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畔的护鸟故事:从“为鸟留食”到“为鸟留水”

视频加载中...

南昌高新区鲤鱼洲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与鄱阳湖仅一堤之隔。如今,大堤两侧,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一侧的鄱阳湖,因今年持续干旱,变为大片草洲;另一侧的白鹤保护小区,一块块藕塘中灌满着水,许多候鸟在田间嬉戏觅食。

一堤之隔,缘何有如此不同的景象?

这一切要从候鸟说起。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眼下正值候鸟南迁越冬季,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约有7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鹤,70%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等珍稀候鸟。

几年前,鲤鱼洲一片藕塘引来许多白鹤觅食,并逐渐成为白鹤的栖息地。后来,爱鸟人士索性将这些藕塘租下来,建起五星白鹤保护小区,周边一些稻田也只种不收割,留给候鸟作食物,政府按市场粮价补偿农民。

今年鄱阳湖遭遇持续干旱,为了让候鸟安然越冬,当地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为鸟留水”。

为了确保1050亩的白鹤保护小区里面有水源,在旱情早期,当地政府便提前做好准备将水蓄满。到了9月份中旬干旱中期时,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又根据实际情况,在保护小区内打了三口电机井,以地下水来保障藕塘正常的灌溉用水。

不仅在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为鸟留水”的故事也在沿湖很多地方上演。其中,碟形湖作为鄱阳湖水位下降后形成的子湖泊,是候鸟栖息觅食的重要场所,因持续干旱少雨,不少碟形湖干涸,沿湖各地积极为碟形湖生态“补水”。

江西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从鄱阳湖主航道实施生态调水,扩大碟形湖的面积、提升水位,促进渔业资源、螺蚌资源以及沉水植物的繁育,更有利于候鸟越冬。

作为我国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是世界观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为鸟留食”到“为鸟留水”,鄱阳湖畔一个个鲜活的护鸟故事,见证了从人鸟相争到人鸟相亲的可喜变化,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策划:沈锡权

监制:李兴文

统筹:胡锦武 刘彬

撰稿:郭强、陈毓珊

出镜:陈毓珊

摄制:余刚

制作:新华社江西分社绿动工作室

出品:新华社江西分社 半月谈杂志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鄱阳   都昌县   鄱阳湖   云和   新华社   白鹤   江西   水位   干旱   分社   候鸟   鲤鱼   湖畔   景象   生态   小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