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分的文科状元,竟惨遭各高校抛弃?北大更是放话:绝不录取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659分?全省排名第一?厉害啊你,平日里没见你考过这样高的分数,怎么考的?”同学们投来夸奖的话语和羡慕的眼神。

他却如愿地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可以上梦想中的大学——北京大学,这3年来甚至18年来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没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却收到了北大“放弃录取”的通知,短短不到1个月,他从天堂到地狱“走了一遭”,最后连一所大学都没进去。

“高考状元”却到处吃“闭门羹”,这是为何?

一心向文

重庆市巫山县男孩何川洋,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上以“文科”著名的国内最高学府之一——北京大学。

何川洋的父亲,年少时也十分喜欢文学,唐诗宋词,古文歌赋,只可惜他自己没赶上好时候,以前的时候条件差,他终归是放弃了自己的爱好。

后来好不容易才加入了“公务员”的队伍,担任巫山县招生办主任,而在招生办工作的好处,就是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种讯息。

当然父亲也会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考生和家长来咨询问题,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谁家孩子考上了哪里?何川洋的父亲比谁都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父亲对儿子何川洋的学习十分上心,从小的时候,他就给何川洋买各种各样的古诗集,教他各种文化知识,希望何川洋可以“拾起自己的梦想”。

在父亲的影响下,何川洋喜欢阅读,喜欢古诗,喜欢文学,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他也十分地聪明,总是一学就会。

2006年初中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市南开中学,因为重庆市“扶贫”巫山县,何川洋得以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

上高中后,何川洋一度曾感觉到有压力,高节奏,快节奏的高中生活让他有点不适应,他的成绩也出现过一阵波动。

可无论怎么波动,他都能稳定地保持在年级前十的名次内,各科的成绩差别也不大,没有说哪一科考到过年级第一,但也没有哪一科成绩差的太多。

稳定,是何川洋的老师对他的评价,“稳定好啊,像他这样的学生再好不过了,稳定发挥,能考个北大也说不定。”老师们都知道何川洋的梦想是上北京大学。

可话虽这么说,老师们对于何川洋能不能考上北京大学还是持有一点担忧的,毕竟北京大学是顶级院校,想进去的学生都要“挤破头”。

凭何川洋年纪前十的成绩,想要进去有点难,老师们也曾私下里和何川洋偷偷谈过,问他有没有除了北大之外想去的学校,他却说“我只去北大”。

少年就是要勇敢去追梦,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父亲也是这样告诉他的,2009年高考,何川洋走进了考场,然后惊呆了所有人。

“659分”,是当年的重庆文科最高分,平日里“稳定发挥”的何川洋,在关键的最后时刻发挥了超常的实力,连老师都表示“难以置信”。

当父亲听到儿子的成绩的时候,微微一愣,接着就高兴了起来,“文科高考状元”,哪一个做父母的不以这样的儿子为骄傲。

2009年6月26号,在其他考生都在积极地选填志愿的时候,何川洋已经早早地和北京大学签订了预录取协议

不出意外的话,他将要成为北京大学的一份子,梦想实现的时刻,面对媒体们的采访,何川洋表现的十分平静。

被北大拒绝录取

2009年7月2号,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声明:宣称北京大学已经放弃录取何川洋,不过短短的一个星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原来,在何川洋以重庆“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时候,他出名了,就有人就对他的身份提出了质疑。

“何川洋的真正身份,也就是民族那一栏应该是汉族,他并不是土家族”当质疑声音一出来,有记者第一时间就赶到巫山县进行了确认。

结果巫山县有土家族村落不假,但是偏偏何川洋不是土家族人,而是汉族人,何川洋一个汉族为何要“装”成土家族呢?

联想到高考“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这一点,所有人都恍然大悟,何川洋凭借“少数民族”身份,可以获得“+20分”的高考成绩。

事情“暴露”了,何川洋为了高考可以“加分”,竟然隐瞒自己的民族身份,这样弄虚作假,不诚实的行为,也让北京大学将他拒之门外。

虽然何川洋的成绩即便是不加这“20分”,也能稳稳地拿到“文科状元”,就连重庆市教委相关部门也作出澄清:身份造假是真,扣除掉“加分项”,他一样有着被录取的资格。

可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还是作出决定:希望以何川洋的事情为戒,所有的考生都应该做有诚信的人。

梦想近在咫尺却破灭是什么感觉,何川洋大受打击,接到北大的通知后,一个人把自己锁在了屋里哭了起来。

父亲不忍心看儿子如此伤心,一个人站了出来“都是我干的,我承认所有的错误,愿意接受一切处罚,只希望北京大学再给我儿子一个机会。”

一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何川洋父亲将“更换民族身份”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吐露了出来,令所有人为之叹息。

背后动“手脚”

2006年,在何川洋考入重庆南开中学之际,父亲就已经开始着手给儿子的将来准备出路了,他是招生办主任,对招生和录取方面的事情十分熟悉。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能够有机会“获得加分机会”,他也不想放弃,如果高考成绩就差1分呢?他不想有这个“遗憾”。

为了儿子可以上北大的梦想,父亲就安排人把儿子的民族身份改成了“土家族”,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愿意为子女做一切这样的想法不好吗?

