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江湖事(七)

旧中国的帮会组织除去清、洪帮之外,影响最大的当属哥老会。据学者考证,哥老会一词最早出现在咸丰九年(1859年)曾国藩制订的湘军营规中。曾国藩有个外号叫“曾剃头”,不仅对太平军狠,对自己人更狠,他严禁军中勇丁结盟拜会,尤其是参加哥老会者,定斩不饶。关于哥老会的起源,众说不一。萧一山、罗尔纲等史学大家,都基本认同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教会源流考》中的说法:哥老会是天地会的一支。《清稗类钞》说得更明确:哥老会也称哥弟会,“秘密会党也”,据说成立于乾隆时期。太平天国平定后,“而撤湘军,其人穷于衣食,多入此会”。哥老会秉承反清复明宗旨“与三合会无异”。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1912年陈其美指使凯申将其暗杀

剿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功高震主,为了免除清廷对于自己的忌惮,主动裁撤湘军,自剪羽翼、以明心志。过惯了大碗喝酒、大秤分金豪横日子的湘勇,再也不可能回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去种田,散布在整个长江流域,很多人加入哥老会。哥老会也因大批湘勇的加入,而声势大振,湖南、四川等地逐渐成为其根据地。

曾国藩有个外号叫“曾剃头”


1900年初,哥老会代表七人,兴中会代表二人,三合会代表二人,在香港召开会议,成立“兴汉会”。代表们歃血为盟,以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纲领作为兴汉会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会长。两湖哥老会领袖毕永年,是成立兴汉会的关键人物。戊戌政变中,康有为 “围园(颐和园)杀后(慈禧太后)”计划,即选定毕作为行动总指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汤志均和杨天石两位史学家在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发现了毕所著《轨谋直纪》一书,成为研究戊戌政变的重要史料。

哥老会领袖毕永年


哥老会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保路运动同志会许多重要成员均为哥老会成员,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的“成都血案”发生后,成都哥老会即书写了很多木牌,投入江中,顺流急下(即所谓"水电报"),将消息传遍沿江各地,掀起了反对清军的斗争。清政府急调驻湖北新军入川弹压,导致武汉空虚,为武昌首义创造了积极条件。孙中山先生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军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哥老会会众投入长江的“水电报”


辛亥革命后,成都大汉军政府都督尹昌衡,在军政府门口挂出袍哥山堂“大汉公”的牌子,自任龙头大爷总舵把子。一时间,成都城里到处都是照戏台上打扮的人物:背刀挂彩,头挽英雄髻,足穿泡花草鞋。滇、黔、湘三省军政府通电,斥其为“哥老政府”,拒绝承认。

大汉军政府都督、总舵把子尹昌衡


四川哥老会,又称汉留、汉流,俗称袍哥。据说,“汉留”得名于《三国演义》中关羽降曹后保留大哥刘备所赠旧袍的故事,表达了强烈的反满意识。而“袍哥”则出自《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哥老会“十不准”


袍哥组织是从开山堂开始,后逐渐形成5个有高低之分的堂口:仁、义、礼、智、信。仁字号讲理讲法,礼字号讲打讲杀。各堂口地位因成员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堂口内部,共有5个等级:头排(即舵把子)、三排(也叫三哥)、五排(又叫五哥)、六排、十排(俗称老幺)。据说,排行中缺二、四、七、八、九排,有其特定原因。关羽因忠义,历来为江湖人士所景仰,在桃园结义中排行第二,为表尊敬,不设二排。赵云为桃园结义四弟,四排也空缺。罗成在瓦岗寨中排行第七,因为背弃当初义气而为后人所不齿。杨家将中有八姐九妹,都是女性,江湖人忌讳。四十年代,社会上开始出现女袍哥。

茶馆,是袍哥活动的主要场所


袍哥有清水、浑水之分:“浑水袍哥”,基本由没有正当职业的流民组成,做的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刀头舔血的买卖,当地称其为“棒老二”或“棒客”;“清水袍哥”,大多家世清白,做合法买卖,其中有些人甚至是乡绅富贾,当地称其为“管皮带”或“绅带袍”。

