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科研猛人1个月硬抗两次核辐射,5年后蘑菇云腾空而起

“任何人都不能告诉,连父母也不能!”一名马上就要毕业的中南矿冶学院学生,突然被两名不明身份的军人叫进校长办公室谈话。谈话中的一幕,就是军人向学生强调任务的秘密性。可能这名学生还没有意识到,9年后的中国“惊雷”会和自己有关。

同时,这名普通学生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居然成为不怕核辐射的“科学猛人”,会在一个月内两次硬扛核辐射。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普通应届毕业生为何直接参与了如此重要的国家大事?

这还要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核领域和核武器已经被超级大国垄断,中国核领域研究一直受限。为了打破这一限制,同时也是为了让中国拥有保护自己的底牌,新中国决定要掌握核武器。

1955年,中国核试验小组决定从中国大学毕业生内挑选合适的人才,而就读于长沙矿冶学院的王明健,就进入到了核试验小组的视线中。这也是两名隐藏身份军人找到王明建的直接原因。

几乎没有任何思想挣扎,王明健就答应了军人的邀请,直接和两人返回了北京,追随苏联方面的核专家学习核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左右,就像是让王明健再次上了一次大学一样。

1958年,当时中央传递命令,国防部长亲自抵达核武器秘密基地,传递了“原子弹提前爆炸、不能依靠苏联”的命令。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核武器研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原料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

众所周知,铀是核武器的主要原料,如果没有足够的高纯度铀,即便是再厉害的科学家,也无法研制出核武器。这个道理其实都明白,但是因为技术问题,当时的中国不具备大量生产高纯度铀的能力。

而王明健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要为中国核武器研制扫清重大阻碍。一次洗澡的突然启发,让王明健想到了铀矿石“洗澡”,用硫酸把铀矿石内的铀给洗出来。确定可行后,王明健抵达广东某地组建“炼铀厂”,生产了全国67%的重铀酸铵。

王明健想出的提炼办法,以及自办炼铀厂,为核武器解决了原料难题。随后,王明健继续进行核领域内的研究。1959年8月份,王明健在核试验中,一连两次正面经历了含有核辐射的爆炸。

当时王明健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什么皮肤是好的,身上都是不同程度的烧伤。但是这两次核辐射爆炸,都没有击垮王明健。反而王明健两次硬扛核辐射带来的伤害,继续投身于核领域研究中。

在王明健以及其他“两弹一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成功爆炸,一朵壮观的蘑菇云腾空而起,让全球国家都知道新中国再也不是以前的弱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核辐射   铀矿   苏联   蘑菇云   核试验   腾空而起   核武器   原子弹   新中国   中国   军人   年后   命令   科研   小组   原料   身份   领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