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今天才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后面还有一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矩就是规矩的矩,

而不逾矩,而不超越规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

耳顺就是听什么都顺耳

不会要求束缚对方

他已经耳顺了,听什么都舒服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整个的过程就是一个开悟的过程。


今天通过提问得知了这段话的全新解读:


问: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跟随心走,心的感觉走,想干嘛就干嘛,但不去逾越一些规矩。可,这根本就是矛盾的呀,心一会想要这个想那个,但自己又不去逾矩,这怎么叫从心所欲了呢?根本就不对啊。


答:

心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心,心是你后天的观念吗?不是,那心是什么?99%的人70岁还过得糊里糊涂,四十不惑都达不到。80岁了都还有惑。

在Fo家讲:惑也是苦,有惑就有业力,业力就有苦。所以40不惑的境界,人一辈子是很难达到的。


心,最高的这个心,指的是Fo性,指的最究竟的这个真心

从心所欲,指的是你的心已经没有挂碍,心已经没有束缚了。你做事情已经不是被框架、被概念所束缚的人了,这叫从心所欲。

一般的人能从心所欲吗?

不可能的,为什么?

因为他被染污了


问:

我们还有很多人都搞不懂什么叫从心和从脑袋?从业力随习性根本就傻傻分不清楚

这怎么办?


答:

你先听法再思考,再修行,一步步来

你不可能一天登天的,你要明白他的状态是什么,他是心无所执,心无所挂的状态是早就40岁无惑的状态了,他没有惑也就没有业,也就没有苦,所以从心所欲


那怎么区分意识感受五阴的区别?

这个很简单,就是你粘不粘着?你能不能轻松面对?你在做一件事时达不到目的,做不到,甚至是逆境,你是什么心态?

如果你也是无所谓的,那就叫从心所欲


但如果你根本就被他控制,放不下,拿不起,这就叫从欲、从意识、从肉团心而不是从真心所欲了。因为真心是没有挂碍的,他无所谓。我来做这个事,做成,就成了,做不成无所谓,这叫从心所欲

凡夫是拿不起放不下,就这个区别


所以,一个觉悟者,他不是被框架、被观念、被教育所束缚的人,他是能观到当下的因缘。就等于说,如果不跟外界发生关系时,他什么都可以做,是完全无束缚的自由人,也叫大自在。


但,人可能脱离世界吗?不可能,能脱离社会吗?不能,能脱离身边的爱人吗?不能


因为你当下有爱人,你既然已经叫这个名字,那你就在这个网当中,你是社会中的一员,家庭中的一员。这一刻你就要观察到众生心,别人在想什么你要知道,你已了解社会的规矩是什么,而这样去行动,所以叫不逾矩。


你知道爱人心里想什么,你不会做伤害他的事情。你虽然是无所谓,做什么都可以,群P也可以,如果自己是单身的话,怎么样都可以,他不伤害别人时,他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他完全没有障碍,被男的P都可以,他完全没有概念,他没有性别意识。

所以说,人不能去理解觉者的心态,他完全没有概念,所以你会觉得他疯了。


但,他会给你看到这一面吗?不会,为什么不会?因为他也能看到别人的心,他能看到别人的心就能看到社会的心,看到家庭的心,看到爱人的心。他既然没有束缚了,他会怎么干呢,他会乱干吗?


他是有同理心的人,他是有慈悲心的人

他没有了观念,他反而能感受别人的心态

所以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只有你没有概念的时候你才能达到,不是天天喊着我要做善事,你那么多框架,你做个P善事啊。你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这个人是坏人那是好人,你怎么能做得到呢?你只不过是在你的概念当中去做。


所以《金刚经》说:真正的善行是什么?

是三轮体空,没有对象,没有做善事的人

,也没有善事的概念,这是真正的善心

而不是谁说了放生是善行,我就去,这都是世俗的世间法。


所以,善行,你真正明白的话,一定是随缘利乐众生的。利乐众生,因为他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因为别人的感受就是他的感受,所以他不会去伤害别人,这就叫慈悲。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是解脱者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从心所欲   耳顺   善行   不惑   善事   众生   规矩   无所谓   概念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