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10亿到312亿美元!史文森的“耶鲁模式”

耶鲁的首席投资经理大卫·史文森是许多价值投资者中的佼佼者。他同时也曾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复兴咨询委员会成员。

摩根士丹利基金公司前任主席巴顿·比格斯曾说过,世上仅有两个真正大投资大师,即巴菲特(Buffett)和史文森(Stevenson)。

大卫·史文森


36年,10亿到312亿美元

1954年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一个小镇 River Falls。本科从威斯康辛大学River Falls 分校毕业后,史文森进入耶鲁大学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债券的估值模型。

拿到博士学位后,史文森在华尔街工作了6年,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了3年,在所罗门兄弟做了3年。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开发新的金融技术。在所罗门兄弟,他参与构建了第一个货币互换交易。

1985年,史文森被耶鲁校长WilliamC. Brainard 挖回耶鲁,管理学校10亿美金的校友捐赠基金 (endowment fund)。从1985年史文森接管耶鲁捐赠基金到2020年的36年里,耶鲁大学基金从最初的10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中的312亿美元,增长超过31倍。

在美国,特别是私立名校,都拥有大量捐赠基金,钱的来源主要是靠一批愿意慷慨解囊的校友和富豪。

最新数据显示,耶鲁大学捐赠基金2019财年(2019年6月30日-2020年6月30日)的投资收益,其扣除费用后的净收益率为6.8%。捐赠基金规模从2019年6月30日的303亿美元增加到312亿美元。20年综合回报超过了同期美国股票、债券和大学基金的平均表现。

投资界圣经“耶鲁模式”

耶鲁捐赠基金会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耶鲁模式”成为被世人称道的机构投资标杆,史文森也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说,大卫史文森是这个星球上仅有的几个投资天才之一。

在80年代中期时,大学捐赠基金大约50%的资产投资于国内有价证券,基本是股票;40%资产在固定收益,包括现金产品;剩下的10%投资于另类投资工具。史文森认为这种投资组合是不合理的:第一这种投资组合不够分散 ;第二长期来看股票的回报远超固定收益产品。大学基金是个长期的事业,要保持资产的购买力并且要永恒地保持下去,大比例地配置固定收益实现不了这个目标。于是,史文森对耶鲁捐赠基金的改造是转到一个更加分散化、以股权为导向(equity-oriented)的投资组合。

耶鲁基金的持仓:

1:Absolute Return 17.4% 绝对收益。这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各种套利。

2:Domestic Equity 3.9% 美股。

3:Foreign Equity 11.5% 国外股票。

4:Fixed Income 4.9% 固定收益类。各种债券。

5:Natural Resources 8.2% 大宗商品。天然气,石油等等。

6:Private Equity 33.0% 私募股权PE。这是耶鲁基金比较有特点的投资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级市场投资。流动性比较差, 但是收益率会很高。

7:Real Estate 17.6% 房地产。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可以增值和收租。

8: Cash 3.5% 现金。

“耶鲁模式”最突出的亮点便是对多种资产类别进行重新界定,按照资产配置的理念,每年进行再平衡调整,以确保可以在变化的时间和投资环境中,不断追求投资收益的阿尔法,而不是追求市场基准的贝塔。

尽管耶鲁杰出的机构投资机制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成功地复制,所以其并不能被称为“捐赠基金领域的典范”。

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为中国高管开设的暑期班上,Charles Ellis,全球十位投资管理行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之一,这样总结耶鲁非凡成就的三个最关键要素:

David Swensen

David Swensen

David Swensen

学生:张磊

史文森:他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

除了是一名投资家,史文森还是一名学者,在管理投资的同时,还担任耶鲁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自愿给本科生和商学院的研究生们上课。他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耶鲁创造了佳绩,也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大学捐赠基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重要投资机构输出了领导力量。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张磊已经成为了耶鲁大学的校董。这个身份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荣誉,此前没有中国人,也没有亚洲人获得过这样的荣耀。

张磊、大卫·史文森

当时看好张磊的导师大卫·史文森,这样评价张磊:“大家会说百里挑一,这不是张磊,张磊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


张磊创业后的第一笔资金就来自于耶鲁基金会,史文森投资了2000万美元。他说:“20多年前,张磊是我在耶鲁管理学院的学生。他凭借自己的才智、热情和孜孜不倦学习钻研的态度脱颖而出。后来,作为耶鲁投资办公室的实习生,他的勤奋和职业素养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短暂工作后,他决定辞职创办属于自己的投资机构。因此,当考虑为其创办的高瓴提供种子资金时,我很容易就做出了肯定的决定。”


在随后的几年里,张磊证明了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他从二组市场的证券组合开始做起,随后逐渐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不断涉足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从初创公司到成熟公司全面覆盖,高瓴在所有投资活动中都获得了出色的回报。


张磊在中国践行了耶鲁基金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更使得耶鲁基金声名远播。


张磊说,“从大卫·史文森身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他对自己的信念像宗教一般的信仰,他可以去华尔街赚许多钱,但他都不去赚,就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

为个人和机构投资各写一本书

史文森写了两本畅销书,一本是《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另一本是《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其中《机构投资创新之路》是耶鲁大学商学院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有耶鲁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戏称,不通读这本书,是不能从耶鲁商学院毕业的。

之所以写这两本书,史文森说:“个人几乎没有机会打败市场,所以我写了两本书 ,一本是《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它讲述了我关于机构应该如何管理其投资组合的观点, 如果它们拥有资源——不仅仅是美元,也包括人力资源,可以做出高质量的决策。但是我写的另外一本书《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表面上是针对个人的,但实际上是针对的是与耶鲁相比没有相同的资源来做出高质量的积极决策的个人和机构。这本书说,基本上你应该做的是,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政策,然后用指数基金来实施,这是模仿市场的低成本方式。”

在《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制胜之道》一书中,他揭露了基金管理人的根本利益冲突及诸多弊病,列举了大量金融机构的反面案例。这些世界顶级投资机构的操作内幕令人瞠目结舌,而史文森对这些机构的操作手法及背景进行了深刻揭露,并且从道义上进行了猛烈抨击。这种自揭行业之短的行为并不讨同行的喜欢,但大大有益于个人投资者。他的直言不讳和针砭时弊,尤其令人敬仰。

2002年,张磊将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引入中国,该书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少有人知的是,张磊翻译《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时,创造性地使用了“信托”和“承兑”来翻译“fiduciary”和”endowment”,这种表述被中文金融市场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耶鲁   耶鲁大学   大卫   制胜之道   美元   商学院   收益   资产   模式   机构   基金   史文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