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百润股份和海伦司终将对战?巨无霸企业崛起的密码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121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最近,《价值事务所》再次追踪了百润股份和海伦司,并且所长认为,这两在未来必有一战。

百润股份,也就是大名鼎鼎的RIO背后的企业;海伦司,是开小酒馆的。看似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其实两者做的生意本质相同。

我们喝的RIO,本质就是把酒吧里的鸡尾酒工业化、包装化,让它出现在各大商超、电商、小卖部等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渠道,于是,我们可以不用去酒吧,随时随地喝到感兴趣的鸡尾酒。

海伦司虽然是开酒馆的,但他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的酒吧并不同,他并不售卖现调鸡尾酒,更多是售卖自家生产的工业化酒,价格也同RIO相似。

海伦司目前已有800多家门店了,自有产品一年卖10多个亿,也算是小有名气,因此,不排除海伦司未来会将自家生产的酒投放到商超、便利店、电商等渠道进行售卖的可能性。

到那时候,价位相近、目标用户群体接近、产品相近的海伦司和百润股份,怎么不会打起来呢?

产业链延伸

其实同样的故事在其他的行业里上演了很多次。比如,我们可以在星巴克的门店喝咖啡,也可以在超市等地方买到星巴克的瓶装/罐装咖啡,那么在这个场景里,星巴克和雀巢就是竞争对手;喜茶和奈雪现在也陆续推出了自家的工业化产品,并加大渠道覆盖,这些产品其实就是在同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商家竞争;罗森、711等便利店的自有短保面包,其实就是在同桃李竞争。

海底捞的方便火锅、周黑鸭的锁鲜装、瑞幸的冻干咖啡、巴比的速冻饺子……

现在,越来越多的终端服务商正在往上游进军,不仅仅是食品饮料,即便医药行业也是如此。

比如,爱尔眼科自研的阿托品滴眼液、华韩整形自营的玻尿酸、迪安诊断自己做的IVD产品……

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那便是企业天然的逐利属性,会让他们想尽办法挣到自己能挣的每一分钱,因此,向产业链上下游进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不过有个先后顺序。

海伦司现在首先要考虑的肯定是开店,提高单店运营效率,而不是怎么把自己产品铺满各个渠道,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在超市的货架上同时看到百润和海伦司的产品,但再过几年,这样的景象必然会出现。

不过,除了终端往上走,我们经常也能看到上游往下走的情况。典型如医药行业生命科学服务厂家往下游扩张,金斯瑞从基因合成向合成生物学、创新药、基因/细胞CDMO延伸;诺唯赞从IVD原料供应商向下游IVD延伸;华熙生物从玻尿酸原料厂向下游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美延伸;国瓷材料从高端材料研发商向下游产品商延伸……

不论从上往下延还是由下往上扩,都有成功的案例,这个背后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讲真,所长还真找到一套规律。

企业核心能力的迁移

企业能否成功延伸的核心在于,其核心能力是否可以平滑迁移。

举个例子,假设海伦司把自己的酒往商超、电商等渠道铺,所长认为成功概率极大,不仅海伦司,喜茶、星巴克、海底捞、巴比食品,这种在C端打出名气的品牌,往B端或者往其他渠道延伸(前提是同一领域,假设巴比食品跑去卖咖啡,显然就不靠谱了),成功概率都很大。

为什么?

因为这些面向C端的品牌,最关键的,就在于品牌。

现在是供给过剩的时代,并非稀缺时代,因此,消费者对于买什么有极大的选择权,商家必须通过讨好消费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才能赚到钱

而在食品饮料领域,各个产品想做出差异化难度极大,这点从各个巨头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就可以看出。

消费者为什么买一样东西,无非就是我知道这个品牌,对这个品牌的东西放心,同时它又能在各个地方出现,我看到或者想买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买。

所以,像这种手握消费者的门店,门店就是活招牌,他们不再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费用,只要全国到处都是他们的门店,消费者自然就接受了这个品牌,大连锁,靠谱。

