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瓶王”落魄记

作者:云磐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2007年前夕,一场中风之后黄乐夫的腿脚有些不甚灵光,但这位已65岁的珠海中富创始人却停不下来。会一场接着一场,从珠海到香港,采访一个接着一个,彼时外界都在四处打听CVC(亚太最大私募)入主珠海中富后,黄乐夫和他的人马会何去何从。


鉴于外界对这笔交易的担心,这位步履蹒跚地创始人向媒体解释,CVC的人只懂投资,不会做实业,也不会动我们的管理层。几乎差不多时间,CVC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它是因为看好珠海中富这个团队,买的就是人才。


这是珠海中富在国内PET饮料瓶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2002年营收突破10亿大关,达到11.97亿元,2004年公司营收已增至16亿元,市场占有率60%,珠海中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乃至亚洲PET饮料瓶市场的老大,黄乐夫的财富也水涨船高,2004年凭借2.7亿元身价首登“新财富500富人榜”。


那几年,珠海中富不仅拿到“亚洲瓶王”的称号,更成功上位全球TOP5 PET饮料瓶生产商。虽然在市场上名声大噪,但无论是二级市场的表现还是净利方面好像陷入下滑魔咒。2005年,其股价触及历史最低的1元。到“卖身”前的2006年,其净利润为0.86亿元,较以往也是大幅缩水。



而竞争对手们也群起。起初国内PET饮料包装行业仅4家公司,但后来除上海紫江和利乐等巨头之外,健力宝塑料制品、广州新泉包装容器公司、北京晓星容器公司、新巨丰等势头也都不容小觑。


病后的黄乐夫要打理这么大摊子事着实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年纪也摆在这里。最根本的是,他知道彼时的珠海中富想再上一个台阶,只能靠新鲜血液,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必须且必走的路。


总体来看,虽然珠海中富创业多年,但发展过程分成两个阶段足矣,一是黄乐夫掌权时期,二是黄乐夫家族离场之后。




黄乐夫194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县,这里的人几乎祖祖辈辈靠出海打鱼为生,黄乐夫7岁便跟随父亲出海捕鱼。不甚富裕的生活环境,黄乐夫书也读得不多,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只读了五年半书”,当然这可能是自我调侃,他的事业可不是“五年半的学习”能成就的。


而立之年的黄乐夫从渔夫调入珠海湾仔社办企业管委会,上班后他做过渔网和塑料制品加工,船用电池修造,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日子能好过些,什么都干过。珠海湾仔和港澳毗邻,日子却天壤之别,“论智慧和勤劳,我们一点不输,但为什么我们这样穷?”这个问题他问了自己30年。


直到1980年,珠海被确定为经济特区,时代的春风终于眷顾已近不惑之年的黄乐夫。1982年,珠海中富前身珠海湾仔工业公司成立,黄乐夫任总经理,靠着来料加工他做过针织厂、制衣厂、胶花厂、饮料软包装厂。


当时,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到中国,灌瓶厂在广州、深圳建了起来,起初它俩用到的PET饮料包装瓶要从台湾运过来。而内地PET饮料瓶生产商极少,饮料公司却有数百家,黄乐夫嗅到了肉多僧少的商机,立即上马PET饮料瓶生产线,为此还砍掉了盈利的针织厂等,集中资金成立中富瓶厂,并购入全球先进的吹瓶设备和原料。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黄乐夫在1986年拿到了可口和百事的PET饮料瓶单子,两年后,中富瓶厂产值突破一个亿。在穷日子里打滚40年的黄乐夫终于成了,在他看来,“(做生意)跟打鱼一样,该撒网的时候不撒,鱼儿会跑掉的。”


吃到甜头的黄乐夫自此开始“步步紧逼”两乐,后者的厂子开到哪里,珠海中富的PET饮料瓶厂就在它们附近,此外,“两乐”所需的瓶盖、标签、纸箱等软包装生产线也都陆续投建。


1990年,中富瓶厂正式更名珠海中富,4年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瓶生产基地。1996年登陆深交所。据公开资料,中富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后,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中富集团工会委员会和黄乐夫股权比例为63.12%和22.79%,其中黄乐夫又同时持股中富集团工会委员会50%的股权,毫无疑问他是珠海中富的实控人。


来源: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站截图



“两乐”是黄乐夫发迹的贵人。除此之外,怡宝、雀巢、景田以及元气森林、喜茶等新客户的背后,都浮现珠海中富的身影。而业绩攀升,资本快速扩张的同时,无论是黄乐夫还是珠海中富,他们的初衷或许不复创业之初那么纯粹。




如果要给珠海中富的发展历程规划大事件,2007年引进CVC绝对可以写在第一行。年近65岁的黄乐夫到底老了,他的这个决定几乎将珠海中富推向了“万劫不复”,或许他也早已想撤。


