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应该给孩子读名著,孩子读不进去怎么办?名著到底该如何读?

所谓良药苦口,书籍也是如此,明明有些书被封为经典名著,蕴涵人类智慧精华,可是孩子就是读不进去。

但不读又不行,就当下来说,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四大名著就进入统编语文课本,在教育局发布的新课标中,还特意强调了整本书阅读,所以说读名著这个坎怎么都得过去。

另外从长远角度来说,孩子读名著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那些名著都是受过时间洗礼的,它们之所以被奉为名著,不仅是因为故事主题精彩,更是因为其文字风格自成一派,所以读名著胜于阅读一般文本,既能让孩子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又能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

虽然知晓读名著有诸多好处,可是就是读不进去啊,其实这也不怪孩子。首先没时间读,教育体系规定要整体读,四个名著一共360万字,想让孩子全程读下来不容易。第二,没兴趣,四个名著中可谓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精彩之处也就那么几处,完全不能支撑孩子阅读下来。第三读不透,内容体系过于庞大,即便读下来也不知所云、抓不住考试重点。

话说这样的育儿难题,不光我们有,那些文学教授也不例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侯的女儿小时候文科弱,为了给她补习,只能自己动手“讲稿”给女儿上课。后来他就萌生了给孩子写一套讲解名著的书籍,让众多像他女儿一样对名著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从此爱上读名著。


最近收到一套《侯会给孩子讲古典文学名著》很是惊喜,因为这套书不仅可以让孩子真正读透四大名著,而且还手把手的教孩子如何用“三重阅读法”快速高效地读经典。以《水浒传》为例:

第一遍:“话说”即“导读”,讲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知识、重要人物、艺术特征等等,相当于给孩子拎出一条线,引导其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这个部分,侯会老师讲述了几个大家都感兴趣的人物来让孩子全面理解书中的主旨,比如宋江是投降派吗?打虎英雄武松也是具有人性的两面性。这些问题的讲述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了解了《水浒传》人物的特点,让其能代入当时的环境中去阅读。


第二遍,速读。以简洁的文字理清故事主线,让孩子轻松一窥全貌。虽说名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字都是精华所在,比如《水浒传》中就有很多暴力的描写,这个时候不妨去繁就简,取其精华,快速过一遍。既节约时间又能事半功倍。


第三遍,精读。精选原著中必读的精彩片段,加上“阅读提示”,辅以注释,让孩子体会原著的魅力,彻底读透名著。这比如在书中就精选了武松打虎、棒打洪教头、拳打镇关西等精彩情节,这些片段没有任何删减或者加料,就是为了不误导孩子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

话说跟着侯会老师看名著,就感觉像逛公园一样,先是看看简介,知晓这个公园的特色,然后去公园门口看导览图,知晓公园的大概情况,然后选取自己喜欢的,开始游园,既能不浪费时间又能玩的尽兴而归。这种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的讲述方式,既符合孩子的认知,也能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趣。

很多时候孩子不爱读书,并不是书籍不好,而是没有掌握好的阅读方法。通过侯会老师的三重阅读法,势必能让孩子在阅读名著时,不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也能满足考试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水浒传   名著   孩子   兴趣   女儿   公园   文字   人物   时间   精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