性   概率   恐慌   小朋友   太太   患者   家人   儿子   病毒   医疗   时间   朋友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