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出现了,美芯巨头开始“反水”,美媒:我们封锁了个“寂寞”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的“核工具”,上到航天航空、下到轮船汽车,几乎各行业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然而,我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再加上早期“买办”思维的影响,一直存在着“缺芯少魂”的短板,高度依赖进口。

没想到这让老美有了可乘之机,它为了阻碍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近些年不断修改规则,利用芯片基础技术优势,唆使高通、英伟达、英特尔等美芯片巨头以及台积电、ASML等使用美技术的企业,集体对华为等中企实施断供。

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不卖给中国芯片只会适得其反,他们将加快自给自足的步伐,最终受到损失的只会是以出口为主的美半导体市场。

如今距离芯片禁令的实施已两年有余,美半导体市场也果然露出了“疲态”。公开资料显示,自进入2022年之后,美半导体股价就一路走低,尤其是第三季度,美芯更是突然“暴雷”,高通、英特尔、AMD、英伟达等头部厂商几乎无一幸免,市值累计蒸发了约1.5万亿美元,部分芯片价格的跌幅超过了90%!

在这种情况下,美芯片巨头似乎是坐不住了,接连开始“反水”。首先是英伟达,由于被老美限制A100芯片对大陆市场出货,于是,这家美芯片企业近段时间推出了专门面向中企的A800芯片。

其次是新思科技,作为EDA设计软件领域的“头部玩家”,老美把新思科技当成了限制华为、中芯国际等中国芯片厂商的一把“利刃”,禁止其EDA软件技术向中企授权。可如今新思科技却传出消息,已研发并推出了供中企客户使用的“专用版”芯片设计软件。

还有AMD、超威半导体等其他美芯片厂商,为了绕开管制规则,甚至直接通过合资的方式,强行把订单塞到国内芯片厂商手中。其中ADM与通富微电签订了一份长达5年的合约,超威在芯片封装环节也同样依赖通富微电的5nm“芯粒”技术。

值得强调的是,就连ASML也开始跟老美“硬刚”了,不仅无视限制DUV对大陆市场出货的要求,而且还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计划将EUV和DUV的产能分别扩大到90台与600台。

很显然,相比两年前老美主动对华为等中企发起的断供,局面已经出现了两极反转。对于美芯片巨头集体“反水”的戏剧性一幕,美媒发文表示,我们封锁了个“寂寞”,美国芯片正在失去主动权。

这些美芯巨头之所以不顾“禁令”,也要加大与中企的合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我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在过去撑起了很多美芯片厂商至少三分之一的营收。

但由于老美限制出货,这些美芯巨头在近两年饱尝“苦果”,英特尔等厂商甚至是走到了缩减开支、大规模裁员的地步。它们非常清楚,若想安稳度过半导体“寒冬”,就必须抓住国内芯片市场这根“救命稻草”。

其二,自从遭遇美芯“断供”后,国内芯片市场近两年迎来了迅速发展。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统计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就生产了超过1900亿颗芯片,同比增长了12.8%,日产能突破了10亿颗。而今年前三季度,中企累计砍单的进口芯片数量,则多达620亿颗!

这与美半导体市场的“一片哀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关键的是,在光刻机、5G芯片、CPU、光刻胶等核心技术设备方面,国内市场也都迎来了重大突破,可谓是全面开花。

这意味着,国产芯片的产能、自给率接下来还将继续迎来“爆发”。这无疑是让美国芯片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果此时不想办法尽快出货,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最终甚至会被中国市场所淘汰。

而且,国产芯片在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未来也必然会走向全球。相比物美价廉的“中国芯”,价格昂贵且被贴上了“不可靠”标签的美国芯片,又有多少胜算呢?只能说是得不偿失。

当然,对于这些美芯片企业主动寻求出货的举动,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它们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并不可信。我们必须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可从根本上避免再次被“卡脖”。对此,你们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巨头   思科   华为   英伟   美国   出货   半导体   芯片   厂商   寂寞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