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路边吃饭,被书生偷了银子,他霸气放话:你名落孙山

康熙在路边吃豆腐脑,只因为被一个书生偷了银子,竟然揪出一场震动朝野的舞弊案!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康熙在路边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女孩正在路边卖豆腐脑,此时她拿着一双筷子一个碗,正给自己唱冤情。


一时之间百姓们议论纷纷,现在天下太平了,所以贪官污吏四处横行,有人问为什么不去状告这些官员,一位大姐说道:“要是有钱去告他们,那还唱什么呢?”


康熙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姑娘在这里唱冤情,原来是想要攒银子去告状,他吃完后就拿了一大块银子给少女。

虽然女孩非常缺钱,但是她心地善良,丝毫没有贪婪之心,当场就要将银子还给康熙,这个小小的举动顿时给了他一个好印象。


让康熙没想到的是,与女孩三言两语的交谈后,竟然意外让他有了两个巨大的收获。


第一个,他认识了一个街边的乞丐。


姑娘孤苦无依,并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她刚刚唱的无论是音律还是唱词,都非常有水准,不像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能编写出来的。

康熙一问才知道,唱词果然不是女孩自己写的,而是一个叫周培公的人写给她的。


周培公连续几年科考却名落孙山,有意思的是,他本来已经得到了朝中太傅写的举荐信,却还是沦落成了流浪汉。


直到看到女孩诉状的那一刻,康熙瞬间明白了前因后果。


原来周培公看这位姑娘冤情无处申诉,竟然放弃自己的前途,在举荐信的背面为姑娘写了一纸诉状,以让她能得以洗雪沉冤。

而周培公所做的这些,仅仅只是得到了姑娘的一句“恩公”,而自己却流落街头,连饭都吃不上了。


康熙顿时就觉得这个周培公有点意思,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是官官相护,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他并不是不想处理,而是牵扯太大,无法一夕之间将贪官污吏连根拔起。


而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朝中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让这些新势力去抵抗旧势力,周培公这样的人正是康熙要找的人才。


不过此时让康熙没想到的是,以纳兰明珠为首的势力早已渗透朝堂,而他们在朝中为所欲为,已经到了旁若无人的地步,康熙竟然全然不知情!

康熙在路边吃豆腐脑,却因为书生偷了一块银子,意外发现了朝中一个巨大的阴谋。


俗话说“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这个书生把康熙当傻子,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


康熙看着他偷了银子,却并没有揭穿,书生的穿着不菲,看样子也是个非富即贵的人,却仍旧虚伪贪财,令人不齿。


原来这个书生叫李名山,来京城是要参加科考,然而在他的话语间,对康熙充满了浓浓的蔑视,显然是有些底气的。

康熙并没有生气,而是指着周培公走的方向问李名山:“刚才那个学子,你认识吗?”


李名山看了一眼,却阴阳怪气地说了这么一番话:


“周培公嘛,城隍庙名士,才被和尚扫地出门,自称诗经子集无一不通,实际是檀香木马桶。”


康熙感觉非常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李名山要这样说,这一问才知道了,周培公为什么没有考中进士。

会考时,周培公忘记了规避皇讳,没将玄字缺笔,这还得了,不学无术,亵渎皇尊,当场被考官打出了考场。


康熙的名讳是玄烨,虽然根据大清制度,天下人的确是要避讳皇帝名讳,不过真要认真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很多考生只需要打点一下考官,这点小事就过去了,无意之举罪不至此。


然而李名山好像对周培公充满着敌意,面对周培公的下场,他竟然大骂“现世报,活该”,康熙心中逐渐不快,询问他为何说话如此刻毒。

谁知道李名山不乐意了,他轻蔑地说道:“我就是刻毒,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康熙听后又好气又好笑,随后就霸气地说道:“李名山,就是名落孙山!”


不过李名山听完不但没有害怕,反而还哈哈大笑,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随后,康熙终于知道了他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

原来,李名山早就已经贿赂过了纳兰明珠,只要是银子给够,纳兰明珠就能保证他榜上提名。

康熙知道原委后顿时怒从心头起,当即就指着李名山说道,不管你用多少银子,也绝对不可能金榜题名。


为朝中选拔人才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能够考中科举的人都是栋梁之才,将来国本的根基,没想到纳兰明珠身居高位,竟然公开收受贿赂,行舞弊之事。


看来这些大臣的势力比他想象地更加庞大、复杂,也正因为这样,康熙下定了决心要做另一件事。

而他接下来要做的这件事,就是此次出访的第二个收获。


康熙请流浪汉吃饭,谁知流浪汉转眼就跪在了地上高呼“皇上”。


康熙意外从书生口中得知了科举舞弊的事,然而他却并没有着急给书生治罪,反而转头去找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刚刚离开的周培公。


此时的周培公正在一个书摊上看书呢,因为只看不买,遭到了小贩的驱逐。

周培公衣着破烂,浑身上下脏兮兮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见到周培公窘迫的样子,康熙竟然上前去明知故问:


“那本梅林斋记仿佛是宋版,难得的很,为什么不买下呢?”


周培公看着眼前这个贵公子,以为他又是来嘲讽自己的学子,当即就没好气地说道:“在下囊中羞涩,看得起买不起。”


康熙并没有因为周培公的态度而生气,反而是笑了一下,问能不能请他喝个茶、聊聊天。

周培公一时之间摸不清此人的来意,直接拒绝了康熙,不过康熙身边的侍卫一句话点醒了周培公:


“这是我家龙公子,也是个嗜书如命的人,兄台勿请赏光。”


周培公听完心里咯噔一声,转眼就换上了恭敬的神色,不仅自报了家门,还急不可耐地追了上去。


其实周培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因为他听说这位贵公子“嗜书如命”。


对方头戴明黄色帽子,气度不凡,身边的护卫恭敬谨慎,又称“龙公子”,敢问普天之下还有谁敢这样行事呢?


不过周培公还要进行最后的确认。


两人在茶楼中喝茶,康熙只问了一个问题,明明他有一个价值万金的推荐信,可以保他平步青云,他为什么非要自己走到这步田地呢?


周培公回答道:“大丈夫博取功名应该光明磊落,不能向权贵折腰。”

就是这一句话,瞬间说到了康熙的心坎里,他要的就是一个不攀附权贵、光明磊落,又有能力的可造之材。


两人几句谈话后,周培公也确认了康熙的身份,当即就报上姓名,跪地叩拜,而康熙也说了这样一番颇有深意的话:“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朕望贤若渴啊。”这句话就等于从侧面告诉了周培公,如果你愿意全心全意为我效忠,我一定会重用你。

不得不说,这一趟出访康熙收获丰富,不但查到了一些贪官污吏的苗头,更是为大清意外找到一位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书生   银子   名山   康熙   冤情   名落孙山   豆腐脑   贪官污吏   流浪汉   霸气   势力   路边   姑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