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孝三年不语,开口便为治世之君,商朝最能忍的君主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23代君主,在他统治的59年时间里,商朝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史称武丁中兴。

在商朝有个规定:君王死后,其继承者必须在守孝三年后,才能继承大统。而且这位新王要居住在守丧的“凶庐”里,守丧时要披麻戴孝,脸上还要露出愁容,此外,新王也不能唱歌跳舞寻欢作乐,而是要一心想着父王的恩德,尽一个孝子的义务。如果不这样做,你就是不孝之王,那肯定也不是一位贤明有作为的君王,就不能继承大统。

别的君王在守孝期间,话还是在说的,但奇怪的是这个武丁在守孝的三年中,却从来没有开过口,一个字也不说。有的大臣甚至还以为这位新君王难道是哑巴不成?

据传,武丁守孝期间,饮食十分清简,不讲究衣着,粗茶淡饭。他而且不接待诸侯的朝贡,不访问百姓的疾苦,不上朝听取大臣的汇报,更不发布指令。

偌大一个国家,事情是千头万绪的,比如诸侯叛乱、发生灾荒、官吏贪污、百姓骚动等等,君王不说话,你说说,这让大臣们怎么办呢?真是急死人了。

其实,武丁在守丧三年时间,虽然不说话,第一,他是在观察、在思考。哪些是治国能吏,哪些是庸碌之辈;并对如何平息王族内部的派别斗争规划了想法;如何让天下诸侯诚心顺服,如何任贤使能,治理朝政……事情不要太多哦。第二,武丁为太子时,曾联络诸侯,行走民间,对国内形势非常熟悉。而同时,武丁的聪明冷静也被百姓和诸侯所知,所以,大家都认为,武丁虽然不言,但一定有深刻的谋略在胸。因此,无论朝臣还是诸侯都不敢有什么越轨的行为。第三,武丁三年不说话,一定会在天下臣民间产生一种悬念,诸侯、百姓、朝臣都无法猜透他所思所想,此事必然成为全国关心的热点。而一旦他开口,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大家都会非常重视,对于政令的执行有极大的好处。

守孝的三年终于结束了,武丁也终于开口说话了,但他的第一句话,就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懵了!

他说,我要去找一位叫傅悦的人来辅佐我。

傅悦?他是谁?这满朝的文武大臣闻之,都面面相觑,都摇起了头,没一个人知道这个叫“傅悦”的人。

武丁解释说,这全是上天的旨意啊!昨晚我与此贤士在梦中相见,此贤士大可安邦定国,小可治理一方。若不加重用,商将会大祸临头。

满朝文武听武丁这么一说,更懵了,于是半信半疑,议论纷纷,而且这个武丁梦中见贤士的故事很快也在民间炸开了锅。

于是,在武丁把寻贤事情昭告天下之后,就很轻松地就把傅悦“找到”了。

这个事情的背后,却是武丁的一个计谋。真实情况是,他早已和傅悦相熟,只不过傅悦的身份低微,要是直接拉到自己身边加以重用的话,定会遭到反对。但经过武丁这么一闹,傅悦的头上便有了“应梦贤臣”的光环,而且事关江山社稷安危,文武百官定不会加以阻拦。

当然,这个傅悦更没有辜负武丁的期望,在他的精心辅佐下,商朝的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商朝   任贤使能   子时   贤士   朝臣   君王   君主   诸侯   大臣   事情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