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如果清廷不投降,结果会怎么样?

没有这个如果。清政府根本不可能不投降。

慈禧太后,虽然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以负面为主,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她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家,而且是清朝最后一位强有力的统治者。当她一死,继位的宣统皇帝溥仪是个三岁的毛孩子,“摄政”的载沣是个软弱无能的年轻人——真的,虽然是“皇帝老子的老子”,他只有二十六岁。


我们可能听说过汪精卫刺杀摄政王的故事。这位“摄政王”,就是载沣。抓到了行刺自己的同龄人(汪精卫和载沣一样,都出生于1883年),载沣也没有以“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罪名处死汪精卫,而只是判了个终生监禁。第二年武昌起义暴发,载沣就顺水推舟地释放了汪精卫。同时,他还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这些行为,像不像南宋初年那位无法节制部下的金帅名言:“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


一个毫无斗志的摄政王黯然引退,国家大家落到了隆裕皇太后手中。隆裕皇太后虽然是慈禧的娘家侄女,却毫无其姑母的心胸与才干,一边想着和载沣夺权,一边却没有亲信、也没有实权。到袁世凯“逼宫”的时候,她除了和一帮同样懦弱的大臣们商量逊位让国之外,还能拿得出什么主张?

也许你会联想到南宋末年,那位背着幼主跳海殉国的陆秀夫。是的,陆秀夫有着宁死不屈的勇气。不过他是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隆裕不过是一介深宫妇人。不能用陆秀夫的标准,去要求隆裕皇太后。

况且,对于隆裕皇太后来说,国家已经注定无法保全了,那保护小皇帝的生命也是她的责任。这时候做出投降“让国”的决定,她已经尽了她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溥仪这个“儿子”。她算不上“愧对列祖列宗”了。

那么,让我们回到题目上来,“如果”清政府——这里就是隆裕皇太后了——不投降,结果会怎样?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调动大军进京“勤王”,与袁世凯决一死战。


可是,隆裕做不到。满清的八旗军、绿营军早已腐化得不堪一击。淮军、湘军等团练远在南方,而且在慈禧太后主政时期就搞过一出“东南互保”,哪里还会听隆裕的调遣?距离京师最近的是小站新兵——小站新兵早已蜕变成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了!

这样的局面,清政府的实际领导人隆裕太后,除了投降,还能怎么样?

“如果”她有殉国的决心,她也不敢带着宣统小皇帝溥仪一起自杀。在“家天下”的观念里,害死国君,和颠覆国家,是一样的罪责。她担不起“杀害国君”的责任。

“如果”的“如果”,“万一”的“万一”,隆裕皇太后一时浊气上冲、钻了牛角尖,带着溥仪自杀殉国了——

也不过多死一个妇人一个孩子而已。历史不会因她而改变。袁世凯照样会接掌国家权力。如果他愿意,他还可以找一个不敢自杀的太妃、宗室、亲王、贵族出来,代表清政府宣布“逊位”“让国”。

只要他想要,这并没有什么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宣统   国君   辛亥革命   摄政王   清廷   皇太后   南宋   新兵   妇人   强有力   清政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