好是好的,只是何川洋父亲“爱护”的行为和方式出现了问题,以牺牲别人应得利益的代价,或者说对别人不公平的方式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高考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以平等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在凭借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未来”,何川洋的父亲无疑打破了这个公平

何川洋不知道吗?他当然会知道,需要他填写民族信息的地方不少,甚至是在学校里也有同学把他当做少数民族来看待。

就说高考报名之时,都需要考生本人来填写自己的姓名、性别、民族等等信息,可他也默认了,当了10几年的汉族人,一下子变成了“土家族人”。

母亲也知道,在父亲把事情都办妥后,一回家就先告诉了何川洋的母亲,身为巫山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母亲,也默认了这个事情。

在为儿子将来“考虑”的事情上,夫妻二人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他们俩嘱咐何川洋不要声张,只要把自己当做土家族人来对待就行了。

“高考大军”千军万马,1分就可能会超过数万名,甚至数十万名孩子,“20分”,足够何川洋超越百万人了。

何川洋想这样吗?当时年幼的他可能也不明白这“20分”意味着什么,只是父母的安排他不得不听从而已。

也可能是何川洋知道,但是拗不过父亲,只好暂时接受,然后努力学习,以自己的“真本事”考上北京大学,让这“20分”成为锦上添花。

不管何川洋是怎么想的,这件事的主要“祸首”是何川洋的父亲,而北大的回应也给了何川洋一个教训,“不管知不知道,但是造假是真,他还是进不了北京大学。

为了儿子“好”,却把儿子本来应该拥有的前程给亲手摧毁了,何川洋的父亲简直悔不当初,他竭尽一切地努力将“过错”弥补回来。

先是儿子的前程,既然北京大学不要,那换个总可以吧?结果很多大学都不接收何川洋,就因为他有过“身份造假”的记录。

最后何川洋母亲找到了香港大学,将儿子的成绩发了过去,香港大学倒是表示感兴趣,并邀请何川洋到香港大学去面试。

只是香港大学最终还是拒绝录取了何川洋,不是因为他“民族身份造假”,而是何川洋的英文口语水平实在不过关。

摆在何川洋面前的路只剩下一个了:回去复读,父亲对这样的结果难受之极“都因为我,让这个家都快散了,孩子他妈整天怪我,我也没脸再见孩子。”

对何川洋父亲的处罚也下来了,巫山县县委经过调查和讨论决定,将何川洋父亲和当初替何川洋改变民族身份的2人都作出免职处理。

何川洋的母亲也受到牵连,身为公职人员,面对这种事情选择“包庇”,母亲也被停职反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何川洋的父母却给孩子竖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再战北大

2009年9月,重庆南开中学新学期开学之际,何川洋在父母的陪同下,历经风波和2个月的“沉沦”,重新回到了这里。

蜂拥而至的媒体镜头,和老师同学们异样的眼光,都“投”到了何川洋的身上,这个18、9岁的孩子,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一切。

“不知道,我不知道,一切都听孩子的”在遭到处罚后,何川洋的父亲看起来脸上有些许憔悴,面对记者的询问,他通通拒绝回答。

复读的心理压力,和外界关注的压力,何川洋的“复读之路”注定着艰难重重,经过这件事后,父母也愧疚不已,承诺不再给何川洋任何压力了。

在南开中学的“尖子班”,何川洋当选了班级的宣传委员,经过这段经历,他比去年要更加成熟,更加“卖力”了。

“每次测验考试,他总是第一名,而且状态一如既往地好”负责教导何川洋的老师透露,“平日里也会跟同学打打闹闹,心态上没受到什么影响,相信他明年还是第一名”

2010年高考前夕,在何川洋的报名资格信息中,民族一栏已经回归了“汉族”,这年,他以674分位居重庆前十的名次,比起去年还多考了15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何川洋“再战北大”,这一次,一切都没有问题,何川洋顺利地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了。

父亲从小职员重新做起,母亲也得以恢复工作,一年前的一场“闹剧”,最终还是迎来了有些“圆满”的结局。

身份造假,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身为父亲,却将自己的儿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手葬送了儿子的前程。

如果当年没有人去质疑何川洋的民族身份,何川洋会怎么样?也许一代“天之骄子”,会慢慢滋生出“投机取巧”的心理。

身为父母,更不应该作出如此的表率,父母应该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应该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而不是将孩子引入歧途。

2014年,何川洋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即投入工作,而是继续在北大深造,直到2017年硕士毕业,毕业后就去了一家银行工作。

当年的事情他记忆犹新,每次在审查各种申请表格的时候,总是会细心地观察“个人信息”那一栏,有什么问题都会及时地让对方纠正。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何川洋是努力的,也是优秀的,没有那“20分”,一样凭真本事考上北京大学,复读后更高的成绩,也证明了他的“真本事”还远远没到头。

父母的“多此一举”,也算是给他的人生路一次“教训”,以一个“反面的例子”告诫了他诚实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巫山县   土家族   北大   南开   北京大学   重庆市   重庆   状元   各高校   儿子   父亲   父母   事情   身份   成绩   民族   孩子   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