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窗,正梳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叫王弗,诸位也许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说起我的夫君,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才子苏东坡是也。


王弗

初与子瞻相逢是在至和三年,四川岷江的青神县内,我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创立了一家书院,名曰古中岩书院,弟子众多,子瞻便是其中一位。一日,父亲与他的学生们相约在书院旁的池塘边踏春,那池塘犹如碧潭,池水清澈见底,更令人惊讶的是,只要有人拍手,就能唤来池中锦鲤嬉戏。可惜的是,如此美景,池塘却没有名字,父亲计上心来,便以为池塘命名来考一考学生们平日所学。一众学子纷纷献名,父亲听了都不是很满意,直到子瞻说出“唤鱼池”三字,父亲才满意点头。回到家中,父亲将今日之事告知于我,我听后又惊又喜,殊不知,在我心中早已将那池塘命名,正是“唤鱼池”。父亲得知了我的想法,也是喜笑颜开,说到你与子瞻不谋而合,实乃天赐良缘。他便想着将我许配给子瞻。就这样,我与子瞻结为了夫妻,那一年他十九岁,我十六岁,是人人羡慕的佳偶。洞房时,他还词兴大发,写下来了: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双

后世都称苏大才子为豪放派词人,可这首词不是妥妥的婉约派嘛。看来,他对我也是情真意切。


唤鱼池边苏轼与王弗像


婚后,我与子瞻琴瑟和谐,相濡以沫。由于他要考取功名,常常读书到夜深,我便陪在他的身边,为他端茶研磨,偶尔还能对他“指点一二”,让他茅塞顿开。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却不认同,我若无才,怎与他谈笑风生,怎能牢牢抓住他的心。两年后,子瞻与公公,小叔一同赴京赶考,一举中第。遗憾的是,婆婆那一年因病去世,子瞻回乡为母守孝三年。

后来,子瞻携我去凤翔府任官。初入仕途,子瞻不免有些志得意满,年纪轻轻就开始效仿秦皇,寻道问仙。我十分不满,劝戒他,大丈夫应该以读书、应为百姓谋福为重,不可荒废。他是最听我的话了,果然摒弃了这些旁门左道。

子瞻性格豪放,交友广泛,但却心思单纯,和谁都能以友相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就是因为这种性格,时常让他受人所蒙蔽。子瞻的同榜进士章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说话总是一味地迎合子瞻,且见风使舵,我提醒子瞻让他防备章惇,他满口答应,可心里却不这么想,不然以后也不会被章惇所害,贬至荒无人烟的儋州。哼,让你不听老婆的话,吃亏了吧。


苏轼与王弗


就这样,我与子瞻相敬如宾地生活了几个年头,本以为能与他白头偕老,可我天生体弱多病,不久后便染上了重疾。他为了给我看病,苦寻高医良方,书竟然也不读了。我给他说,你不必为我再大费周折了,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不会再有好转了。他训斥我,让我不要多说话好好养病,他说一定会让我好起来的。可是老天是公平的,它让我有了这么好的夫君,有过这么多年的快乐,总会给我一些苦难的。终于,我再也坚持不住了,临终前,子瞻守在我床边,早已经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我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子瞻,能与你相识相爱,我这一生再也没有遗憾,我走后,你不要郁郁寡欢。我的堂妹,闰之,通情达理,最擅操持家务,你需要这样一个人,且她对你仰慕已久,你娶了她,日后对你定有帮助。说完我已用尽全身力气,看着子瞻满脸泪水,我却无力为他拭去。我缓缓闭上了眼睛,耳边子瞻的哭喊声却再也听不到了。

我走后,子瞻在我的墓旁种下了许多松树,这些立在山头的松树一定寄托着他对我的思念,我又何尝不思念他呢。我希望每当子瞻回忆起我,带给他的不是悲伤而是美好,正如小轩窗,正梳妆。如有来生,我还要与你结为夫妻。子瞻!


以苏轼之妻王弗第一人称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他们的爱情,若有不妥请多指教。奉上经典怀妻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岷江   儋州   冶叶倡条   凤翔   大发   青神   计上心来   鱼池   夫君   松树   豪放   池塘   才子   书院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