当这个大连锁的产品出现在其他渠道时,消费者消费的概率也就较大。而且,他们能省下很大一笔广告费。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有门店、可以直接提供产品/服务给消费者的品牌,营销费用率比那些间接(通过铺渠道)提供给消费者的品牌要低很多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超市、连锁便利店这种渠道商有极大话语权的原因,并且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在终端建直营体验门店。

未来,谁拥有消费者,谁就拥有一切

而对于像华熙生物、国瓷材料这类靠创新驱动、研发驱动的厂家而言,虽然终端的营销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技术。

最典型的莫过于手机了。

大家想想看,自己的第一台或者第二台手机是啥。所长先说自己,我的第一台手机是联想,那是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的年代,大家在用360、乐视、HTC、山寨、魅族等各种牌子,就是没听说谁在用华为,甚至,那时候完全不会有人觉得,华为未来是手机最终的赢家之一,谁要是送礼送一台华为手机,可能会被对方认为是来嘲笑自己的。

完全不占据先发优势的华为,怎么最后就逆袭了呢???

因为华为很早就开始做手机了,在做手机之前,他就是手机的上游,核心硬件以及软硬件结合的技术都是自己做、自己设计的,换句话说,华为是实力派。

在大家刚开始用智能手机的时候,谁跑得快,谁广告打得好,咱们可能知道谁就用谁。可当大家都用过手机了,对谁好谁不好大致能有个判断,这个时候,谁技术好、谁强,大家就用谁,华为就是在这时候脱颖而出的。

所以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了,靠创新驱动、技术说话的领域,也许B端往C端切(或者上游往下游切)成功的概率会较大,反之,如果产品差不多,营销、品牌塑造的作用更大,那么B端往C端切大概率会失败。典型如服装代工厂申洲国际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以失败告终,鞋子代工厂裕元集团去做运动服最终失败……

想想也是,申洲国际的核心能力是服装生产、面料创新,而服装品牌商的核心能力是品牌运营、款式设计,两者核心能力完全不同。

最后

一家企业能否顺利往上下游延伸或者往其他领域延伸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平滑地迁移。

带着这样的视角,我们也许就可以洞见,哪些企业能够成功跨界,哪些企业的跨界大概率会遭遇失败。

讲到这里,所长用一个跨界大王的案例给本文结个尾。

说起富士公司,大家可能还有印象,这是一家生产胶卷的公司,随着数码相机的问世和普及,富士迎来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当时富士就在想,自己怎么办,往哪方面转型比较好?

当然的公司足足花了两年时间盘点,自己手里到底有啥技术,可以运用在哪些地方,尤其是具备不错发展前景的地方。

最后,富士锁定了化妆品、医药以及芯片作为自己未来的转型领域,乍一看,这三个新领域不仅互不相干,和公司之前的胶卷业务更是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人家就是转型成功了,至今名字还叫富士胶片。

为啥呢?

比如化妆品,我们都知道化妆界有个宠儿叫胶原蛋白,而胶片的主要成分恰好是从胶原蛋白中提取的明胶;再比如医药,洗印照片时让颜色在特定部位显示的技术,可以用来让药物精准抵达疾病部位;至于芯片,其感光材料技术用来造光刻胶简直不能更匹配。

所以,曾经的老对手柯达已经死了,而富士,还活得好好的。

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44.6 购买


最后,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价值事务所团队新鲜出炉的《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这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投资类书籍,完全基于投资新手的视角,专门挑新手必定会遇到的困惑进行内容展开。书里将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估值分析等,进行大量的精简,梳理成一个一个的分析框架,这样小白也可以很简单地跟着参照分析,就像练钢笔字时跟着描红一样。

小白看完书后,也可以学着自己做公司分析,而不是一看就会,一学就废。想要自己学会公司分析,学会做价值投资的朋友,一定要买一本好好学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海伦   巨无霸   华为   富士   终端   赛道   概率   所长   渠道   消费者   核心   密码   价值   股份   品牌   手机   产品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