说起CVC有些人可能不熟,但如果说就是它“摆”了张兰一道,拿走了俏江南,想必一些人会有印象,此后对大娘水饺的投资结局一样,不仅CVC自己狼狈收场,这些品牌也几乎消失。这三笔并不成功的项目让CVC在内地投资圈颇受争议。


2007年3月,黄乐夫以总价16.5亿元、折合8.27元/股的价格将手中29%珠海中富的股份,卖给CVC亚太基金旗下的亚洲瓶业(香港)有限公司,CVC取代黄乐夫成为珠海中富实控人,这笔交易引发了“创始人套现离场,CVC只为圈钱”的讨论。


关于CVC投资珠海中富的原因众说纷纭,当时有传它看中了珠海中富正规化的PET啤酒瓶项目,无论是黄乐夫还是CVC都认为这个项目前途可观,做成了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据《中国经营报》当时的报道,珠海中富在PET塑料包装行业有技术和经验,但差钱购入相关机器、原料、建生产线,而CVC有钱有人脉,它也有意借道珠海中富整合PET塑料包装行业,并从中掘金。


看似双赢的“卖身”,却在CVC进来后现了原形,管理和运营上的矛盾激化。2007年10月,公司全部董事和高管人员请辞,次年,黄乐夫之子黄朝辉也提出离开,此举标志着黄乐夫时代落幕。此后黄乐夫几乎没了消息,如今已耄耋之年的他或已在安享晚年。


黄乐夫离场后的珠海中富除了证实他棋高一着走得及时,便是一团乱麻。黄乐夫家族离场的第三年,即2011年,珠海中富便开始了十余年的持续下滑之路,当年净利较前一年直接少了1个亿,仅4500万元,2012年出现上市后首亏,达1.81亿元,2013年净亏损增至11.1亿元。连续两年巨亏后,CVC也顶不住了,2014年它以股权转让加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等方式选择撤退,深圳市捷安德实业则成为新任接盘者。


巨亏之下,厂子解散、裁员等割肉措施一个接着一个,2013年珠海中富旗下最大的控股子公司广汉厂因经营不善解散,据理财周报援引当时厂子内部人士说法,“CVC对生产的事不太关心,不善经营导致PET塑料材料新品卖不出去。”


广汉厂的解散是CVC掌管珠海中富7年间的发展缩影。产品、技术、经营管理没进展,公司董事长倒是走马观花般地换了四个,有人调侃“有的董事长或许连公司都没搞明白,就走人了,公司能好才怪”,黄乐夫认为“CVC不懂实业”得到了验证。


“CVC只懂投资”这句话更是所言非虚,它前后从中套现超28亿,对比16.5亿的“入主费”,赚得盆满钵满。几乎被掏空的珠海中富在CVC走后只剩一个烂摊子。捷安德接手成为控股股东后,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水逆”,债券兑付危机、大额资产减值加剧亏损、两度戴帽、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引起证监会关注……


“商业人物”查看珠海中富2012年以来的财报,仅2017年扣非净利扭亏为盈,其余时间都在亏损,2012-2021年扣非净利累计亏损逾2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依旧。因持续亏损,2014和2017年珠海中富两次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此外,公司近10年的营收也呈稳步下滑之态,从2011年的36.11亿元,下滑至2021年的14.46亿元。



接手不过4年的捷安德2018年因资不抵债破产,这也意味着珠海中富即将第四次易主。次年,陕西新丝路进取一号成为珠海中富第一大股东,不过其控股股东的位子坐得并不稳,第二大股东国青科技与之暗战多年,日前更是在董事会席位争夺上彻底撕破脸。


谁也没料到,珠海中富重新回归公众视野是因董事会闹剧,话说回来,公司的控股股东换了一个又一个,乱局之中公司如何搞经营,业务规划如何执行?


珠海中富的未来在哪儿还不可知,但账面上的负债却一清二楚。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资产负债率高达79.7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71亿元,不出意外的话,只得再通过抵押物权解偿债之急。


愁云惨雾中的唯一一点光亮,即珠海中富手里仍有压箱底存货——手握大量土地资源,多分布在北京、杭州、昆山、天津等发达城市。想必除了上市公司这个“壳”,或许这些地也是外界仍追捧珠海中富的原因之一。据公司2014年《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其持有近100万平方米土地,早些年按工业用地估值已过11亿元,再加上当下7095万元的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只要不瞎折腾,珠海中富还能撑个几年。


说到底,“亚洲瓶王”的时代已经过去,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亚洲   广汉   湾仔   净利   厂子   珠海   落魄   股东   饮料瓶   饮料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