四川的军阀与袍哥关系非常密切。像邓锡侯、刘文辉等大多数本人就是袍哥的舵把子,手下动辄就有几万袍哥兄弟,有的虽然本人不是袍哥,但也和势力范围内的袍哥大爷称兄道弟,关系非常好。军阀为了巩固地位、扩大势力,在地方上均要仰仗袍哥支持。

袍哥在清代是非法组织,辛亥革命后,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参加或与其有密切关联的公开性组织。四川袍哥总人数没有确切统计,但一些县乡的具体数字很能说明问题。1949年四川夹江登记在册的袍哥共有28462人,全县总人口10万余人,人数占比接近五分之一。宜宾县境内成年男子“除去‘身家不清,己事不明’者,以及轿夫、剃头匠、戏子等被排斥外,城镇参加者约90%,乡村参加者约70%”。据国民党方面统计,当时川康(笔者注:西康省成立于1939年,主要辖区为四川西部的雅安、芦山等10余个县,1955年撤省,辖区并入四川、西藏)两省人口大致五千余万。如此推算,解放前全川袍哥人数,恐怕不少于三四百万。

雅安旧城门


旧四川有些县份基本被袍哥势力把持,形成“社政一体”的畸形现象。四十年代末盐亭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副议长,县参议员、银行经理、驻军连长、警察中队队长、中小学校长无一不是袍哥。

四川袍哥大爷范绍增,平时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很多都说他傻,人送外号“范哈儿”。但真要是犯起愣来,真的是很吓人。抗战军兴,川军出川,范率部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这是日本陆军自建军以来,第一个阵亡的在职师团长。范哈儿不仅打小鬼子凶,对英国人同样也不客气。抗战初期,停泊在重庆附近的英国军舰、商船水手水兵,组成一只足球队,与重庆足球队中华联队比赛。中华联队主场作战,连进三球,英国人玩得起输不起,踢不过就开始耍赖,在球场上接连伤人。范大爷怒了,把裁判喊过来,一边让保镖们脱掉上衣秀肌肉,一边大吼,对方再敢故意伤害中方球员,“老子叫你们统统坐滑竿下山到医院去耍”。英国人立刻老实了。

国民党将领、袍哥大爷范绍增


1946年,成都一位袍哥大爷陈俊珊因病去世,丧事一共办了七天七夜。不分昼夜的流水席一共开了一万多桌,前来吊丧的超过10万人。四川各地袍哥、外地帮会首领、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前来吊唁。出殡那天,更是盛况空前,挽联、花圈、幛子排满了大街小巷,沿街码头设摆香案进行路祭。用的是三十六人大杠,这三十六位都是江湖上字号响当当的龙头大爷。

抗战时期,很多袍哥出钱出枪出人投身抗战。1942年,凯申先生55大寿,袍哥发动几十万人捐了一架飞机“忠义号”。出川抗战,川军装备低劣、训练涣散,但依然打得英勇顽强,跟袍哥组织是分不开的,“部队长自己就是‘舵把子’,干部是大哥或三五哥,士兵则有弟兄一样的亲爱精诚,平时弟兄们有事,做大哥的代为解决,一旦打起仗来,自然乐于效命了”。1938年3月,川军一二二师王铭章部死守滕县三天,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最后几乎全部殉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王铭章本人就是袍哥,为国捐躯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2014年9月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王铭章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袍哥人家的忠义爱国精神。

王铭章师长身后哀荣备至


20世纪40年代,话剧《草莽英雄》,是阳翰笙以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中,四川袍哥大爷罗鲜青率众起义为背景创作的。这是袍哥故事首次搬上舞台。据学者徐志福回忆,75年后,谈起当年亲眼目睹袍哥慷慨赴死场景的耄耋老人阳翰笙,仍然激动不已。表现袍哥故事的影视文学作品很多,像沙汀的短篇名作《在其香居茶馆里》,以“银屏硬汉”著称的尤勇与 “不老女神”许晴主演的电影《狂》等等。

沙汀及其作品

尤勇、许晴主演电影《狂》剧照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忠义   哥老会   袍哥   川军   军政府   把子   成都   大爷   江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